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现场((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

11月19日晚,“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等五位作家齐聚,领受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与线上线下读者共同见证新时代文学的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亮程发表获奖感言(图片来源:中国作家网)

其中,来自新疆的作家刘亮程携其长篇小说《本巴》,致敬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他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刘亮程的《本巴》,向《江格尔》致敬,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活力。融史诗、童话、寓言为一体,在咏唱与讲述的交响中以飘风奔马、如梦如幻的想象展现恢宏绚烂的诗性境界。对天真童年的追念和对时间的思辨,寄托着人类返朴归真的共同向往。有鉴于此,授予《本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本巴》授奖辞

在刘亮程看来,写《本巴》是一场梦中的飞翔。把梦中的厄运在梦中解决,让梦安稳地度过长夜,是创作这本书作的初衷。

“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以梦和虚构之力护爱这个世界的真实。我喜欢小说中哈日王这个孩童,他长着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学也许正是那只天真的孩童之眼。这个世界,即使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观照。”

——刘亮程获奖感言(节选)

据“浙江宣传”公众号的相关报道称,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决定打造“中国文学盛典”之后举办的第一场“茅盾文学奖之夜”,是探索文学“破圈”的一次非凡尝试:让作家走到聚光灯下,致敬作家,礼赞写作;打造活动,擅用渠道,让文学产生大流量,让盛典由大家共享。同时,还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放大文学价值,做好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再创作”

影视化、有声化作为阅读形态的延伸,是更符合当下大众需求的新阅读,也是更具“可及性”“丰富度”的阅读,不仅可以助力好故事破圈,也能反哺文学。除了长篇作品的同名影视剧作改编,关于“短视频时代下,长篇文学应该去往何方”的探讨,也在配套活动“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周”中展开。本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老师也在其中,与大家聊得很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平时住在乡下,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多,所以我就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工具上注册了账号,通过视频形式呈现给更多的人。”刘亮程认为,短视频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可以将读者引向一个长故事,让大家关注作家创作的广阔世界,也拉近了读者与作家的距离。

正如,近期持续播出中的刘亮程首部纪录片《大地生长:刘亮程漫游记》,正是这位61岁文学老将的短视频尝试。本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本巴》,及其代表作《一个人的村庄》《虚土》等也在节目中以影视化表达。

“早晨出发时,以为在前往另外一个山谷的另一片草场。傍晚重新搭建毡房时,又觉得还在老地方。一样的蒲公英开在身旁,一样的星星和月亮挂在毡房上头,这让人觉得,这个世界的其实就在一个山谷里,移动的只有光阴和人畜的脚步。”

——刘亮程《本巴》/《大地生长》第十六期《故乡是顶小毡房》

据《大地生长》的出品方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与优酷人文介绍,作家刘亮程不仅是该节目的核心嘉宾,更是策划创作与落地的关键推手。2022年4月,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第二季第一期上线后,通过观众的反馈,刘亮程看见了文学通过纪录片与互联网照进现实的光亮,便主动提出要拍摄一部讲述他与新疆之间故事的纪录片,属于刘亮程的《大地生长》就此诞生了,一场来自作家刘亮程、纪录片导演王圣志与优酷人文的全新文学表达探索,也随即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地生长:刘亮程漫游记》于2023年10月30日起在优酷视频、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其中,4分钟短篇共25集,每周一到周五22:00更新;13分钟长篇每周六22:00更新。节目以“漫游体”、短视频碎片化的方式记录。“短视频并不意味着浅阅读,也不必然引起长注意力的涣散”总导演王圣志表示,每集都是一粒“文化胶囊”,利用短视频的特点注入思想与情感,注入生命之思,它是碎片生活中的灵魂治愈剂

时间到底是慢的还是快的?什么是好的童年?我们该在什么地方老去?活儿怎么总是干不完?!……跟随作家刘亮程漫游在西北的草原、戈壁、雪地,你会看见长到天际的麦子、荒漠上迁徙的羊群与奔跑的骆驼;你还将偶遇夏牧场上自由放歌的牧民、策马起舞的牧羊少年、守护麦田的老人……镜头下,刘亮程平静、自然,有种特别的“松弛感”,他的对话、体验、观察、思考,从新疆,连结了大地,像一阵风,自然地飞向看过的人的眼睛,触碰了皮肤,进入了灵魂,唤起了感知,滋养了精神,缓解了焦虑,甚至被网友列入“此生必看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真的需要艺术家吗?在木垒书院,节目组探访了十多年前刘亮程离开乌鲁木齐入驻菜籽沟村耕读养老的生活,见到了《一个人的村庄》的样子,以及他与艺术家们建起的精神原乡:“这个村庄太像故乡了,我们认领了它,它也收留了我们。”书院那棵杨树上的叶子落了十次,对面山坡上的麦子一黄一青了十次。这十年,村庄确实因文学艺术而改变。刘亮程也在这个村庄写出了自己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捎话》与《本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大地生长》,也许能更直观地读懂刘亮程,理解他是“活成一个地方,活成一场风,活成这个地方的白天和黑夜”的作家;从而更能读懂他的作品,理解他为何一直在写人与万物共居的家园;也理解了他被大地的滋养,更理解了他所致敬的我们所处生活之大地的文化精神。这就是视频与文学相辅相成的魅力。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刘亮程首部纪录片《大地生长》

10月30日起

东南卫视、海峡卫视、优酷人文联合出品播映

优酷人文:10月30日起,短篇每周一到周五22:00,长篇每周六22:00

海峡卫视:10月30日起,短篇每周一到周五18:40,长篇11月4日起每周六17:38

东南卫视:11月2日起,精华版每周四23:10分,长篇11月4日起每周六 晚23:10

编辑 | 何佳怡

主编 | 卫贝妮

监制 | 王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