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16日,由云南广播电视台指导,流媒体网主办,云南广电云上互动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云南移动、云南联通、云南电信协办的「春城论道暨第26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昆明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蓄势·向新——寻找新增长”为主题,蓄行业之势,向大屏之新,助力产业在不确定的时代,寻找电视的确定性增长。

在16日上午的主论坛上,互动媒体委员会副秘书长 杨崑发表了题为《AI+对视频服务未来影响的探讨》的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今天主要分享“AI+对视频服务未来影响的探讨”。尤其是在大屏产业新阶段下,我们怎样寻找新的道路。

AI发展进入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国内AI产业大概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单点的专用AI软件到深度学习,再到现在的AIGC。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AI市场,包括最早的AI专用软件市场,每年依然有30%多的增长。AI现在不仅是在传媒出版文化领域,而是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比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AI发展都非常迅速。

AI现在已经让我们开始真正触及到一个新时代——AI+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长达70年的延续。

1956年,人类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这个概念,但直到90年代,人工智能概念都一直停留在象牙塔里。人工智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理解我们人类是怎么思考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被卡了几十年的时间没有走出来。

2010年前后,人工智能有一次突破,虽然还是无法完全仿制和模拟人类思考的方式,但可以把人类思考中所有可简单重复的部分,可以用经验模仿的部分抽取出来,再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提升速度和效率,至少在某一个层面能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智能所能达到的程度。这也是深度学习和AIGC取得大规模产业突破的关键点。

人工智能在文化媒体领域的应用,主要就是内容理解、文字扫描、自动生成等,比如现在我们不断用AIGC生成各种新闻稿、策划案、视频、图片等,很多人就突然感觉非常新奇。

但整体而言,人工智能未来的路还很长。人工智能现在只是给我们打开了半扇大门,AIGC背后的真正惊喜我们还没有看全,我们仍在不断进行纵向深度的挖掘、横向广度的拓展。

在上一个时代,AI一直是一种专用软件,当时我们要针对每一个场景建立一个模型和一套算法,以至于曾经有AI公司分析说,将来AI的商业化推广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成本太大,按照当时的软件开发成本计算,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想改变这个局面,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通用化。

目前AIGC所用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一个机器学习模型。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进行预训练。训练出来以后将形成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并可以支撑很多轻量级面向场所的应用。这样一来,就成功地解决了原来AI作为专用软件时,无法大规模低成本推广产业化、商业化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可以共享的部分将全部下沉到底层,由大模型进行训练。

AIGC是目前发展的热点领域

昨天在会议上面听到做适合大屏的应用模型,指的就是在基于大模型之上,做面向场景的应用开发。我举一个例子,最早的时候人们要花几十万购买IBM惠普服务器,而当人们对产品非常了解的时候,谷歌说,你们可以用几千块钱做一堆的服务器并列计算。就像今天所熟知的云计算,这是一种典型的通用方法,把所有可以通用、共享的技术资源全部下沉,这样价格就下来了。而上层针对场景的应用做成轻量级的小应用,实现突破。无论是AIGC还是Open AI都是不同角度描述,其实这背后都是一个概念,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把AI进入千行百业的的门槛降下来,降到所有人都可以用起来。

我再举一个例子,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就已经实现滴滴打车、美团订餐等类似服务,当时是NTT开发专用软件,使用的量提不上来,所以整个成本很高。在2008年时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苹果的APP应用商店,他成功把底层即云管端下面的部分全部通用化,并上面的云端之上的应用开发出来,就做到轻量级和白菜价,这才有如今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而Open AI和AIGC给人们带来的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帮人们创作一个电视台的视频镜头,或者说是帮记者编一段新闻文稿,而是他可以以让AI+像当年移动互联网一样走入千行百业,就像人们天天使用APP,在座的媒体机构也将有大量AI+的应用在网络上面推广。

下面讲讲AIGC现阶段为应用创新的赋能,主要分为三个路径:一是AIGC+文字&音频功能升级;二是AIGC+图像视频;三是3D建模。未来的人工智能,是要真正把人类整个不可预测思考的所有智能能力全部复制出来,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人工智能。而如今人们还处于一个弱人工智能、强计算的阶段,这个阶段人工智能所做的是经验可预测的以及可以重复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让AI制作一个毕加索风格的绘画,AIGC能马上做出来,而如果让AI做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风格的绘画,AIGC根本画不出来,因为他需要经验,需要模仿,现在还不能真正的像人类一样在模糊地带去进行原创。

