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至12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深圳市音乐学科共有4个工作坊受邀参加本次盛会,包括:深圳市白姗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影视+”项目式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坊,龙华区玉龙学校魏荣、项梦璐《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施路径》工作坊,大鹏新区张燕名师工作室《数字符号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更灵动》工作坊,福田中学柯小斌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体验活动研究》工作坊。深圳市音乐教研员胡樱平老师作为本届大会受邀的专家,为来自全国基础教育中小学7节(初中、高中)的优秀课例进行精彩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大会是国内音乐教育的专业盛会,影响广泛。全国40多所高校的校(院)长、音乐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教研员、一线教师共计13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为期三天,面向不同参会群体设有多学段、多层级、多维度的会议内容,包括主题发言、主旨报告、创新“讲演式”教育展示、大师班、工作坊、专题研讨等60余场活动,以及四场专场音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同行围绕“融合·创新·发展”主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同绘就新时代美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施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会第一天第一场“中小学民族器乐创新实践”工作坊,由来自龙华区玉龙学校的魏荣、项梦璐两位老师做题为《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的教育实施路径》讲座拉开序幕,以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为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建构了切实有效的民族器乐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阐述了民族器乐在中小学的实践与效果。与现场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名师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至第三届委员兼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丁凡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邓林教授对项目高度认可,给予一线教师最坚定有力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华区玉龙学校自2016年实施民族器乐特色项目以来,学校开设了基础课程(小学葫芦丝、初中竹笛、排箫)、拓展课程(民乐团、江南丝竹非遗文化传承中心等)以及主题融合课程。课程从一年级至九年级,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家庭(社区)全覆盖,从技能学习到立德树人,至2019年底,共有5000余名师生和家长参与民族器乐的学习,已实现了“人人会乐器”基本样态。实现以美培根铸魂,以课程全方位覆盖,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五育融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影视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音乐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深圳市白姗名师工作室“中小学‘影视+’项目式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坊”受邀参与大会。白姗老师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人分享了区域内全学科、全学段开展中小学“影视+”项目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宝安实践经验,着重对“影视+思政”、“影视+人文”、“影视+艺术”等音乐课堂项目式融合手段、途径进行现场分享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室吴丹丹老师以《音乐之声》为例,向大家解析了“影视+”项目式音乐学习的案例具体实施,现场用数字平板示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平台为音乐课堂的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提供了更多借鉴与可能。白雪、戴娇红两位老师运用礼乐弦歌四弦琴联袂带来的“影视+”音乐课例《前门情思大碗茶》。通过创设人文情境,开展想象,无实物表演等综合性艺术调动多感官参与体验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影视素养。工作室通过三年多来区域影视教育的顶层设计,品牌化打造影视教育实践平台等举措,形成了“影视+”项目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宝安实践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符号体态律动 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日,大鹏新区张燕名师工作室在“音乐教学法多元实践”板块中开展了《数字符号体态律动,让音乐课堂更灵动》的工作坊分享展示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燕老师带领团队持续开展“数字符号体态律动”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律动歌曲、戏剧表演、古诗词歌曲和戏曲表演等多元教学领域中实现融合与创新。活动中,“数字符号体态律动教学法”创始人刘春燕老师介绍了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并带领现场老师互动体验。来自张燕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成员呈现了4节精彩的教学成果展示,将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等艺术各领域内容融会贯通,体现出课程综合,在学校美育改革新的实践路径中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 体验活动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田中学柯小斌老师与香港教育大学张乐瑄博士、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陈晓东老师、福田中学张黎老师,及红岭教育集团深康部倪楚楚老师,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体验活动研究》工作坊分享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队分享了心随舞动工作室为期13年的三个阶段研究,分别是基于体验活动的音乐课堂创新研究;以发展学生音乐实践能力为中心的“七法十三类”、基于国家课程《音乐与舞蹈》校本实施中的迁移 - 以发展学生的舞动能力为中心的《肢体语言开发》;以及贯通于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思考 -以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玩转音高》呈现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跨学科教学。由于内容充实,理论与实践结合,会议分享得到许多在场教师的好评。未来柯小斌老师将继续带领团队做研究探索和分享,也将会把创新性教学理念带到工作中,持续为音乐与舞蹈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尽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教育课例展示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深圳市音乐教研员胡樱平老师作为点评专家进行“基础教育课例展示II(中学组)”精彩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樱平老师分别为来自浙江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7位教师的课例进行精彩点评。她充分肯定了7位老师在新课标新理念下的新课堂,教师基本技能好,综合素养较高,重视课堂实践、强调音乐为主体等诸多亮点,同时,胡老师又针对中学音乐课堂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第一,中学音乐课堂的结构,要关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比例,特别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要突出从品鉴、判断、反思、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第二,要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思维。建议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学习中发现内部联系和规律性,形成可可迁移可灵活运用的思维方式。第三,要重视课程综合及学科融合,以音乐学科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建议教师注重人文的综合修养。最后,她建议戏曲教学不必过于强调在乐谱上划拍教唱,可借鉴传统老艺人打着板眼“口耳相传”的方式来教唱,胡老师现场示范了一段京剧片段教学和老师一起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本次大会,深圳团队充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从不同的视角展现深圳音乐教育的新动向、新实践。

在未来征途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新时代音乐教育的新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可能,为立德树人注入新的活力,共创深圳音乐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