卡地亚、梵克雅宝、宝格丽、蒂芙尼……这些奢侈品珠宝品牌,竟然都能在一个小小的网店内买到,更惊人的是,这家夫妻店还支持来图加工,线下看货,因而生意火爆,仅5个月就盈利12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方供图(下同)

近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2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今年9月6日,市民谢先生来到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万里派出所报案:经朋友介绍他在网上买了一款二手奢侈品珠宝,到手后却发现做工粗糙,疑似“赝品”。

经鉴定,这款珠宝饰品确为假货。警方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发现这家网店还开有一个实体柜台,位于深圳某商厦,经营者是一对夫妻李某与林某。10月25日,上海警方将2人抓获归案,当场查获大量假冒品牌珠宝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犯罪嫌疑人李某夫妇交代,为了牟取利益,两人通过网络销售高仿奢侈品牌饰品,李某负责进货发货,林某担任客服。为逃避监管,两人“挂羊头卖狗肉”,明面上卖的是二手饰品,一旦有客户联系,就推荐高仿饰品。通常一件价值数万元的奢侈品珠宝,李某夫妇的网店只卖真品价格的10%到15%。如客户有特殊款式和数量需求,李某还可以联系工厂进行来图加工,并通过当面交易交接假珠宝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种售假模式,夫妻俩3年卖了案值3000多万元的假货,利润300多万元。尤其是为了方便客户线下看货,夫妻俩今年5月在深圳某商厦开了实体柜台,5个多月就获利12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林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普陀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假冒奢侈品牌饰品的来源,警方也正在溯源侦查中。

警方提示:不法分子生产销售侵权假冒商品,不仅侵害了权利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广大消费者要增强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购物消费,警惕所谓二手、尾单、特价折扣等套路,谨防上当受骗。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