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的国力已不复往日辉煌,面临工业萧条和国际地位下降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身为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夫人当选为英国首相,许下要让英国变得更好的诺言,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的故事

撒切尔夫人的第一个举措,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她认为国企垄断会阻碍经济效率,于是将许多煤炭、铁路、电力企业私有化。这导致大批国企工人失业,生计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民众抱怨,撒切尔夫人坚称私有化能让国家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实际上,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眼前的口粮,而非虚无的经济数据。

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砍掉了工人的社会保障福利,要求民众自力更生。这让许多失去工作的贫困工人生活无着,甚至沦落到乞讨维生。

她还削减学生福利以及公务员待遇,进一步招致民众不满。尽管表面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已在民间积累了巨大的不满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撒切尔夫人的心路历程则更为坎坷曲折。她生于1925年,原名玛格丽特·罗伯茨,家庭背景优渥。父亲是当地富商,曾任市长,所以她从小就受到参政参选的熏陶。性格倔强的撒切尔夫人立志要在政界闯出一片天地,为父亲增光。

为了在政界站稳脚跟,撒切尔夫人明白一个女政客需要家族后盾,所以选择嫁给了富豪丹尼斯·撒切尔。

婚后,她如愿在保守党内迅速晋升,最终在1979年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与此同时,外界也因她的强硬作风,给了她一个“铁娘子”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撒切尔夫人国内民望跌到低谷之时,1982年的马岛战争为她重新树立了良好形象。当时阿根廷军队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遭到英军猛烈反击。两个月后,英国终于击败阿根廷,重刷国威。

这场胜利大大提振了英国民众的士气和对撒切尔夫人的支持率。但实际上,这种殖民战争已不符合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不久后,香港就回归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确实提升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但她仓促粗暴、漠视民生的做法也积累了广泛的民愤。1990年,撒切尔夫人因党内斗被迫下野。2013年逝世后,英国民众竟然欢呼雀跃。这位曾经的“铁娘子”就这样跌入尘埃,其改革成果和代价至今仍评价两极。

结语

撒切尔夫人确实具有远见卓识,意图改革英国经济。但她忽视民生、粗暴推进的手段也让她饱受非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经历充分展示了改革之路的艰难,一个领袖既要有远见,也要善解民情,才能真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