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并设定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和“时间表”。

“知识改变命运”,人民群众的求知若渴,是显而易见的。通往世界的眼睛,通往成功的阶梯,通往知识的海洋,上好学的愿望是强烈的。群众心上事,服务上心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认领“微心愿”,做好“微服务”,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和责任。

制定“路线图”,将知识从图书馆搬到互联网。学习,过去更多的是学校的事情;上好学,归结于学校建设,资源分布。群众指出了问题,提出了想法,党委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就应该要思考,运用新的方法、新的平台去逐步化解问题。依托互联网,将知识从图书馆搬到了网上,群众可以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获取知识更方便、快捷。

确定“时间表”,将教育从单一化放到多元性。教育,更多的是集中在课堂,是应试教育,学校教育。然而,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和科学操作人才,需要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联合等教育新方式,让学生可以从单纯的学习,再到学用结合型人才培养。

满足“上好学”,将师资从书本化扩到服务化。入园难,是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均衡化提出的意见。然而,对于“看护难”等问题,幼儿的托育服务,学生的假期服务,以及延时课堂的服务,上好学的愿望已经扩大化。因此,要将普惠性托育中心建到社区去,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平台,开设“延时课堂”“暑期托管班”等,着力解决好教育服务问题。

人民满意是干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标准,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服务需求,党委政府要放在心上,党员干部要扛在肩上,最终落实到行动上。一步一步为民服务,一点一点增强群众获得感,才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张拓)

编辑:潘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