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标题:100位金融小人物(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88年的王自如火得一塌糊涂。

在一家千亿市值的国企,在33岁“空降”格力管理层,出身“草根”的他,深知谁才是生杀予夺的大BOSS。

于是,他掌握了国企生存的“核心科技”:口含明珠,进退自如。

一位看过王自如视频的金融圈朋友说,怎么也看不出他像88年的,脸上分明堆满了70后金融人的油腻。

白衬衫、金边眼镜,字正腔圆地口吐“正能量”废话,眼睛还时不时地瞅一下大老板的表情……

这是“金融圈王自如们”在公开场合的统一模式,而他们的人生哲学却是“有奶便是娘”的实用主义。

而面对同僚、客户、下属,他们又是怎么一番神态呢?

每一位金融人的脑海深处,都住着一个“王自如”般油腻的中年人,即便你们离开多年,即便你和他只有一面之缘。

今天这篇小文,就简单勾勒下,与我仅一面之缘的“王自如”。

为方便叙述,接下来的行文,就把他的真名以“张自如”代称。

1、我想认识你朋友,“没准日后有合作”

与张自如的结识,源于一场网约车的偶遇。

上半年,我忙于写作,就把车暂借给一位朋友开,车上留下了“深聊投资人”的名片。

有一天早高峰,朋友接到个“特惠一口价”订单,上车的是一位四十七八的中年人,他穿着西装革履,自称在一家证券公司当高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上车,张自如就和我朋友聊开了。

什么“全面注册制”,什么“新三板转板”,总之是,我朋友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明则厉。

于是,朋友突然想到了我,就索性说:我朋友也是金融圈的,兴许你们俩有话说。

这一下子可好,竟勾起了张自如的兴趣。

临下车,张自如还不忘嘱咐我朋友,等见到我时,一定要让我加他微信,“我们日后没准有合作……”

2、朋友圈写满“高大上”,人生观尽是“实用主义”

等送完了张自如,朋友的电话就打来了,给我讲述了他遇见的“新鲜事”。

“看他的朋友圈,经常出席高大上的活动,应该是靠谱的人,你看要不要加一下他的微信?”朋友说。

这有啥,我这些年“阅人无数”,添加一下又何妨?如果故事饱满,没准还能给自己的“100位金融小人物”增加点素材。

“张总好,幸会,我是……”我添加了他留言。

很快,微信通过后,张自如就想约我见一见。

我找了个理由说,在外面出差,其实是想多观察几天。

几周后,张自如又邀约见个面。

我说,那就来公司见一下?他欣然应邀。

那会,我暂在一家科技媒体上班,就约在了公司会议室。

一个小时后,他西装革履地出现在我面前,同行的还有位干练的女士。

偌大的会议桌,他好奇地看着公司历年获得奖项,我仿佛汇报工作的下属,女士则时不时地拍下我们聊天的照片。

期间,张自如还打了几个电话,放下电话就问我:认识不认识,在那里工作的谁谁谁?看到我摇了摇头,他不忘补充句:“我们熟得很……”

次日,我就刷到了他发的朋友圈——“感谢陈总,调研了T媒体集团…”。

文字之下,附带的是,女士抓拍的“九方格”照片:我仿佛是《新闻联播》中陪同的下级,向前来视察工作的大领导介绍着公司ABC。

自此以后,我们再无任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