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瓷都行

图/文:唐鼎华

1.看着刚收到的景德镇青花瓷盘,渐渐淡了的景德镇之行又回味了起来。

自从在高淳瓷厂结缘瓷器后,一直心想去一次瓷都景德镇。前段时间接到朋友来电说要组织去瓷都,很是兴奋,满口答应。可临行前家中有事,左思右想,只顾自己走心里不踏实,由此没有成行。无奈中,遗憾的滋味迟迟不愿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这次作为老师参加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瓷都景德镇感受瓷文化。我们坐车从宜兴走高速,一路上穿行在宜兴、浙江、江西的群山中。

车内的一双双眼睛飞出了窗外,这里处处是青山绿水,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只有孩子们欢快的银铃样的叮叮当当叽叽喳喳绕着树丛、竹林、池塘和小鸟一起歌唱。田野的秀色弥漫着,唯有车钻进山洞,进入黑压压的隧道才中断,间隙的昏暗眼睛一时不适应,像“醒”了又似梦中一般。车前一个小亮点慢慢变大,出了洞口又回到一片翠绿色中。山路,是高速公路!是一条飞起来的天路,她不粘附在大山的身上,而是腾空在山间,她牵着远足的大人和孩子们在绿野中飞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到了德镇举行开营仪式,接待我们的是几个穿着青春靓丽的年轻老师,当她们介绍自己叫青蜓、蝴蝶、瓢虫、蚯蚓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由此在嘻嘻哈哈的声浪中,没有了大小的师生们很快融合在了一起。这些“虫子们”用非常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夏令营的内容及景德镇瓷器的历史与相关知识,还通过肢体语言与多媒体吸引着孩子们。我们也蹭了一堂童话般的课,共享着快乐与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晚饭后,寻找着陶都的快乐,打的去陶阳里御窑景区。一路上,暮色中的景德镇开始灯红酒绿。交通有点拥挤,嘀嘀嘀的喇叭声让热闹中带出一点“乱”,车子好不容易在景区门口停下,面前人山人海的样子似过年那样。噢,今天是七夕-传统的“情人节”、“女儿节”。青年男女出来约会,已婚夫妻带着孩子来回味谈情说爱的时光,尤其是姑娘们还要展示自己的“才艺”,我们也来凑个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扫描二维码进入园内,晚霞衬托着黑色剪影般的小山坡和古建筑,昏暗中还能泛出些绿色的草地上晃动着模糊的人影,只有身穿白色长裙的女孩彰显着妖娆的身姿。天和地一暗一亮分的很开,桔色和玫瑰红的云彩好像要我们抬着头注意夏日里的天空有多美。

在昏暗中漫步,一个角落里有二个小贩提着各色小灯笼,吸引着视线,低光源的灯笼由下往上照亮着四周几个围观的孩子和家长的脸,她们下巴上和鼻子上的阴影连着二个小黑点的鼻孔,形成了白天看不见的明暗形象,在黑夜里晃晃悠悠的灯笼光上变得古灵精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往里走,一组巨型的蛋型建筑,静卧在晚霞的余辉里,她一弯又一弯,展示着婀娜的曲线。噢!她是一座由红砖砌起来的模仿窑造型的博物馆。走近看,脚边的水池还倒影着她的身姿和一片晚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博物馆下沉式的设计,由台阶引导着我们往下走,转个弯再往下走,随着视线变低,展馆的形象变了样。由视平线的变动与光线的变动,再及台阶转弯的视角变动让一组蛋型建筑的形象在眼里变得千姿百态。在欣赏的过程中双眼也随着头的俯仰与转动捕捉着什么,有时瞬间回眸,惊鸿一瞥,真是动人心魄,与“她”相遇可算是七夕节里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坐在瑶里古村落的一座廊桥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着沿河的风景。

瑶河上的独木桥,瑶河中的小木船,瑶河下隐隐约约的游鱼,及二岸翘角的青砖瓦房。再及瑶河沿边的柳树,路沿边的花盆、陶罐中的花朵,还有竹节架上飘动的衣服、鞋袜,再加上远处的一抹青山构成画一样的山乡景致。身边有个小小朋友十分认真地一笔一笔画着,一会儿画面上多了一群小鸭子,一会儿又加上了孙悟空……似乎只有这样才好看,才好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来到宋代龙窟遗址,周边还保留着古老的作坊,现在还有工人在加工瓷土,像做砖那样用手下的砖模做成一块块的瓷泥砖,然后放在身后一条条长木板上晾干。它们竖竖横横,密密麻麻,像图案般的很是好看。

不远处利用山涧水的传统大水车转动着轮子与牵动着木锤来加工着瓷泥,这种古老的器具与加工样式传递着难易言说的气息,在啪啪啪的声音里显现出只有永恒没有了时间的前后。也湮没了水车下溪流潺潺的流动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到景德镇动手拉坯,感受特殊的造型工作,开始很是茫然。工作台下要通过脚踏着按钮控制旋转的速度,手脚协同很难掌控柔软的瓷泥不偏离重心,手触摸细腻的瓷泥,滑溜溜的很不听话,想让它这样它却那样,在旋转中要拉出一个花瓶,需要多长时间的训练啊?刚由小师傅示范塑造的花瓶“起步型”,没几下就歪歪扭扭了。顺势去掉扭歪的部分,改做一个简单的碗,做着做着也觉得不容易,何况一个讲究又复杂的花瓶器型!有些为难自己了。尴尬中,还好在小师傅的帮助下,最终算是完成了一只碗的造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身穿黄色饭衣样工作服的孩子们寻找着各种树叶贴在葫芦瓶坯上,为烧出宝葫芦做准备。青蜓、蝴蝶、瓢虫老师用砖垒起了灶台一样的坑烧小窑,蚯蚓、蟋蟀老师捡了些柴火、废纸放进窑里,再让小朋友一起把葫芦坯叠放在窑中。然后蚯蚓老师从包里取出瓶子和几个塑料袋,随手举着其中一袋白色像糖又像盐的粉末,神秘兮兮让学生猜测是什么,自己打开并低头用舌尖舔一下,挤眉弄眼再让学生去联想,几个学生争抢着回答,气氛很活跃。蚯蚓老师哈哈大笑后给大家揭晓答案,这是盐!又叫氯化钠。接着又介绍了其它二袋矿物颜料,及化学与坑烧的知识。然后撒了白盐到葫芦上,再打开瓶子与几袋矿物颜料也撒到葫芦上,最后点然了火开始坑烧。

