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是中南海西北角的一间两进的院子,这里原本是满清末年,溥仪给自己生父载沣修建的院子的西花园,后来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又成了段祺瑞的府邸。但这座小小的花园之所以至今仍被众人所熟知,是由于建国后,它长期作为周恩来和邓颖超的住所。

自1949年11月,周恩来夫妇搬进西花厅,直到两位老人离世,他们一直住在那里。后来建立周恩来纪念馆的时候,当地就一比一复刻了西花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周总理离世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深情的回忆起周总理在西花厅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西花厅就是他们的家,在那里,有许多周恩来夫妇动人的故事留存。

后来,邓颖超还曾深情地写下《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文,文中以深情的笔触回忆起与周总理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起周总理最爱的海棠花。

当年就是因为这院中的海棠,他们才选定了这个院子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1959年年末的某一天,周总理却对着这个自己亲自选择的房子发了脾气,甚至连家门都没有进,一怒之下住到了钓鱼台去。

那时的西花厅究竟发生了什么?周总理又为什么会发怒呢?

最爱的海棠花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周总理住的院子并不是西花厅。北平刚刚和平解放,我党中央从西柏坡转移至北京,那个时候,党中央选择的居住地是香山。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刚刚搬到北京的周总理,就是住在香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香山虽好,却离城区实在是太远了。周总理每天工作繁忙,为了不耽误工作,往往要在城里和香山之间往返许多次。不但时间都浪费在了来回赶路上,当时的路况又很差,对周总理的身体也有影响。

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许多领导人都选择搬进中南海居住。周总理第一次搬家,选择的是丰泽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之后,毛主席也决定搬到城内居住,周总理就把丰泽园让了出来。建国后周总理和夫人邓颖超一起选择居住的院落,两人一眼就看中了西花厅的海棠花,从此就在西花厅居住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整整26年,直到周总理离世。在那之后,就是邓颖超独自在这个院子中居住了。

周总理离开后,邓永超时常回忆起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整个西花厅内,周总理最爱那海棠花。白天繁忙的工作中,也总能抽出一点时间散步,静静观赏海棠花开的样子。夜间工作累了,又会去看一看海棠,闻一闻它的香气,就仿佛又有了动力,回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天海棠成熟的时候,周总理夫妇也会和工作人员们一起将它们摘下来,有时候会做成果子酱,有时候直接吃掉,都非常可口。

有时候周总理会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散步,而有的时候他则会和邓颖超一起,在院子里看一看海棠,就当做是约会了。

尽管他们夫妻二人已结婚多年,但两人的感情从未消散。周总理有时到国外出差,常常会给邓颖超写信,倾诉思念之情。有时回国后还会为她带上一束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周总理的书房保密级别很高,里面有很多保密文件,所以邓颖超从不进入周总理的书房。即使偶尔有事,也会在门外同他说。

周总理出国时,将办公室的钥匙交给邓颖超保管,邓颖超都会当着工作人员的面将钥匙装在信封里,然后再用订书机把信封封住。等到周总理回国,邓颖超会将信封亲手交还给总理,还会幽默的说:“完璧归赵!”

两人沟通的方式也很有趣,邓颖超不会到周恩来办公室见他,但却会让值班卫士给他传字条。有的时候会写“恩来同志,你应该休息了”,有的时候则是叫周总理起来活动一下。这种交流方式亲近又有趣,也可以从侧面看出他们夫妻的恩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工作忙碌,常常很晚才回家休息,每天回家时都要首先问邓颖超在哪里。如果她还没有睡觉,周总理就会第一时间去找她,而如果邓颖超睡了,他就会换上拖鞋,轻手轻脚的走路,避免吵醒沉睡的妻子。

他们夫妻二人,就是以这样温柔体贴的方式长久相处的。

修缮老宅

周总理发脾气这件事,还要从他的秘书何谦说起。

建国后,周总理在西花厅这个饱经沧桑的院子里生活、工作,时刻操心国家大事,夙兴夜寐,自己的休息时间都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这样操劳,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担心他的身体。尽管没有办法劝总理好好休息,还是想要在其他的地方为总理多做些事情,给总理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何谦的目光就放到了西花厅这座宅子上。

如果只是听这个名字,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当然,作为末代皇帝为自己生父修建的园子,如果粗略的打量它的布局,那的确是很美的。

但再美丽的设计,也经不住漫长时间的侵蚀。数十年时光倥偬而过,由于这些年频繁的战乱,这座老宅没有得到良好的保管和修缮,到了1959年,墙角已经有了许多水迹和沁出来的花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这房子建成的时间太早,有许多东西都很陈旧,地面还是从前的砖地,没有铺过地板,房间中就难免潮湿。

周总理那个时候也不年轻了,过度潮湿会对它的关节产生很多的影响,何谦实在不忍心看总理在这样的环境下办公。

但周总理是个极为俭朴的人,他坚决反对为自己的私人生活动用公家的资金,更不可能兴师动众的重新修缮自己的住处。在周总理看来,有这样一个院子,有这样一栋宅子居住,就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

要知道,那时候是建国初期,周总理把百姓放在心里,放在自己之前,觉得百姓的生活还没有提高,怎么能操心自己的住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担心他的,何谦心中想着,总理总是这样辛苦,如果连工作环境都不能保证健康,熬坏了身体可怎么办?

