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双旗镇客栈 (我们在这个尘世上的时日不多,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取悦那些庸俗卑劣的流氓。)

迪斯尼和皮克斯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拥有9.1分的豆瓣评分。在这一部电影里,死亡被重新定义成三个阶段:肉身死亡,呼吸和心跳停止;葬礼上被宣告死亡,有关这个人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断;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掉你。

这部影片用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告诉我们:肉身死去并不意味着真正死亡,没有人记得你才是真正的死亡。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这样一部罕见的有关于死亡的动画电影,但我的理解是:面对每一个消亡的生命,我们不应该成为新时代下,鲁迅先生笔下那种麻木不仁的冷血看客。

可我分明看到了麻木不仁的看客——在这个教师群体经历的黑色十一月里。

十月底,我大河南当仁不让的标志性城市里,一所“实验学校”中,一名年仅23岁,豆蔻年华的教师,从一处高楼的楼顶纵身一跃,扑向了黑黢黢的大地,再也不可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这名教师的体温还没有冷却,该校的“叉杆儿们”已经火速将她的个人账号踢出了学校微信工作群,更是禁止她的所有近亲属踏进学校一步,采取了“一切都是这个人咎由自取,与我无关”的冷血处理态度,完成了“对死亡的遗忘”。

万般无奈之下,这名教师的近亲属求助于自媒体。如此一来,在十一月初的时候,这件事才被我们所熟知。

我为这名教师写了许多篇“祭文”,在其中清楚明白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第一、不要那么无知——这名二十多岁的教师轻生事件不是最近五六年来的第一件,而是第N件。你之所以认为“罕见”,那只能说明你不了解教育生态,缺乏对教育生态的洞察力和敏感性。

第二、这名教师的离去,绝对不是什么“形式主义”的罪孽,而是其家属已经写明的“学校的所作所为、肆无忌惮的谩骂、批评与威胁”。换句话说,不是什么大而化之的“主义”问题,而是教育生态里面的管理者出了问题。如果不对教育管理者开刀,不对他们的队伍进行大规模整肃,这名教师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自我了结自己的生命的教师!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不希望自己一语成谶,但我一语成谶了!

就在这名23岁女教师选择纵身一跃后,不过一周时间,我们再次惊悉:在广东东莞一所有着将近两万名学生、近千名教师的学校里,另一名三十多岁的初中男教师同样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在学校的高处自行坠落,撒手人寰。

这件事再次印证我之前的论断了吧——第一、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只要没有退休,轻生的教师分布于各个年龄段!第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空前——并且,不是什么“形式主义”,而是教育生态里各种各样的魑魅魍魉在作怪!

看一看那名23岁的郑州女教师,她的苦闷像一座大山,其中有这样的情景:班级里学生活泼好动,学校的“叉杆儿”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这名教师班级管理不善——在提倡人性化管理学生的学校里面,“叉杆儿”面对教师时则丝毫不讲究人性化的管理艺术,只管无限度施加羞辱和压力!

而紧随其后轻生的那名三十多岁的东莞男教师因何轻生,校方和教育局拒绝给出任何回应,只承认“坠亡”的事实。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这名教师轻生之前的朋友圈——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所有人的威胁,以及学生、同事等周边人群的综合信息得出如下结论:疑似这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批评了一名非富即贵的学生,导致其家长心生怨念,对这名教师做出了扩大化的严厉投诉,提出了过分诉求。

而学校“叉杆儿”又没有成为教师的强有力后盾,反倒和学生家长沆瀣一气,迅速将其从初三班主任的位置上撤换了下来,让其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工作。这直接导致该名教师长期以来累积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总爆发,进而做出了一个冲动的、愚蠢的选择:一了百了!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跟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PUA式的、转移话题式的事件定性,完全可以发现:这两件教师轻生的个案极具代表性——教师个体之所以崩溃,其压力来自于学生家长的反客为主和指手画脚,甚至于恩将仇报;也来自于“叉杆儿们”不为教师做主,单方面在家校冲突面前媾和学生家长,以求维护自己教育专家形象的龌龊心理。

补白

补白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教师群体的黑色十一月。但我认为,第一,这个黑色十一月里的个案发生过很多次,只是这个月的个案引起人们注意罢了;第二,这样的黑色十一月其实也是我们民族文脉的黑色十一月:当身为教育者的教师时刻处在崩溃边缘的时候,我们的将来还能有什么希望?

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教师消亡的个案很快就会被人们忘掉,消失在尘烟里。难道,我们连《寻梦环游记》里的温情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