蚯蚓老师手拿一把蒲扇大声说:为了加强火力,早早烧出宝葫芦来,望每个学生尽一份力,用扇子扇出旺火来。一声令下充满斗志的小朋友排着队,轮流用力扇着风,看着窑中舞动的火苗,盼望着、猜测着自己的葫芦有多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参观中国瓷器博物馆是夏令营最后一天的课堂,馆中陈列着从唐代到现代的经典瓷器作品,青蛙老师带着孩子们去认识谁叫青花,谁叫粉彩,谁叫斗彩;一边的蚯蚓老师讲解瓷器中的花纹及“戏文”故事。孩子们用多功能手表记录着不同瓷器的面貌特征和漂亮有趣的花纹及故事中的仙女或侠客等等。

印象中,手表有拍摄功能是电影007中恃务们偷偷摸摸干事的工具。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现在孩子们也“用上了”,他们拍摄的姿态很酷,成了博物馆里的一道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陈例中花瓶的“器形美”是让人着迷并琢磨不透的对象,她是古人对美的表达所固化的一种样式。她历经多少代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几乎美到可以和人体美比高低!瓶颈与瓶身,瓶腰与瓶脚,瓶口与瓶肩,及“三围”、“身高”;偏正三角形的,偏倒三角形的,偏方的、偏菱形的,无论丰满还是苗条都收放自如,婷婷玉立。再仔细揣摩:有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还暗藏着无穷的意味。再说瓷温润的质感和雅致的釉色表达,美到爱不释手甚至让人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饱了眼福,也不能亏了嘴去享受美食,在往野炉子酒店的路上,听说去品尝这家网红店的佳肴要忍受等五个小时排队的煎熬。还好朋友在网上早早预订好了包间。车到了,店面不大,有点老字号的腔调。走进大堂,空间蛮大,到处是敞开式的选材配料展示区,一排排样菜任凭个人的喜好挑选。一边一桌桌的吃客叽里呱啦吃得正嗨,我们的包间在里面,跟着引导员曲曲弯弯走进一个田园式的院子,竹椅、竹凳、竹篱笆镶嵌在绿植中,有二桌在花丛柳树下,显得别样雅致。包间在池塘中的亭子里,走过一顶小桥见水下有红鲤鱼游动,围栏边先到的二个孩子在喂鱼,环境蛮好的,一点也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野炉子做的菜,对一个外行来看的确讲究。如先上的是豆腐脑,是服务生小妹把它装在高把手的小竹篮里端上桌的,人手一份。小巧玲珑的篮子上还贴了张菱形红纸,上写一个“野”字,像舞台上的道具那般。这样的“开场”是否哗众取宠,取出篮里的白瓷碗,细看豆腐脑面上:撒了点细细的红绿丝和桂花;细品,吃口比一般的豆腐脑薄,所以更加嫩,而且是甜品冷吃,凉凉的一小口下去,好吃!即消暑解渴又垫了点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再如,一黑一白的江西传统芝麻糍粑与切好的西瓜、哈密瓜组合在一起放在竹笾里,色彩鲜艳不失雅致,朴素中又见大方。吃口微甜、糯香,是浓浓的家的味道。就是再好的佳肴也要用盆碗装,满满的一桌菜没见到景德镇瓷器的骄傲,如何与瓷文化结合起来,可以作为一条建议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桌上的二个孩子吃饱了,没法参与大人的乱侃山海经,又去喂鱼了。

2023年夏唐鼎华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鼎华

唐鼎华,1958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2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五届架上连环画组委会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吴冠中艺术馆特聘画家、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1992年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1998年无锡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用画讲自己的话-记画家唐鼎华》,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观察与思考》、《感受与语言》,2005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创意课堂》,2006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插图设计》,河北出版社出版《唐鼎华作品集》,香港中艺画廊举办《唐鼎华国画作品展》,2009年常州画院举办《唐鼎华教授中国画作品展》,2010年江西出版社出版《二十一世纪画家个案研究唐鼎华》,201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基础》,2013年出版《新概念设计漫画》,2014年作品《无锡老百业》、《天下惠安》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5年《美术》第二期发表美术作品《天下惠安》,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画欣赏》,《木偶戏》参加全国首届插图展,《女红军故事》参加全国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童年旧事》获“东升杯”全国连环画大赛优秀奖,2018年《洛神赋》参加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钱绍武艺术馆举办《唐鼎华中国画小品观摩展》,2019年《童年的货郎担》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擦一下镜子照见童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架上连环画展,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唐鼎华作品》参加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2020年4月26日《劳动者的风采》发表在人民日报,12月27日《冬趣》发表在光明日报,2021年《南疆的一天》入选第七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2022年3月在无锡美术馆举办《童年——最柔软的记忆唐鼎华中国画作品展》。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