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除了在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领域被美“卡脖”外,还有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领域,不容忽视,它就是卫星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到卫星定位,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GPS,但你知不知道,GPS是美国的东西。试想一下,一旦美国利用卫星定位对中国进行打击,那么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呢?叫不到车、点不了外卖、电力系统停摆、无法导航等等,而一旦这些问题涉及军事,那就太可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眼于国家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中国就加快了自研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就是中国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重要产物。北斗系统的研发和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采用了“三步走”策略。具体地,这“三步走”策略有三个重要的时间点,分别是2000年底、2012年底以及202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20年,也就是3年前,中国建成了北斗三号卫星,这就意味着,北斗系统开始为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系统正式出圈了,走出国门,走出亚太,迈向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了最新的报告,截止到2023年6月底,搭载北斗定位的手机的总出货量也突破了1.2亿部,占比超过了98%,接近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北斗系统已经正式加入了国际民航组织标准。也就是说,北斗系统将在全球民航领域实现普及,这意味着,中国自研卫星导航系统正加速乘风破浪,助力中国成为交通强国,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更重要的是,加入ICAO标准,能够帮助北斗系统更快的在民航领域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这也是培养用户习惯最快速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比GPS系统等,北斗系统起步较晚,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吸纳新用户,培养用户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有更多的用户能够习惯使用北斗系统,放弃GPS等国外的卫星导航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中国在更多领域实现独立自主,降低风险。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年中美关系比较紧张,且美国对中企的制裁频率也越来越高,提升国产化率,加快国产替代,是中国科技产业必须要正视的事情,没有退路。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普及和国产化,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而北斗系统能够应用于全球民航,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属于北斗的时代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