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瀑布景观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向往,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不满足于仰望自然,而是在不断地挑战自然,乃至于征服自然。

瀑降——便是近年来流行于室外运动爱好者中的一种极限运动。顾名思义,所谓瀑降,便是指依靠绳索从悬崖处沿着瀑布顺流而下的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运动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引入国内,一直以来都在极限运动爱好者中颇受欢迎,然而瀑降这项运动真正走入公众视野,却是因为2020年的贵州滴水滩瀑降遇难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两名来自重庆的驴友在位于贵州省关岭县的滴水滩瀑布遇险,整个救援过程耗时两天,等到悬在瀑布崖壁上的两名驴友被救援下来时,都已失去了生命体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此事激起了公众对于极限运动的危险性与边界的讨论,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瀑降运动”的存在。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回顾这起“滴水滩瀑降遇难事件”,深入探讨国内瀑降运动行业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丧滴水滩

滴水滩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距离更为知名的黄果树瀑布仅6公里。

滴水滩瀑布总高410米,由三大瀑布和数十个中小瀑布组成,整体分为三截,自2013年起,便陆续有极限运动爱好者来此地瀑降,然而此前并未发生过类似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此次险情发生于2020年8月23日20时许,当时关岭县公安局接到了报警,称滴水滩瀑布有两名探险人员被困。

当地警方立即前往展开救援,只不过受限于气候条件,救援工作持续了四十多个小时,最终只带回了两人的遗体。

据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表示,两位遇难者的遗体被岩石多次撞击,导致全身上下多处青紫,画面惨不忍睹。

那么,这两位驴友为何会在当晚20点左右困在滴水滩瀑布的崖壁之上呢?救援工作又为何如此困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两名遇难的驴友均来自重庆,其中的男性王某今年已经68岁,另外一名女性张某则是33岁,二人同属于一家探险俱乐部,同行的还有其他4名驴友。

也就是说,这是一支由六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组成的探险小队,据其他几名驴友透露,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徒步探险,“瀑降”这项较为极限的运动本来并不在计划之内。

既然如此,当日傍晚八点左右,为何两位遇难者会先后选择瀑降呢?

原来,当时天色已经较晚,按照原计划本来是徒步下山,只不过当时有人提议可以通过“瀑降”的方式快速下山,据说提出这个建议的就是遇难者之一的张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张某曾在四年前有过一次成功的瀑降经验,再加上探险小队的六个人中她较为年轻,因此其他人并没有反对。

于是,张某在瀑布上游固定好了绳索后,只身一人开始了她生命中最后一段冒险,值得注意的是,张某当时并没有穿着瀑降运动应当配备的短袖潜水服,而且还随身携带了大量的装备,种种迹象表明,张某在瀑降方面并不专业。

除此之外,据专业人士透露,瀑降运动作为绳索运动的一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第一个下降的人一定是整个队伍中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只有绳索运动都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只有经验最丰富的人先下去,才能够充分判断周边环境的可行性,也可以检查绳索的安全性,当然,通常这个人也是绳索的布置者。

然而在此次遇难事件中,从后来反馈的情况表明,较为年轻的遇难者张某显然并不是团队里绳索运动经验最为丰富的一个,因此按照规则来说,张某并不应该第一个下去。

据后来其他几位驴友回忆,起初张某的瀑降十分顺利,没过多久,便已经到达了瀑布的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此时张某下方水潭高度约为130米,也正是在这个位置,张某选择了速降。

所谓的速降,是指减少在崖壁上的驻留时间,利用瀑布水流的推力,加快速度下降,这种下降方式虽然更加刺激,但是也更为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下降到距离下方水潭60米高左右的位置时,张某不知为何被困,上方几位驴友见张某的绳索没有继续下降,本人也没有回应后,意识到可能是出了问题,于是已经66岁的王某立即前往援救。

然而当王某下降到140米左右的位置时,其绳索竟与张某的绳索纠缠在一起,导致王某也被困在瀑布之中,其余四人见状尝试救援,但当时天色已晚,再加上其他几个人并无丰富的救援经验,只能拨打了报警电话。

而警方赶到后,由于下起了小雨,同时两个人受困的位置又极其特殊,因此救援工作的开展也十分困难,直到8月25日才将两人救出,只不过此时二人早已没有了生命体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二人究竟是死于缺氧窒息还是溺水,官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通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事发之前,该地区有过较强降雨,导致滴水滩瀑布水流较以往更为湍急,而且水中杂质更多,这或许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有专业人士指出,对于瀑降运动来说,为了避免出现绳索相互纠缠的情况,一定是前者已经成功瀑降后,后面的人才可以开始,尽量避免两个人同时瀑降这种情况。

当然,对于66岁的王某来说,应该是救人心切,没有考虑到绳索可能纠缠在一起带来的风险,最终把自己也葬身于这湍急的水流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滴水滩瀑降遇难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也使得瀑降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那么,瀑降运动真的如此危险吗?答案是肯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瀑降运动

