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25年10月,为肃清广东军阀,蒋介石来到了惠州。

正值第二次东征的关键时期,蒋介石便到罗浮山拜神,求得一签。

仰度道长看过此签后给出了解释: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4年后才明白其中深意,却为时已晚。

求签问卦,痴崇迷信

民国时期的不少军阀显贵,在政治军事或是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重要的事情,往往会先借助风水八字等手段进行占卜。

而蒋介石一生深信鬼神之说,拜佛求神、问卦求签之事甚多,称得上是民国时期政治人物中的“迷信”之首。

蒋介石的母亲曾经信奉佛教,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继承了母亲的衣钵,不仅深信风水命相,对《易经》也颇有研究。

这一点,由他改名一事便可见一斑。

蒋介石原名瑞元,后改名志清,他在日本求学时,曾创办杂志《军声》,并以“介石”为笔名。

此名源于《易经》六十四卦“利建侯行师”,意思是有利于行军征战。

豫卦交辞中写:“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意思是说,心如磐石,意志坚定,不耽于享乐,这样保持中正,就是最吉利的。

因此回国之后,他又改名为“中正”,把笔名“介石”改成了字。

正式走上仕途后,他对《易经》更是笃信不疑。

每当遭遇坎坷,面临抉择或是时运不济的时候,蒋介石就会回到奉化溪口,并经常在雪窦寺过夜。

不仅是在他人生的重大转折时刻,即使是在激战正酣之时,蒋介石也常于大战之余,于古庙寺宇中向高僧求教问道。

北伐战争中有一场有名的“南昌之战”。

据说在战役开始之前,蒋介石坐镇南昌城外的牛行站,当时的他,并无信心拿下南昌。

正踌躇间,闻听侧近有一小庙,虽不起眼,但香火旺盛,于是便带着白崇禧和卫队前去探寻。

在大雄宝殿里,蒋介石与一老僧交谈良久。

回去之后,蒋介石就立刻按照这位高僧的指示,安排重兵把守总部,以防孙传芳的突袭。

也不知道是哪位高僧当真料事如神,还是他提前得知了北洋军会在夜里偷袭的消息。

当天夜里,驻守在南昌卢香亭的孙传芳部,对设立在牛行站的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发动了突袭。

由于蒋介石早就提前做好了周密安排,军队遂严阵以待,在激战中歼灭几千人,为夺取南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攻占南昌后,蒋介石特别吩咐军需处长俞飞鹏,向那座寺庙捐赠了大笔钱财,用以修缮庙宇。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东北解放军急攻锦州,蒋介石遂至葫芦岛亲自督战。

然而自1947年下半年开始,国民党就走上了下坡路,士气大跌。

战局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蒋介石因此一直心情不佳,10月6日,他在北平警备总司令罗奇的陪同下出门散心。

二人正走在街上,蒋介石见街边有个算命的摊子,便叫这算命先生算上一卦。

他抽了一签,却没想到竟是个下下签,让本就心情低落的蒋介石甚是不悦。

签语中有“猴落平川遭劫难,背水负重万事休”,算命先生给出的解释是,在用人时不可选用姓侯的。

此言一出,罗奇连忙安慰蒋介石,说这江湖算命的不可信,蒋介石则面色沉重,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因为就在此前,他刚刚任命了侯镜如率华北、山东 9个师增援锦州。

而此役的结果比这下下签还要令蒋介石郁闷神伤,我东北解放军攻克锦州,消灭了国民党军队大约十万多人。

谶言吉凶,不足为据

在史学大家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一书中,还提到了一则有关蒋介石的谶言: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说文解字》云:“谶,验也。”

谶言又称谶纬,是古代用来记录天象人事的言语,是具有预言性质的文字图记。

简而言之就是所谓的占卜预言,我们常说的“一语成谶”,指的便是这种神秘的文化现象。

谶言起源甚早,流行于秦汉两朝,在东汉时期是一种官学。

虽说巫卜预言不可过分相信,但在中国古代,谶言却常常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与政治变迁紧密相连。

最为人所熟知的,大约就是鱼腹藏书中所言“大楚兴,陈胜王”。

黄巾起义时还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隋朝有安伽陀和尚的谶言:李氏当为天子……

再譬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方士卢生受秦始皇之命,出海至蓬莱仙岛求长生不死之药。

卢生寻药未果,为避责罚,奏《录图书》一书,称之仙书。

书有一谶:“亡秦者,胡也。”

始皇大惊,认为“胡”指的是胡人,也就是北边的匈奴,于是命蒙恬率军北伐,又修筑万里长城,以绝亡秦之患。

始皇既崩,胡亥篡位,二世暴虐,最终致秦灭亡。

秦并非丧于胡人侵袭,而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之手,却也是应了“亡秦者胡”这一谶言。

除此之外,谶言也常引来灾祸。

《资治通鉴》中说隋大业十年,洛阳街头巷尾传唱歌谣

“桃李子,得天下。勿浪语,谁道许?”

