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的等级的划分,这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但对于各个等级城市是怎么划分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是由什么机构来划分的?对于这一列问题,估计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我国城市的划分中,大概有三种划分方式,但是每一种划分方式,体现的名称是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是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来划分。

一是直辖市,直辖市是我城市级别最高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行政区划属于省级行政区;二是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包括了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目前我国有副省级城市15个;三是省辖市或是地级市。目前我国有地级市293个;四是县级市,目前我国有县级市395个。

第二种是按照城市常住人口来划分。

比如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目前我国有超大城市8个;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目前我国有特大城市14个。此外还有大城市,大城市分为一型大城市、二型大城市等,中等城市、一型小城市、二型小城市等。

第三种是按照城市综合实力来划分。

按照城市综合实力来划分的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等。按照城市综合实力来划分,主要是根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指标来综合评比划分。

按照这种划分方式,我国的一线城市由以前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传统的一线城市,上升到了18个。新增的14个一线城市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新一线城市晋升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一线和新一线,其实区别是不大的,本质上都是一线城市,新一线也算是一线的扩容,被网友们笑称为通货膨胀版。通货膨胀主要是物价上涨的因素,新一线的扩容,这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

新一线城市中,成都居于首位,考核分为100,,第二的是重庆,考核分为88.74,第三位是杭州,考核分为87.41,第四位为武汉,考核分为80.36,第五位为西安,考核分为79.9。

第六位依次为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青岛、宁波、无锡、大连。一线城市名单中,以前的新一线城市东莞、沈阳、合肥、佛山被青岛、宁波、大连所取代。

从每年的名单中,除了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保持比较稳定以外,其他城市有的当年是新一线,后来被超越后成了二线城市,这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之间你追我赶,勇于超越的过程。

对于一线城市的概念,不同的研究机构、个人、甚至城市本身,都有自己心中的标准,最初的一线城市主要是按照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来作为依据的,也是当时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区,房价是其他地方的好几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为新一线城市并不完全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的等级划分,除了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的城市,是由官方的来批准的以外,按照人口规模来划分的城市等级,是按照相关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按照综合实力来划分的标准,一般都是由研究机构,官方媒体等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完全可信。但有时在官方的统计口径中,或是相关的文件中,偶尔也会有一线、二线等城市的表述,使用最多的还是民间人士。

综上所述,按照相关媒体的发布,2023年我国有一线城市18个,打破了原来只有四个一线城市的传统,新一线这个增强版概念被取消;有二线城市52个,在二线城市中,包含了部分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地级城市等;三线城市全国已经过达到了52个,多数为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地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