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张中国航母的卫星照片,照片中“福建舰”的甲板疑似出现一道“大裂缝”?

无数人趁机落井下石,甚至趁机嘲讽中国航母是“豆腐渣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舰真的出现了“裂缝”吗?中国航母制造历经数十年征程,真的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吗?“福建舰”是技术倒退还是新的辉煌?

十年航母路,自强中国心

十年航母路,自强中国心

2022年6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正式下水命名,这一年,也是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诞生10周年。

2012年9月,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那一天,辽宁舰正式加入我国海军队列,实现了中国海军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从建造出第一艘航母,到如今三舰齐发,我国用了10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我国萌发航母梦到成功建造出第一艘航母,其中花费的时间远超10年。

自从世界历史进入航海时代,海上主权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海军力量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

航空母舰在海洋战斗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且其设计制造需要顶尖的科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因此,航空母舰往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

近代战争期间,我国经历了无数民族危机,这些危亡时刻激发了无数人不屈不挠的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危机之中,海权丧失带来的屈辱感和无力感,让我国意识到了海军实力的重要。早在这个时候,我国的航母梦就已经萌发。

即便这时我们各方面的实力都落后西方力强诸多,但“认命”永远不会带来实力的提升,“认输”也永远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敢于追求、勇于拼搏、坚持奋斗,才能不断缩小与强者的差距,直到追上强者、超越强者,最终自己成为强者。

这种逆境中前行、劣势中奋进的精神,在我国航母的探索研制过程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继承的“遗产”之中,有一艘“半成品”航母——“瓦良格”号。但乌克兰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建造航母,于是他们有了出售“瓦良格”号的想法。

但“半成品”的航母对很多国家来说和破铜烂铁没什么区别,有技术的国家可以自己从零制造,而没有技术的国家无力续建。

我国看准了时机,某爱国集团以“改装为娱乐设施以运营盈利”为由,于1998年花费两千万美元购买了这艘他人眼中的“破铜烂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7月,“瓦良格”开始了从乌克兰到中国的漫长航程。

这段航程十分不顺利,一些西方强国可能察觉到了我国购买“瓦良格”的真实意图,忌惮万分。“瓦良格”经过黑海水域时,土耳其在某国的示意之下进行了拦截,勒令“瓦良格”退回。

“瓦良格”在黑海海域飘荡了很久,土耳其一直没有松口放行,无奈之下,“瓦良格”只好原路返回。

接下来便是中国与土耳其之间长达数年的交涉。直到2001年,国际形势变化,中土双方达成了一些合作条约,保证了土耳其能够从合作中赚取足够多的金钱。

外加我国对土耳其提供了3.6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土耳其才终于同意“瓦良格”号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11月,我国派出了11艘拖船、12艘消防船和救援船一路“护送”,带“瓦良格”号回国。这次航程虽然没有了人为阻力,却依然阻碍重重。

途中经历了巨大的海上风暴,辗转3个多月,“瓦良格”终于于2月下旬进入了中国领海,3月3日抵达目的地大连。

2002年4月,“瓦良格”号进入了大连造船厂。

无数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对“瓦良格”进行研究,从对航母0经验一点点摸索,经过7年、数千个日夜的劳苦,“瓦良格”的续建工作终于于2009年4月正式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是更多人力财力的投入,从科研员到流水线工人,全国各地千千万万人耗费无数心血,上千家科研院研制的上万套设备逐步被安装上舰。

2011年8月,一艘崭新的航空母舰出现在了全国人民眼前,威风凛凛的样子与当初斑驳、苍老的铁壳子对比强烈,令人百感交集。

2012年9月,这艘在“破铜烂铁”的基础上改建的航母正式交付我国海军。

这是我国第一艘航母,从这天起,我国海军步入了新时代。2019年,我国航母事业再次开启了新篇章,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配套的航母“山东舰”加入了海军战斗队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改建到自主设计,我国用了7年时间。而从双舰合璧到三舰齐发,我国仅用了3年时间。2022年,辽宁舰入列十周年,我国第三艘航母也正式诞生,被命名为“福建舰”。

10年,我国航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一次次迈入新时代。那么十年来,中国航母实现了哪些方面的跨越?

三舰齐发,中国航母的新时代

三舰齐发,中国航母的新时代

10年,从单舰出击到三舰齐发,我国航母实现的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还有多方面的突破和跨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十年间,我国航母事业实现了从改建到自主创新的跨越。

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即便它并非完全独创,而是在他国“半成品”航母的基础之上改建而来。

但仍有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最终的改建成功是无数人血汗拼搏的结晶。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辽宁舰研究和改建的成功,为我国航母的建造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改建过程中也为我国锻炼出了一大批骨干人才。

这些都为我国后续研制山东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舰积累的经验和人才,让我国在几年之间实现了山东舰完全独立自主的设计和建造。

而到了福建舰时期,我国应用了更多技术上的创新,尤其是实现了从滑跃型到弹射型的跨越。

除了从改建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之外,十年间我国航母还实现了从科研试验到实战训练的跨越。

其实在最初购入“瓦良格”号时,我国虽然是出于研究、改建的目的,但这时候并没有在第一艘航母的实战方面抱有太大期待,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研究、学习航母技术。

因此,最初的“辽宁舰”某种意义上是科研试验的“道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辽宁舰建造成功之后,它的战斗力是在不断提升的,这点从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上就能看出。

2012年11月,辽宁舰首次完成载机,载机数量只有1,但建成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载机,已经是一种非常伟大的跨越。

后来在不断的试验和训练中,随辽宁舰出航的歼-15数量逐步实现了从个位数到两位数的进步,这就意味着辽宁舰战斗力的不断提升。

至今,辽宁舰已经建立起了航母编队综合攻防体系,完全实现了从“试验训练平台”到“备战实战先锋”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技术涵盖了大大小小无数个方面,除了舰体本身之外,舰载机也至关重要。而这十年之间,我国同样也实现了舰载机战斗力和技术方面的不断突破。

2012年11月,歼-15的首次着舰只是一个开始。

半年之后,我国正式组建了海军第一支舰载航空兵部队,这支部队的成立代表着舰载机战斗力在数量上的绝对提升。

2018年9月,歼-15首次完成了夜间起降。而当时放眼世界范围内,掌握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此时我国的舰载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前列。

而到了2019年3月,我国歼-15成功应用的“伙伴加油技术”更是令世界各国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间,我国整体的航母事业在多方面实现了跨越。那么,我国的“新生”航母福建舰对比10年前的辽宁舰,又做到了哪些方面的改变和突破?