这一谶言在当时被解读为李氏将得天下,于是隋炀帝斩杀了不少李姓之人。

而李玄英则认为此谶语所指向的李姓之人正是李密,因此逃离东都投奔,却不想最终竟是李渊一扫群雄,开创了唐朝盛世。

贞观时期,李君羡等人在玄武门值班的时候,经常见到天现异相。

太宗得知此事后,便令太史令李淳风卜卦,奏报卦象“女三昌”,随后又有传言说:

“当有女武王者。”

将有女子坐上皇位,这样的说法在当时听来实在是无稽之谈,李世民对此也不是很在意。

然而几年后一次宫宴,君臣同饮,以酒令助兴,杯酒言欢时,李世民提议大臣们用乳名来称呼彼此。

听到李君羡说自己的乳名是“五娘子”时,李世民忽然就想到了此前的卦象和传言。

武安人李君羡,任左武卫将军,负责玄武门的守卫,与“武”字联系密切。

《旧唐书》中记载,宴会之后不久,太宗“遂下诏诛之”

李君羡虽被诛杀全族,然而唐三代后武则天登基,“女三昌”这句预言终究还是被证实了。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实际上,所谓谶纬之说,多为方士儒生编造,本就不足为据。

正如毛主席所言:

“冤死一个李君羡,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君羡。”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现代迈进,提倡民主科学的新思想逐渐扫去许多腐朽的旧观念。

但是,谶言之类的文化现象,并未就此消亡。

以蒋介石为首的一些政治人物,在时局不定难以抉择或感到迷惑时,无可避免地要向神佛祈祷、求签问卦。

1925年10月,蒋介石又一次来到惠州。

对他而言,此时是人生中的关键时刻,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局势,心中难免不安。

于是蒋介石便像往常一样,前往罗浮山冲虚观,在那里修养拜神,化解心中迷茫,以求安稳。

然而冲虚观的道长只见了他一面,就建议他到酥醪观去,称那里的灵气与他更为相配。

蒋介石依道长所言,又前往酥醪观,在观里住了三天,与仰度道长畅谈了一整夜。

临别时仰度道长为他解签,只说了八个字: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

蒋介石不解,又向道长请教,想要知道其中有何深意。

但仰度道长却不肯继续说了,只道此为天机,不可泄露。

如今一切尘埃落定,结局已为注定的历史,若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八字谶言的意思应当是说:

胜便定都四川,输就退居台湾。

而纵观蒋介石此后的人生,“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这一谶语,亦可被用来形容与他渊源颇深的两个地方——四川和台湾。

1937年10月31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938年12月8日,蒋介石来到重庆主持大政,开启了他的四川时代。

直到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可以说四川一直是和蒋介石命运相系的。

然而就在1945年年底,“还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筹备还都南京的庆典了。

1946年4月28日下午,蒋介石乘专机离开了工作生活多年的重庆。

临行前夕,他还特地往成都去,对蜀中官民发表了《告别四川父老书》

5月3日,专机抵达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还都令”,宣布了5月5日的凯旋盛典。

5月5日清晨,成百上千名中外记者、政府高官,以及各地的知名人士,齐聚中山陵。

日子和地点是国民政府精心挑选的,表达了秉承国父遗愿的政治意蕴,也在此共度孙中山先生建立广州革命政府25周年的纪念日。

双重庆典,喜上加喜,却终是没能做到“胜不离川”

到了1948年底,解放战争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了。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

他打着和平谈判的幌子,继续扩军,妄图把解放军挡在长江以北,保住国民党在江南各省的统治。

但更多的,是在考虑战败之后国民党的退路与栖身之地。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海岛,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又是战略要地。

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的长期占领,经济也是脱离大陆,自成系统的。

而100多公里宽的海峡,如果没有一支现代化的海军,想要横渡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早在解放战争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就曾视察台湾,萌生了若是在大陆战败则将台湾建设为后方基地的想法。

所以战局急转直下后,蒋介石经过反复斟酌比较,终于决定将台湾定为国民党战败后的落脚点。

然而,就在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还曾经回到过四川。

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又一次来到重庆。

在重庆逗留了两周后,他知道已经没有回旋挽回的可能了,于是由林园官邸乘车,直奔白市驿机场。

但是前往机场的路上,到处都是溃逃的官兵,还有许多停在路上的军用汽车。

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好下车,在泥泞路上步行前进,走了很长一段路才重新上车。

直到抵达机场,蒋介石的心情依然沉重,百感交集万千愁绪之下,他又开始犹豫,不甘心就这样离开重庆。

据蒋介石私人飞机飞行员衣复恩回忆,那是11月29日的深夜,蒋介石登上飞机后明显心情不佳。

原本所有人都认为登机后就即刻起飞,可是蒋介石情绪沉重,始终一言不发,也就没有人敢去询问。

然而在离机场不远的江津,已经出现了解放军先头部队的踪迹。

于是派了一个连的卫兵到江津搜查,但抵达后未过多久就失去了联系,表明机场已经岌岌可危。

情势不容耽搁,衣复恩不敢再拖,遂请示蒋介石,指出此刻情势紧急,必须立刻出发了。

情况危急,蒋介石这才无奈地点头答应,下令飞机起飞。

在彻底失去重庆之后,蒋介石又前往成都,心存一丝侥幸,却不料抵达成都后,又有一连串的噩耗相继传来。

胡宗南退至西昌,驻扎在鄂西川东的宋希濂失守,卢汉也率部在云南起义。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不得不从成都逃往台湾。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这一谶言所含预示与深意,或许直到此时他才终于明白。

衣复恩回忆道:

“我们从此离开了大陆,飞向台北,千山万水,不胜依依。这一飞,竟成为与这块土地的最后一别!”

参考文献

[1]高峰.卦蕴天机:蒋介石与迷信[J].党史天地,2009(02):47-50.

[2]黄立人,郑洪泉.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J].民国档案,1996(02):113-123.

[3]李晓明.蒋介石退保台湾的方针与政策措施简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1):36-40+46.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