人们还应冷静看待AI+浪潮中大模型的虚与实。当Open AI和AI+完全白菜化价格后,其内核是整个千行百业全部被覆盖到的。在整个过程中还要了解AI+的虚,不要被一些简单的名词术语所迷惑,要了解它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AI+技术在视频服务中的实践

视频服务有很多应用,AI+视频,内容生产已经走向非常复杂化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可重复,有模板可复制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AI自动生成。人类不需要太多的干预,这会造成整个内容组织分发模式的全变化。很多的媒体机构将来尤其是中小媒体机构,现在已经开始在尝试做这种通用的专门面向媒体的AIGC服务平台开放,一家做完以后开放给很多家的省地市级的媒体共享,所有的基础能力不用自己全部做,不用每个省自己建立一套云平台,其中的部分跟内容生产创意或者其他有关的东西完全可以交换出去。对整个组织架构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包括整体的形态都会改变。到今天为止,新媒体的形态就两种,一种是搜索,一种是推送,这两种模式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媒体圈,包括广电,报业,其他的媒体,全部在讲AIGC,有些地方已经通过第三方的大模型嫁接,开始把AIGC能力引入到本地的内容供给或者传播设计等各个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一个一个功能一个一个任务的尝试将AIGC的能力和大屏未来的创新结合起来。简单功能的点的结合和复制救不了我们,只是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小产品而已,不要说简单的把一个功能点作为整个全局性改变的主要动力来源,因为我们现在面临复杂的环境。

我建议今后在做业务创新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三个东西,社会基本保障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这三个一定要分清楚。在任何产业的蛮荒增长阶段,做任何的事情大家都不会强求,因为创新本身就要允许试错,对了,我们往前走,错了,我们要拉回来。但是当产业已经达到成熟规模的时候,不能把简单蛮荒时代的规则和思路硬套过来。尤其不能做的是什么事情?不要把商业服务的手伸到基本保障的红线里头,这个业务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全球形成的一个共识,国际组织也明确呼吁各国必须保障的部分是哪些?如果开机广告把这些东西都覆盖到了,商业服务和基本保障服务红线就被彻底打破,那是推翻了上百年的人类社会在这个领域可接受的一个基本保障规则。

并不是说商业不需要创新,但是当产业已经到了成熟门槛的时候,我们要冷静下来把这三个部分边界分好,基本保障服务要尊重基本的规则和传统,不要去改变,那个不是简单说一句话创新就可以覆盖,这牵扯到无数人的生命和权利。第二个部分是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建议各位把大屏和社会的千行百业的服务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大屏家庭第一终端的作用,把它集成过来,让大屏的可信性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做的,不是说简单的把热点片移过来,或者哪的服务热把它移过来,大屏会永远跟着人的屁股后头走,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把民生服务集成到大屏上面依然可以发挥出独特的竞争优势。第三个是商业服务,要创新,商业服务的创新空间是得到充分的尊重,可以无限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才讲AI+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手机上还真的发挥不出那么大的震撼力和效果,在这个方面应该说大屏更有优势。这三个部分强烈建议大家看一下,不要简单说谁对谁错,因为有的东西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社会共识或者国际共识,不是一句创新可以替代的,不是一个公司或者几个公司可以改变,我们要尊重这个基本现实。在尊重这个基本现实的基础上,有更好更大的市场空间允许我们去挖掘。记住,我们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过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牌照和渠道,未来AI+时代大屏的游戏规则改变,是算法、算力、数据和内容。

其实,管道还在,牌照还在,但是决定大屏整个资源配置权以及未来发展态势现在是这4个方面,而且这4个方面里头,至少有两个半不在我们的传统大屏领域里。但是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也是找我们合作的,我觉得我们可以尽快扩大产业生态的合作范围,把这些领域的合作商拉进来,实现某种程度的资源共享,AI+时代的大屏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最后,讲一句话,有些基本的红线不要去碰,一旦碰了,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但这也是好事,证明大屏是有价值的,否则自生自灭没有人管你。现在就是因为大屏太有价值了,所以大家才会关注。我们就抓住有利地位,尽快迎接AI+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新的能力,然后重组大屏资源,进行一些真正的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改变原来蛮荒增长时代的一些潜在的粗暴的思维方式。相信大屏有巨大的空间,就像这次大会的主题一样,求新或创新就是我们未来的生命力所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