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关于保护耕地红线以及提高耕地质量的政策措施。为实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农发行四川南充市分行近年擂响支持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强劲鼓点,逐步探索出一套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模式,破解了项目现金流难题,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截至今年10月末,全行共支持农地类项目18个,获批贷款66亿元,投放贷款近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综合运营”模式:提高农民帮扶带动能力

近期,随着新1笔8亿元贷款成功获批,农发行四川蓬安县支行在近1年内时间内向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授信金额累计达14.8亿元,在该行贷款支持下,蓬安县驶入了“快车道”。

蓬安县是南充市辖六县之一,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现有耕地面积87.5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4.39万亩,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78万亩,作为农业农村部首批,四川唯一一个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县,为支持该县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任务,该行坚持省市县三级行联动,高站位谋划,高效率组织,高标准推进,高频次协调,促进相关项目的快报快审快批。

目前,该行贷款支持项目的实施范围共涉及蓬安18个乡镇,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7.8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72万亩。

“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一个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县,对我们来说既是名誉又是挑战。但有了农发行的大手笔支持,我们的底气更足了,信心更强了”,负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如此说道。

据该副局长介绍,两个项目完工后,项目范围内耕地质量将提升1个等级,粮食产能提高10%-20%,此外,项目采取“高标准农田+稻田养殖”方式,每年可提高耕地自身收益700万元。项目通过聘用当地人员担任技术人员,在种植期间可带动雇用多名当地老百姓种植看护农作物,预计每年将支付近1500万元劳务费给当地农民,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共富。

“土地+增减挂”模式:提高农业规模生产能力

有了农发行的资金支持,我们项目加快了步伐,目前,农民老房子已全部拆除,即将进行土地平整和修建农民集中住房,土地规模经营将指日可待,负责实施仪陇农田建设及土地整治项目的四川德懋公司董事长对前来了解项目进度的笔者介绍道。

仪陇县位于川东北深丘区,人多地少。为此,该县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并得到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农发行南充分行授信5.4亿元贷款支持该县增减挂钩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据了解,项目涉及全县6个乡镇,将修建高标准农田6.6万亩,整理节余指标21万余亩,预留农民集中安置新区9万余亩。

“项目完工后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盘活了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指标,为下一步农业实现规模化转型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将彻底结束项目实施范围内的农田“靠天吃饭”历史,增加粮食产量;再一方面,项目实施能提高项目范围内的植被率,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收获满满的生态红利大礼包”,陪同而来的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信心满满对笔者说道。

不单在仪陇,在西充、蓬安、高坪等县区,该行支持土地增减挂也活力迸发,足音铿锵,累计支持土地增减挂钩项目12个,投放贷款11亿元,支持土地复垦面积2.65万亩,支持修建高标准农田42.12万亩,改造提升农地24.5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农业园区”模式:提高农村农旅融合能力

初冬时节,暖阳如春。在营山县朝阳村一片生机盎然:油菜铮铮拔节,麦苗随风起舞。

“看来,明年又有一个好收成”,营山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园负责人指着大片绿油油的油菜田对笔者说道。

营山现代产业融合园是该行重点支持的“地生金”项目之一。据了解,该项目申报并获批贷款3亿元,将建设2.3万亩高标准农田、33亩优质果蔬基地以及配套建设农业加工区、农业服务技术中心等。

“项目通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农业园区打造深度融合,一方面能提升种植的粮、油产量;另一方面通过打造部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川流不息释放农旅新动能,让农民美好生活可感可触;此外,我们还可以将高标准农田转租给新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经营,让农民致富共富未来可期。”营山农业农村局一名负责人对此模式非常看好。

据了解,该行还在仪陇、阆中等县大力推广运用改模式支持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获批相关贷款31亿元。

“土地+品牌创建”模式:提高乡村示范带动能力

该行在组织各种活动中,总爱组织青年员工到西充有机稻种植加工基地--西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参观:“有机水稻”种植,“充国香桃”观光、“无人农场”展示……农业的科技加持,既让员工特别是新员工耳目一新,又激发了青年员工献身乡村振兴的激情。

西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该行以土地为载体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

园区项目负责人--丰源粮油食品工作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洪林告诉笔者,早在去年,他们公司就按照“水田网络化、土地平整化”原则,对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改造。今年,得益于该行5.1亿元资金的助力,公司在东太乡、青狮镇等多个乡(镇)建设了3个农业示范区,各园区聚焦水稻、红苕等本地特色有机农产品,建立了包括“有机水稻”种植,“充国香桃”观光等多个基地,并在西充县建起了有机食品体验馆。

“西充素中国‘有机食品第一县’美誉,支持西充有机食品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符合该行支持重点,为此,我们高举高打,围绕有机食品做文章,向上支持建设有机稻谷基地,向下延链支持龙头企业进行深加工、打造有机食品示范街区等,维护产业链条的完整,让经营主体持续收获红利,让农民实现致富、共富,擦亮“有机”金字招牌,今年9月,亚洲有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我县成功举办,”该行所辖的西充支行行长一提到支持有机产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本地实际守正创新,着力破解项目现金流难题,持续支持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护牢‘中国饭碗’和服务当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该行分管业务工作的副行长对下一步持续打造“农地银行”许下铿锵誓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南充市分行廖向东 彭清)

责编:张炜 王丽娟 王晶晶曹阳

严正声明:本网易号信息发布从未与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授权合作,请读者审慎甄别,谨防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