与辽宁舰相比,福建舰最“明显”的一个改变,是“外观”上的变化,甲板由滑跃式甲板变成了平直通长飞行甲板

这项改变除了令航母“外观”不同之外,也做到了功能上的进步,这种甲板与滑越甲板相比,用于停放舰载机的空间多了几倍。

福建舰在技术上还有一个大突破,即采用了创新的电磁弹射技术,而辽宁舰作为“老”舰,采用的是传统的蒸汽弹射技术。

从战斗力方面来说,电磁弹射的速度要快很多,能够极大提升弹射频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同时,福建舰还配置了升降机、阻拦降落等装置,能够实现更大的回收效率和起飞能力。

经多次试验,福建舰最大回收状态可以回收20架以上的战绩,而在起飞“出机”方面,能够使3个起飞点同时具备满载起飞的能力,实现多向“出机”。

福建舰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未来的战斗力不可小觑。在国际范围内,这无疑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

前不久,美国的一个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张卫星照片,照片显示福建舰甲板上疑似出现“大裂缝”。

无数人群起嘲之,称“中国制造”的航母为“豆腐渣工程”。福建舰真的有“质量问题”吗?航母出现故障问题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看待航母“故障”问题?

如何看待航母“故障”问题?

当时外国社交平台上那张“裂缝”照片已经流出,立刻引起了热议。有反华分子趁机落井下石,嘲笑中国;也有爱国者忧心忡忡,因担忧而恐慌。

在各国专家还没有发表看法的时候,网络上就有了无数所谓“原因分析”,称中国特种钢不合格、航母设计不合理等,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航母作为国之重器、镇海之舰,与国家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航母相关的小问题都需要重视。

但重视问题不代表放大问题,航母在无数人心中都是强悍如“神”一样的存在,但其实航母并非“无懈可击”的完美产物,无论哪个国家的航母,出现故障都是正常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的“戴乐高”号从1999年试航以来,就不断出现大大小小的故障,有一次甚至在刚检修完不久就又发现故障。

2007年,“戴乐高”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检修,这次检修过程中,除了为它的两个核反应堆更换了燃料以外,还将螺旋桨等众多大大小小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替换。

这次大规模检修之后,直到2008年底,“戴乐高”才重新出征执行任务。

然而,没过多久,“戴乐高”就又出现了问题。2009年3月,法国军方称戴乐高的驱动舱出现了剧烈震动,原因正在排查。

而后来经过检查,发现是两个链接涡轮机和轴线的零件发生了故障,而其中一个零件是在不久前检修时刚刚更换过的,结果没多久就再次出现了磨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出现了故障,“戴乐高”只好中止原定的训练计划,再次进行全面检修。

过程中,发现另一个零件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已经不能算偶然事件了,仅一次更换中就出现了3例,这一整批零件恐怕都质量堪忧。

不仅是欧洲国家,即便是俄罗斯和美国这样的军工大国,也曾经出现过航母故障问题。

2012年,印度的一艘二手航母送去了俄罗斯进行改造升级。在改造升级完成之后,俄罗斯却突然通知印度,需要推迟10个月交付,原因是在高速试航时多台主锅炉出现了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5年,美国的“突击者号”在日本横须贺港对敌方进行突袭,这场战斗已经持续了好几天,美国自信万分,“突击者号”的攻击也来势汹汹。

然而4月时,“突击者号”在战斗过程中,一条燃料管道突然破裂、着火,将1号主机房吞噬在火焰中。

与试航时发现故障相比,战斗中出现故障的结果更加惨烈。突击者号的严重事故导致1人死亡,多人重伤,航母自身也损伤严重,不得不中途退出战场,返厂检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出现故障的事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作为工业产物,即使再精细也难免百密一疏。因此,即便福建舰真的存在“裂缝”,也不必过于惊慌。

在正式战斗之前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还来得及检修、处理。更何况,福建舰“裂缝”一事本身还存疑。

在各国专家都还没有发表看法的时候,外网的舆论已经快速发酵,然而没多久,“裂缝说”就遭到了“打脸”辟谣,而且出面辟谣的还是美国。

当时,美国智库(CSIS)的中国力量项目研究院专家称:经分析,所谓“裂缝”很可能只是甲板上汇集的液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网络媒体的空口无凭相比,专家提供了证据。通过对过去的卫星旧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裂缝”会出现在不同地方,形状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可能是真的裂缝。

美国的一些媒体也出面表态,有一家媒体遣词造句并不客气,直接嘲讽最初传图者,称所谓“裂缝”可能只是一张失真的谷歌卫星照片

更讽刺的是,这家媒体以往对中国立场并不友好,这次却狠狠打了造谣者的脸。

结语

结语

我国千千万万工作者,耗费数十年精力,实现了航母事业的不断突破。

我国科技、军事上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引起一些国家的忌惮,但想要通过造谣、抹黑来打击我国是完全没用的,事实会证明我国的实力。

我们也会永远铭记先辈们奋发图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