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听到一首歌,叫《大梦》。

几把吉他,简单编曲,歌词直白平淡,却总在不经意中触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我已经六岁/走在田野里一个不小心/扑倒在水里/该怎么办”的孩童,到“我已八十八/走在田野里/看见个小孩子/在风里哭泣/春光正灿烂”的暮年词曲作者最终想表达的是“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你会怎么办”。

每个年龄阶段,每次遇到的难事,我们内心总会思量:我该怎么办?

我们的梦,没实现该怎么办?

普通人没什么大梦去追寻的,追寻的不过是深藏梦中的小小的愿望。

鲁迅先生说过,人生最苦痛的事,即梦醒后无路可走。

现实和梦境之间的差距总是那么遥远。

梦,好像让你能触碰,但又会让你难以抓住它。

普通人的梦,没有宏大叙事,是秘密,也是现实的追求。

但现实不会是梦幻的,现实是残酷的,现实和梦之间总是残忍的。

在疫情期间写日记的作家方方说过,时代的一粒沙,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这句话其实对每个平凡的人都适用,特别是对在郑州买到烂尾楼,却被开发商打了的亮亮丽君这对年轻夫妇最适用。

从小地方来打拼,向往郑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决定掏空6个钱包买一个安身之所,这就是他们的梦。

不料,楼烂尾了。

他们只能租着房,天天出门都要看看工地是否开工,自己的新房在哪里。

这几年,他们结婚了,有了小孩,但仍忍受着房贷和烂尾楼的双重煎熬。

看到房贷利率下调,准备申请,银行说你得把之前的欠款全部还完才能申报。

这小两口找到开发商去讨要之前答应的2万多的返现。

没有意外,他们被开发商打了。

这事,咋说呢?

知乎上有人对此事作了回答。

这位名叫“托卡马克之冠”的网友说,这件事暴露我们大家普遍性存在的经济错觉,那就是认为买房是消费是投资,于是总是以消费者和投资方角度去看待自己,当发生诸如房子烂尾了还要继续还房贷,办理按揭转按揭降低自己的利息负担受到刁难和惩处,维权时遭到辱骂和殴打,提前还贷还被恶意拖欠,就感到大惑不解了。

这位网友表示,这是认知错误。

他说, 实际上,在我国,买房既不是投资,也不是消费,而是纳税

既然如此,房子烂尾了你不愿还按揭,或者办理按揭转按揭降低利息负担,或者去为自己的烂尾楼维权,或者提前还贷,你站在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视角,你以为这是消费者理所应当的权利,其实并不是,站在税收的角度来看,你的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抗税。

懂了不?

上门维权就是暴力抗税,不打你打谁?

每件事都有真相,只是你不知道,不告诉你而已。

“托卡马克之冠”说的话怎么这么难听,但或许这就是真相啊。

大梦一场,发现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人最怕的是梦破灭。

看到一视频,一个老者扛了一张椅子让专家鉴定。

老者说,其他的专家说这张椅子起码值6000万,他有一对这样的椅子那就是值1.2亿了。因为那些专家都无法提供这么大的金额上市交易,他决定再扛着椅子再来鉴定一下。

不过,这里的专家看了认为这根本就不是黄花梨椅子,一句话根本不值钱。这让老者大怒,认为此人不是专家,完全不识货。

“难道十个国家级专家不如你?”

很明显,老者的发财梦算是碎了,一切责任全在专家。

毕竟,说他椅子值1.2亿的,还是说他的椅子一钱不值的,都是专家。

我还看到一条新闻。

有家人的孩子准备在缅甸去搞诈骗,家人着急,就让警方给他拦截下来,回家后,孩子非常不满,认为家人和警方阻止了他的发财梦。

有时候,梦会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大梦》在说了无数个“怎么办后”,提出了更美好的梦:“我看到花儿在绽放/我听到鸟儿在歌唱/我看到人们匆匆忙忙/我看到云朵在天上/我听到小河在流淌/我看到人们漫步在路上”。

的确,梦不能醒,醒了就会“荒唐的是我没有办法遗忘”,对付做梦不愿醒来的人,就只有“让你去疯/让你去狂/让你在没有我的地方坚强/让我在没有你的地方疗伤”了。

最后,我们大家都是“大梦”一场,各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