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耀

少儿时代,家居南岸下龙门浩葡萄院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除了读书,闲时便爬上后面的汪山拾柴火、拣菌子、挖茅根……

让我难忘的是每每登山,离“一碗水”不远,时常见一身体健硕和颜悦色的老翁,衔着长长的烟杆,在清水溪半山一座叫“町庐”的庭园石坎子前,座下垫着一个用谷草编的大蒲团,身边放一古色古香紫砂茶壶,不时抿一口,边裹叶子烟,边聆听摇曳松涛、欣赏涧瀑飞泉。每当我们把满背干柴、半篮菌子、几捆茅根放在石阶前歇息,最喜欢听他那讲不完的掌故、道不完的轶闻。

“町庐”前的神秘老翁

从这位神秘老翁口中,我们大长了见识:白居易《涂山寺独游》、苏轼改江口村为龙门浩、重庆开埠“立洋人”落脚新码头、蒲兰田冒险闯川江、武昌首义、民国成立、袁世凯复辟、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坐镇重庆、潘文华打开通远门拓城、重庆大学常务校长李公度埋在真武山、七七事变、日本入侵、淞沪会战、国府迁都重庆、宜昌大撤退、民生公司抢运人员物资、蒋介石宋美龄马歇尔就住在上面黄山、“五三五四”大轰炸、抗战胜利亭子山开庆祝会、“九二”火灾……

这慈眉善目、雍容富态,活脱脱像尊弥勒佛的老爷子,学问大、肚儿里有讲不完的故事,他衣着干净朴素、口才好、声若洪钟。我和一众小崽儿听他那摆不完的老龙门阵成瘾,有时不拾柴火不拣菌不挖茅根,也爬上山为的就是听老爷子讲陈古八十年那些有趣的事。确实从老爷子那里淘了不少“学问”,在同龄人中多了好多别人不晓得的“知识”。那阵人小不敢探究老人身世,只知老爷子姓郑,我们跟着就近邻居喊郑爷爷,就是弄不清他是哪路高人。

退休后,决定“文化养身、撰文自娱”,干点自己喜欢、对社会有益的事。于是定向、着力研究龙门浩和母城的曾经和过往,将锁在档案馆、图书馆的记载,实地考察调研,把采访耄耋老人的回忆抢救性整理、印证、串联、撰写成文,以报效养育我的桑梓故园。在史料钩沉、汇集中,终于弄清了郑老爷子不寻常的身份背景。

发起创建民生轮船公司

郑东琴(1882年4月~1965年7月),早年留学日本,是与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吴恩洪等交好的早期同盟会会员。推翻清朝蜀军政府成立前后,曾任过资州、岳池、广安、南充、涪陵、合川、巴县等州县的知事及重庆警察厅长。他勤政爱民、为吏秉正、治理有方、深孚众望、官声颇佳,合川人民给他建有功德碑。进入不惑之年的郑东琴,婉拒国民政府和四川省主席刘湘等的倚重,决定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实业兴邦。

郑东琴卸下官袍,本着“交通运输为各业之母”的理念,与曾经的部属、挚友卢作孚等,在合川发起创建民生轮船公司的事宜,凭借其人脉名望,1926年6月筹款成功,组建股份制民生轮船公司,卢作孚出任总经理,郑东琴被选为监事。卢作孚亲赴上海打造的“民生轮”,迅速下水,往返渝合,朝野拥趸、深获民望、开局良好、收入丰硕。1928年初,又从上海迎回新造吃水浅的“民用轮”,全年开通渝合航线,将“民生轮”调整开行渝涪航线。

1928年夏,顺庆(南充)富商谭谦禄在上海建造的“顺庆轮”,航行至涪陵遇到麻烦,船被扣,四处求人无果,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恳请郑东琴出面调停。郑东琴曾在南充、涪陵任过知事(县长),于是利用声望人脉,通过协调借力、化解矛盾。此后,谭主动提出加入民生轮船公司,“顺庆轮”也更名为“民望轮”,从而大大增强了民生轮船公司实力,用于新拓渝叙(宜宾)航线。

为了与外轮抗衡,郑东琴、卢作孚提出川江航运“一切为了乘客货主”“中国人坐中国轮”“化零为整”的谋略对策。重庆轮船同业公会理事长邓华益率先响应,带领九江轮船等中小行轮公司加盟,民生轮船公司实力顿时大大增强,又从经营困难的外国公司收购了多艘洋船,同时买下位于白象街的“江全泰号”洋行。

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延揽人才和航运业务快速发展需要,总公司从合川迁至重庆民生大厦。1930年2月,众望所归,具有战略眼光和协调治理能力出类拔萃的郑东琴被推举为董事长,这一职务一直担任至1952年9月,长达20余年没有易人。

郑、卢珠联璧合做大“民生”

