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马踏苗之后,胡宗宪上疏要暂缓改稻为桑。作为江浙大地的父母官,胡宗宪深知任何国策的推行都要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对于胡宗宪的提议,连恩师严阁老都拍手称快、主动点赞,这简直是“老成谋国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小阁老严世蕃却并不这么看。他觉得这是胡宗宪在给裕王抛媚眼、献殷勤。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既然纵马踏苗无法实行,于是严世蕃就祭出了升级版的操作——毁堤淹田。

要想成功,就得心狠。毁堤淹田范围广、动静大、好执行、见效快,这种丧尽天良、一劳永逸的办法,也就严世蕃能够想得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阁老的心里有一本明账——改稻为桑动员难度太大,如果还按部就班地推行,五十万匹的出口订单迟早会成为泡影。但是,毁堤淹田就容易得多了。这不仅能造成青苗被毁的既成事实,又能甩锅给端午汛的自然灾害,简直是一举两得的良策。

于是,随着工程总指挥严世蕃的一声令下,新安江沿线九个县的大堤同时决口,钱塘大地即将成为一片泽国。

沧海变桑田——严世蕃给出了新的解释。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青苗变桑苗、丝绸变银子的美好未来。

严世蕃长得丑,但是想得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有一个人不答应,他就是胡宗宪。

胡部堂当机立断、开闸分洪,原计划的九个县变成了一个半。更加可怕的是,事后胡宗宪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分分钟就查清楚了河堤决口的真相,顺便用马宁远、李玄等四人的脑袋为死去的冤魂祭奠。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毁堤淹田事件之后,嘉靖急召胡宗宪、杨金水、谭纶三人进京。

在进京人选的安排上,嘉靖煞费苦心——仔细看,这三人分别是严党、宦官与清流的人物。嘉靖的用意很清楚,一是搞清楚毁堤淹田的前因后果,二是顺便测试一下各党派的忠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路人马,一同进京。本来,毁堤淹田的事情是严世蕃策划、郑何等地方官员执行,连宦官集团的杨金水也深度参与其中。胡宗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过是一个不明真相的路人甲。

诡异的是,毁堤淹田的事件上达天听之后,小阁老全身而退、杨金水获得表扬,连谭纶与裕王都受到了嘉靖的肯定。

胡宗宪成了仅有的例外——他不但没有被表彰,嘉靖还以减负的名义免去了他浙江巡抚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没有天理啊!在大明朝,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横竖都挑不出一个比胡宗宪更忠君爱民的官员,为什么最后被处罚的却是他呢?

一切都要从吕芳的一句话说起。

在杨金水进京之后,他按照惯例率先到司礼监来拜访老祖宗吕芳。杨金水屁股没坐热,干爹就催他进宫面圣。吕芳说,毁堤淹田的事情皇帝已经知道了,所以要杨金水进宫当面陈述事件的详情。

对于杨金水,吕芳这样说道,“难得的是你不隐瞒,这便是最大的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杨金水进宫之后把自己在浙江的所见所闻全部报告给了皇上。从严世蕃的信,到马宁远毁堤,嘉靖把毁堤淹田的前前后后问了个遍,杨金水如实回答、知无不言。

在这段对话中,嘉靖曾抛出过一个送命题,“你觉得胡宗宪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问题绵里藏针、挖有陷阱,无论怎么回答,是夸是损、是吹是黑,好像都不太好。一不小心就会触及皇帝的逆鳞。

对于杨金水而言,这道题太难,明显有些超纲。于是,一旁的指导老师吕芳给出了解题思路,“有什么就答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老祖宗的指点,杨金水的回答几乎是滴水不漏,“奴婢以为胡宗宪这么做,至少有三个心思:第一,胡宗宪肩上的担子重,倭寇闹得厉害,他怕百姓失了土地再一闹事,内忧加上外患,到那时他担不起罪;第二,裕王府的那个谭纶总在他身边,胡宗宪应该受了些影响;第三,他对严阁老的感情还是深的,但对小阁老做的事儿,总是不以为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金水的话有条理、有层次,他先是肯定了胡宗宪的大局观,然后对其两头讨好的行为他只陈述、不表态,顺便还把严嵩与严世蕃区别对待。

杨金水这回答,直接获得了嘉靖的首肯,“这个杨金水还是得力的,明里不要赏他什么,暗里奖他点什么吧。

嘉靖对杨金水的回答十分满意,但是他还要测试谭纶与胡宗宪,所以不能大张旗鼓地赏赐杨金水,只能私底下予以奖赏。毕竟,戏还是要演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杨金水之外,谭纶的进京也很有意思。

按照常理,他应该是先要到裕王府拜见王爷。但是,张居正、高拱却意见不统一,见王爷害怕给人以口实,不见王爷会让人觉得心虚。

见与不见,这是一个问题。

高拱、张居正争执不下,一锤定音的是裕王妃。她给出了解题思路,一旦皇帝问起来了,“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这句话简直与吕芳的建议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表示心中坦荡、无所隐藏,裕王还特意让冯保进了一趟宫,特意汇报谭纶拜访一事。

你看,错误的解答千奇百怪,正确的答案千篇一律。对于嘉靖而言,真诚才是必杀技。

在杨金水、谭纶的标准答案之外,胡宗宪的回答自然不能让皇帝满意。当着嘉靖的面,他言之凿凿地说,只是河道失修,哪里有毁堤淹田,为严嵩打掩护的心就差写在脸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只要严家父子能一如既往地搞钱、打仗、背黑锅,嘉靖才不会在意这点小事呢。

胡宗宪的刻意隐瞒与另外两人的知无不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嘉靖提前拿到过剧本、了解过真相,自然对胡宗宪的表现无比失望。

这件事往小了说是隐瞒,往大了说是欺君,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如果上了秤那就是千斤重。所以,免去胡宗宪的浙江巡抚一职,既是为他卸担子减负,更是对他的小小警告。

不过,这只是事情的表象。嘉靖免去胡宗宪浙江巡抚的职务,只为了四个字——改稻为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纵马踏苗之后,胡宗宪曾建议暂缓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之后,他更是直言进谏三年内不推行改稻为桑。从地方实际与人民利益来看,胡宗宪说得很有道理。

然而,嘉靖与严党等不及。朝廷的开支越来越大,国库的亏空愈演愈烈,改稻为桑作为大明朝增收的重要措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势。

嘉靖明知道毁堤淹田的真相,明知道兼并土地的危害,明知道黎民百姓的无辜,明知道饿殍满地的惨状,但是他依然纵容、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身兼大明户部尚书的嘉靖,眼里从来只有钱、没有光。他明白改稻为桑对于财政增收的价值,因此只能将胡宗宪这块顽石从浙江搬走。

无论是宦官,还是严党,所有人都是皇帝的手、皇帝的眼。手眼通天的嘉靖,才是操控全局的终极玩家。

果然,钱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