在几次向周总理建议修缮房屋未果后,何谦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瞒天过海,先斩后奏。

先把房子修好了,总理总是要住的。这样想着,何谦向总理报告,表示这西花厅毕竟是末代皇帝修起来的,大小也算是文物,放着它这样坏下去也不合适。如今已经过了这么多年,是时候修理一下了。

这个理由打动了总理,总理终于同意,西花厅还是要维修一下,不能让它损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商议,这次维修要趁着总理外出的时候进行。何谦离开前,总理还特地重点交代了不要铺张浪费,要求只维修损坏的地方,不要做其他的事。

当然,这个要求何谦并没有听进去。维修房屋本就是为了给总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怎么可能哪里坏了修哪里?

就这样,在总理离开北京外出视察的时候,何谦也开始对西花厅进行改造。

房屋大改造

针对西花厅的改造,何谦一开始就盯准了潮湿的地砖。

革命年代刚刚过去还没有多久,大家经历过战争,也经历不好的居住环境,对于老革命们来说,身上有许多伤痕病痛是常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的腿就不好,如果环境过于潮湿就会关节疼痛,偏偏他为了工作,常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夜里天又凉,腿会疼的更厉害。过去周总理都是在腿上铺一块毯子,就这样将就着过了许多年。

这次修缮的提议一通过,何谦立刻就找来了工人,把总理工作区域的地砖全部换掉,又铺上了防潮的地板,这样,总理的工作环境就会干燥许多,想必他的腿也不会再那样频繁的疼痛了。

解决了这一心头大患,何谦的目光又落在了地上的地毯上。这块地毯已经用了许多年了,周总理搬进西花厅,也没有添置一块新的,再加上之前铺的地砖,地面反潮,如今已经潮湿到发了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已经换走了地砖,何谦就索性把地毯也换成了新的。看着变得干爽的工作环境,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这些年跟在周总理身边时,他注意到的那些应该修改的细节。

比如西花厅房间的窗子缝隙都太大了,北京的冬天还是很冷的,如果窗子不能很好的密封,冬天的夜里就冷的熬人。与之相似的,还有那太薄的窗帘,这样的帘子,夜里又不隔亮又不隔凉,只会影响总理的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谦还把总理的浴缸也换了,为了避免浪费,还特地选择了国宾馆剩下的浴缸,因为这些做的适老化的设计,对总理来说也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就是把腐朽的房梁换掉,重新上了漆。又从国宾馆的仓库里为总理挑了两个沙发,为邓颖超挑了一个梳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东西其实都不算昂贵,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国宾馆多余的仓储里挑选的。何谦深知总理俭朴的生活习惯,因此特地注意,自认为一切都是在低标准、简单朴素的基础上做出的改动,而且每一样改动都是事出有因。

就这样,他去接总理回来的时候还特地没有提自己修了哪里,想要给总理一个惊喜。

没想到,很快,惊喜就变成了惊吓。

总理生气了

一开始,一切就如同何谦设想的那样,总理日理万机,并没有留心自己修房子的事。

大概在总理看来,这次修缮不过就是把腐朽的房梁替换掉,再修补一下房屋结构,是不会有其他的变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当周总理一只脚迈进房间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怔住了。

当看到总理的神情时,何谦的心态也从欣喜期待,转变为了担忧害怕。

作为在总理身边工作了多年的秘书,他很熟悉总理的表情——那显然不是他期待的惊喜、欣慰或者愉快,而是恼火与愤怒。

就这样,何谦眼看着周总理以一只脚踏进屋子中的姿态定在了那里,然后极其缓慢的将那只脚收了回来。

空气中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总理一直是个温文尔雅的人,不会因为私事乱发脾气,但在工作上和那些原则性问题上却极为认真,在工作人员心中,他是一位极有威严的上司。此时眼见总理生气了,何谦心中又担忧又后悔。

总理果然叫住了他的名字,沉声问道:“花了多少钱?”

和谦哪里敢报价格,更何况修缮房屋是组织批准的,里面添置的家具也都是从国宾馆仓库里拿的。他只好向周总理解释,这些都是仓库里积压的存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更加生气,甚至连“这是不允许的”的口头语都说了出来。要知道,周总理从不骂人,这句话已经是很重的批评了。

见总理发怒,何谦连忙承认错误,自我检讨。但他到底还是想让总理工作环境更舒适些,就劝总理先进去休息。

总理怒道:“我难道要进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说完这句话,总理回头就走,上车去了国宾馆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闹大条了,工作人员们只好去请陈毅元帅说和。没想到陈老总自信满满的去了,又垂头丧气的回来,周总理只说,不把那些搬走,我不会回去。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立刻做了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在大小会议上都会说上一遍,没过多久,中央的干部们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这样反复自我检讨,各级干部们都很惊讶,还以为周总理的秘书把西花厅修成了什么富丽奢华的样子,惹得大家纷纷去参观。

惹出这样大的麻烦,何谦心里也很难过。后来还是周总理向他解释了这其中的原因:如果周总理带头修房子,以后其他人也跟着修起房子,百姓该怎么看呢?

后来,何谦把西花厅所有添置的东西都搬走,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周总理才从国宾馆回到家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