实际上,瀑降运动是由溯溪运动衍生出来的一种极限运动,只不过与溯溪运动不同的是,瀑降是借助水流的力量在悬崖上做下降运动,因此也被称之为溪降运动。

最早是由外国探险家在上世纪传至国内,尽管瀑降运动发展至今已将近三十年,但是目前国内的参与人数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距离专业化还相去甚远。

据宜昌市户外运动与探险协会理事长邵峰表示,瀑降运动目前发散地很快,但是专业性有待提升,而且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危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峰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瀑降运动爱好者,其在2005年穿越宜昌毫沟的经历,被许多瀑降运动爱好者视为中国瀑降运动的里程碑。

“我们这批人刚开始玩瀑降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教,都是看外国的视频,自己照葫芦画瓢,自己研究装备、线路,真是踩着石头过河。”

据邵峰讲述,他们最初只有十几个人,在成功穿越毫沟后,这项运动在宜昌本地才逐渐被普及,只不过参与者都需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

“这么多年来,越是深入了解瀑降,越觉得这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运动,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大家反而日渐忽视了安全这一前提。”

那么,瀑降都有哪些危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对参与者的体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国内较好的瀑降地点都有较强的封闭性,往往都是在滴水滩这样的深山峡谷之中,因此对于参与者而言,不仅仅是顺着瀑布下降这么简单,而是要穿越多个溪流、瀑布。

“对于瀑降运动来说,一旦进入,就没有办法中途退出。”

因此,瀑降运动对于参与者的体力和毅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像滴水滩瀑布这种三个大瀑布、数十个中小瀑布叠加的情况,是不允许参与者中途休息的。

其次,瀑降运动的环境十分复杂,突发状况较多,因此参与者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而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瀑降与其他绳索类运动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周遭环境长期被瀑布的水流冲刷,导致整个过程的着力点都十分湿滑,而且往往长满青苔,极容易踩空、滑落。

再加上水流下降过程中对参与者的冲击,会干扰判断力,当然,这也是许多瀑降爱好者热衷于这项运动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在下降过程中,部分位置由于水流湍急,会导致该空间内水汽过多、氧气含量偏少,因此可能造成溺水、缺氧等情况,这也是瀑降运动的主要风险点。

因此对于瀑降运动来说,不仅仅需要安全带、绳索、头盔、下降器这些常见的登山装备,还需要防水服、溯溪鞋、下降保护器等专业设备,同时还有配备一定的应急装备,更需要具备应急救援的基本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对于瀑降这样的极限运动而言,一旦发生任何意外,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救援,这也是为何许多极限运动遇险者都很难生还的原因之一。

既然瀑降运动危险性和专业性要求都较高,那么目前行业现状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瀑降运动行业现状

事实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对于瀑降、洞穴潜水这样的极限运动产生兴趣,因此相关产业也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从目前市场上提供瀑降运动的俱乐部或团体来看,其大多都存在夸大瀑降过程中的刺激性,而忽略这项运动危险性的情况。

甚至许多俱乐部为了吸引客流,打出了“无准入门槛”、“现场培训半小时便可体验”这样不负责任的宣传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有甚者,干脆以教学视频的形式取代实操培训,许多参与者根本没有任何瀑降经验,部分更是连基本的绳索运动经验都没有,但是这些俱乐部却声称瀑降运动很容易上手,只需要半个小时便可掌握。

当然,这些俱乐部在不断宣传瀑降运动的刺激体验的同时,也会轻描淡写地告知参与者——瀑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并且还会在合同上明免责条款,大多都会声明户外运动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无法避免的安全事故,都由保险公司赔付,组织方不承担责任。

毫无疑问,这样的免责条款是在自我安慰,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作为活动主办方,很难摆脱责任,只能说这样的俱乐部是在钢丝上跳舞,把探险变成了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有人指出目前国内不少提供瀑降运动的俱乐部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除了可以提供装备之外,并没有专业的救援团队,甚至许多领队、教练本身的瀑降经验就不足,不具备带领毫无经验的参与者进入峡谷的能力。

对于瀑降运动而言,领队必须是一个有着多年的瀑降运动经验,熟悉过程中的全部风险,并且具备救援技能的人。

邵峰也表示,救援能力对于瀑降运动来说极其关键,以此次滴水滩瀑布事故为例,后者王某的遇难,很大原因是由于自身不具备救援能力和应急技能,导致贸然行动,最终也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次救援之所以持续了四十多个小时,既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也与救援人员对地形不熟悉、类似救援经验不足相关。

当然,对于瀑降运动来说,重中之重还是如何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而不是在于事后的救援,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提升参与者的专业能力,在过程中提供更为全方面的保护,防患于未然。

随着越来越多的极限运动走入公众生活,除了运动本身带来的刺激感受,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虽然越美丽的越危险,但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