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兴于唐,盛于宋”。

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人的饮茶法,与今日大不相同。

七汤点茶法,是宋徽宗所著《大观茶论》最为精彩的部分。

第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

一汤就是调膏。

注水时要沿着茶盏的四周边往里加水,手法要轻,不要触到茶盏

搅动茶膏时,手腕要以茶盏中心为圆心转动,渐渐加力击沸。

第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

注汤时,落水点变化到茶面上,先要细细地绕茶面注入一周,然后再急注急上。击拂动作快、有力,大泡泡、小泡泡陆续出现。

第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

注少量水,开始第三汤,使用筅的速度要均匀,匀速地将大泡泡击碎成小泡泡。击拂速度慢慢减慢,力道轻,茶面击拂均匀,出现更小的细条纹和蟹眼泡泡。

第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

注水要少,茶筅转动的幅度要大而慢,这样,云雾渐渐从茶面生起。击拂茶面面积增加,速度要慢,茶面慢慢变白。

第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

水要放的稍快一些,茶筅击拂透彻而均匀,茶面白色已经完全呈现。

第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

拿出茶筅时,会带出“乳点”,这时就可以用茶筅回旋转圈。

第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

白色茶沫已经非常丰富,如果茶水多就感觉要溢出茶盏。

最后一步,就是击打,在中上部快速地击打,白色茶沫已经非常丰富,直到周回凝而不动,是谓咬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