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将一如既往做下去,生命不息、好事不断。”20余年来,“江苏好人”、金坛区老科协会员袁顺清多次走进云南、宁夏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带领当地农牧民科学养牛养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市场、市民餐桌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10余年前,袁顺清联合金坛2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中国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以“互联网+”模式助力金坛茅山老区、云南腾冲等地脱贫攻坚,通过名特优农产品销售,促进两地经济交流与发展。

初到云南省腾冲市时,袁顺清通过走访发现,腾冲樱花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野生樱花漫山遍野。他先以50元/斤的价格向农户收购野蜂蜜,之后又探索人工养殖蜜蜂,并将蜂蜜收购价格提高至100元/斤,当地蜂农腰包鼓了,袁顺清心里也更踏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要有思路,致富才有出路。袁顺清发现腾冲许多农户家里养牛,于是他与当地农技专家取得联系,探索“公司+农户”模式,即由公司购买小牛给农户放养,每日补贴20元饲养费,3个月后待牛长得肥硕时再补贴每头5000元。如此一来,一户农户放养一头牛3个月收入约7000元,放养3头牛则有2万余元收入。同时,袁顺清推广酒糟发酵后养牛,牛不仅长得快还肥壮。腾冲市固东镇的肖祥海家靠近缅甸,目前他所在的村规模养牛户有30余户。肖祥海算了一笔账,原先一户农户年收入2万元,如今每家普遍养牛6至10头,全年收入10余万元。

在袁顺清的启发和指导下,腾冲市北海乡双坡村箐社61户农户中,养蜂的有10余户,其余农户有的养牛,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杨玉萍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成了当地有名的农产品经纪人。今年春节,杨玉萍给袁顺清发来微信:“江苏大好人,来到彩云南;扶贫从根起,输血又造血。”像杨玉萍这样在袁顺清帮扶下成为农产品经纪人的养殖户还有许多,引起了腾冲市政府和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当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和农旅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加大对中西部帮扶协作力度?袁顺清一直在思考。今年,他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牛肉销售作为协作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10月,袁顺清跨越1460公里走进察哈尔右翼后旗,开启农副产品对接之旅。

察哈尔右翼后旗旺牧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旗内外知名规模养殖企业,袁顺清与察右后旗统战部、工商联、农牧部门领导和专家开出“良方”,进一步加强与农牧专家对接,对养殖场实行现场管理、科学饲养和标准化建设,走“粗饲料+精饲养”之路。彭登云是察右后旗锡勒乡六道沟村养殖户,他放养180头牛,其中大牛130头、小牛50头。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轴乡庞叶龙今年74岁,在村里养殖户中年龄最小,共饲养140头母牛,已卖掉100余头。袁顺清认为,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现代化牧区建设,将人留住是最关键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规模养殖户的补贴力度,提升农户养殖积极性。同时,加强与中西北部地区对接,地方政府给政策、养殖户增信心、经纪人牵线搭桥、农技人员给予技术帮扶,真正做到牧民负责饲养,经纪人负责收购、屠宰和销售“一条龙”服务,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乌兰察布鑫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晓萍表示,10余年前刚创业时仅是一家牛肉加工小作坊,袁顺清从牛肉加工到市场开拓给予各方面指导,如今该公司已成为一家生产“清真”食品企业,拥有厂房面积约2800平方米、员工50余人,清洗、切片、拉伸、甩干、灭菌、真空包装等食品生产机械30余台,牛羊肉制品销往内蒙古市场并辐射全国,今年还与金坛区融媒体中心达成牛肉销售江苏总代理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顺清认为,财富源于社会,更应回馈社会。2014年,袁顺清成立金坛首个以个人命名的职工帮扶平台——袁顺清职工帮扶助老爱心服务站,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上门保洁、助餐、助浴等公益服务。多年来,他向敬老院老人、贫困学子等累计捐献各类物资价值500万元、善款200余万元。2014年,袁顺清与金坛区人民检察院联系,探索以检察机关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失依儿童救助机制,做好失依儿童教育、帮扶等工作,投入50万元成立江苏首个“失依留守儿童之家”,为30余位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心播爱种,善意满人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袁顺清朴实的身影深深烙在大江南北,洒满走过的每一段路。近年来,袁顺清相继荣获“常州好人”“常州市学雷锋标兵”“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李昌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