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

1200年前,李白应友人韦权舆、高霁的邀请,在九子山西麓聚会,共同赏景、吟诗、喝酒,并于醉中写下《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他在诗序中说:青阳县南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自此,“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成为了九华山的定名篇。

九华山,又被叫做九十九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海拔1342米,其中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因此,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的美誉。在“九剑如山插云霓,青霭连空望欲迷”的壮美瑰丽和“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秀异以外,九华山还以其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著称,并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和四川峨眉山共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据说,唐开元末年,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辗转来到九华山,择洞而居,五十三年后,在金乔觉99岁的那一年夏末,他突然而平静地召集徒众告别,安然圆寂。当三年之后安放他肉身的石函被开启,他的身体仍然完好未腐,而颜面如生。根据《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萨形像,金乔觉被识者认定为地藏菩萨现身于世,故在九华山神光岭建肉身塔供奉,由此,九华山成为十方信士顶礼膜拜的地藏菩萨道场,至今,山上仍佛教寺庙林立,信众多达四五千人,香火缭绕,终年不绝,加之九大主峰如九朵莲花,千姿百态,各有神韵,九华山又有“莲花佛国”之称。

“佛国”前山的寺庙景观带如包括化城寺、旃檀林(大悲楼)、衹园寺等在内的九华街,包括弥陀寺、地藏禅寺等在内的月身殿,包括五百罗汉堂、天然睡佛、东崖禅寺等在内的百岁宫自然也就成为了如今九华山最核心的景区——沿街而行,拾级而上,几十米就有一个寺庙,外形大同小异,而大殿内供奉的菩萨则不尽相同,香客们或低眉,或敛目,或行跪拜之礼,脸上一片虔诚。

而在九华山北麓河村的大愿文化园,则屹立着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地藏菩萨大雕像。铜像背东面西,为比丘立相,右手执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以狮子峰为背景,每当太阳升起时,从正面看如万道霞光在周身闪耀。

此外,九华山还承载了许多文学典故和历史传说,成为文学艺术的源泉。诗人墨客们纷纷流连忘返,留下了许多歌颂九华山之美的诗篇。这片土地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给予创作者灵感的源源不断。

九华山在文化功能上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庙宇、寺庙的宏伟辉煌,更体现在这里所沉淀的人文底蕴。它不仅是一座山脉,更是一段历史的扉页,一部文化的瑰宝,时刻传承并赋予人们深刻的思索和启迪。这里,不仅有山川的壮美,更有心灵的洗礼,使得九华山成为那份独一无二的人文精神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