郑东琴善谋略有魄力,通权达变,以实业兴邦为重,心胸开阔、眼界高远、大胆放权,与总经理卢作孚肝胆与共、目标一致、互相敬重、几十年人事稳定不折腾,将相和睦、心性相通、配合默契。郑、卢珠联璧合,成为“民生”的核心和灵魂,成功度过一次次危难,一步步将“民生”做大做强。1936年底,“民生”公司已拥有40余艘行轮,开通长江全域客货运输。

民生轮船公司在干好航运主业的同时,把资金投向矿业、机械、电力、建材、供水、轮渡、金融、保险等行业。让“北川铁路”振兴、开办现代化的天府煤

矿、白象街中国船业意外保险公司,建设合川电灯自来水厂、唐家沱民生机器厂(此后的东风造船厂)等便是例证,民生轮船公司也更名为“民生实业公司”。

抗战爆发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移驻重庆。数十万民众、科技文化商界精英,数以万计的档案资料和文物、数十万吨机器设备齐聚汉口和宜昌,准备西撤大后方重庆。面对国难的紧迫任务,民生公司董事会决定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倾尽船舶运力。总经理卢作孚亲临汉口、宜昌现场指挥调度,董事长郑东琴坐镇重庆总揽全局,安排成建制数十万川军出川抗战和军备运输。从1938年10月下旬开始,不仅民生轮船公司全部投入抢运,还调集2000余只民间木船转驳,40多个昼夜兼程在险峻三峡“三段”抢运。为此,民生公司轮船沉毁16艘、木驳船沉毁80余艘,牺牲船员117人,终于在枯水期到来前,出色地完成人员物资战略大转移,受到国民政府嘉奖。

派船迎张自忠灵柩回渝国葬

1940年5月16日,在阻击日军西犯,保卫宜昌、捍卫重庆的枣宜会战中,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身先士卒、奋力抗敌、英勇殉国。蒋介石下令接运张将军回重庆国葬,郑东琴领命,派出驾驶技术精良的船员、船舶性能最好的“民风轮”,冒着被日机、日舰袭击的危险,成功从宜昌,将抗战以来战斗中阵亡的军阶最高的张自忠将军灵柩运回重庆。船抵储奇门,国民政府一众军政高官和贤达名流,与上万军民在码头迎接灵柩,举行隆重祭奠仪式。

抗战胜利后,民生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拥有轮船150余艘,近8万载重吨,员工9000多人,川江航运业务占比达70%,运输航线已通江达海,在武汉、上海、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

作为当家人和掌舵者,郑东琴在名利面前总是站在人后,他生性豁达大度低调,只求民生公司利国惠民,发展强大,注重企业精神、发挥团队力量,把个人名利看得很淡。为解决高级船员和员工的后顾之忧,长江沿线皆购置有职工住宅,在重庆他**选地龙门浩前驱路建设“民生新村”,创办购物方便的“民生合作社”,对相对优渥的居住环境自己却不入住,而且对外却说这是总经理等高管们对大家的关心。因此长期以来,一说起民生公司,绝大多数人只知卢作孚等高管,不大知晓郑东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郑东琴晓以大义,及时与董事会成员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当机立断,以董事长的身份,斩钉截铁慎重发表声明“民生实业公司下属分公司以及船舶实业资产,全权归属总公司所有,决策机构在重庆,除董事会,任何人无权处置民生公司资产”,从而把民生实业公司“定格重庆、留在中国”。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对郑东琴深明大义的果决倍加肯定和赞赏,并在会仙桥“皇后餐厅”设宴致谢。此后,郑东琴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经济委员、四川省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工商联常委。1952年9月,郑东琴改任公私合营民生轮船公司副董事长,他在位不越位、谋事不揽权,其高风亮节,备受称赞。

1956年,民生轮船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公司(长航局)合并,年事已高的郑东琴主动从领导岗位退位颐养天年。1965年7月,在南岸下浩后山清水溪老宅“町庐”,走完他实业兴邦的光辉一生。

作者简介

张川耀,笔名:寒砺,男,汉族,1943年1月生,重庆南岸人,中专文化,曾任中共重庆市委财办秘书,重庆市总工会办公室副主任,《现代工人报》常务副总编辑兼总支书记,《现代工人报》社社长。

先生在位时,擅长评论、游记、人物通讯,退休后把精力集注到艺术评论和重庆文史研究。他先后撰写了钱君匋、苏葆祯、赵子岳、时乐濛、周伯溪、王旭东、徐无闻、卢望明、黄永镇、巴山、张健、武辉夏、高济民、吕彭祥、潘登、杨哲三、张新之等一批书画、艺术名家。

退休二十年,他手勤心不闲,抚去尘埃、拼接碎片,废寝忘食、自掏腰包,从史海中钩沉起底重庆“故城”的曾经和过往。他撰写的《记住乡愁.下浩》已经出版,《红岩》《今日重庆》《重庆艺苑》等杂志曾多次摘选连载。《记住乡愁.下浩》《故城时光.母城》已经上线音频“喜玛拉雅”和全国名大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