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6个月左右,就要开始添加辅食了。

笨爸爸曾整理过一份适合中国宝宝的“辅食添加宝典”,还曾分享过香港卫生署制作的婴幼儿辅食手册。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最新版《6-23月龄婴幼儿辅食喂养指南》(下称《喂养指南》),涉及母乳喂养、乳制品的选择、辅食的引入及选择、营养补充剂及强化食品等多个方面。

本期,笨爸爸再来为大家全面解读一下WHO这份最新版《喂养指南》,来看看对于6-23月龄的宝宝,如何正确地科学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该指南不适用于早产宝宝、低出生体重宝宝、患有或正在从急性营养不良和严重疾病中康复的宝宝等。)

母乳喂养到多大?哪些乳制品可代替母乳?

一直以来,世卫组织WHO都建议,应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本次最新版《喂养指南》再次重申了这一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鼓励持续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宝宝出生的头两年里,母乳能够持续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能量、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等;

另一方面是,母乳中特有的免疫球蛋白、母乳低聚糖、白细胞、抗菌肽等成分,能够持续为宝宝提供免疫保护,从而降低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风险。

不过,持续母乳喂养益处多,并不意味着提前断母乳危害大。

研究表明,1岁后母乳和非母乳喂养都可以满足所有13种目标营养素的摄入量,1岁后是否继续母乳喂养,也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水平、智力水平等。

因此,我们鼓励母乳喂养至2岁或更久,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宝妈们也不必有太多心理负担。

那么,在母乳喂养之外,6-23月龄宝宝还可以选择哪些乳制品来代替母乳呢?

对于6-11月龄宝宝,WHO更建议配方奶粉;对于12-23月龄宝宝,WHO更建议以纯牛奶为代表的动物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6-11月龄过早引入牛奶,可能会增加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并导致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

而配方奶粉能够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尤其在铁和维生素D方面比牛奶更有优势,尽管缺乏一部分的母乳免疫特性,但仍是6-11月龄无法母乳喂养宝宝更好的选择。

对于12-23月龄宝宝,奶粉喂养和牛奶喂养相比,在人体测量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WHO更建议喝巴氏杀菌乳、发酵乳或酸奶等乳制品(不经调味或加糖),而不是配方奶粉。

此前,笨爸爸也曾就“多大可以不再喝配方奶粉”的问题进行过讨论。

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中国宝宝的实际情况,同样建议从1岁起给宝宝引入纯牛奶等乳制品,如果宝宝适应得不错,并能做到日常膳食营养均衡的话,那么可以从1岁起不再喝配方奶粉;而如果宝宝还不大适应,饮食结构也还做不到均衡的话,则可以继续食用配方奶粉至2岁左右。

辅食什么时候引入?如何吃得科学?

关于辅食引入的年龄,世卫组织WHO给出的建议是:婴儿应在满6个月(180天)时开始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表明,过早或过晚引入辅食可能与超重、缺铁性贫血等相关,但目前的证据存在不确定性,WHO更倾向于满6月龄引入辅食为佳。

辅食具体应该吃什么?怎么吃?WHO指出:6-23月龄宝宝的饮食应多样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每天都要吃动物性食物,包括肉、鱼、蛋等,为宝宝提供优质蛋白,以及促进生长发育的铁、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营养。

其次,每天都要吃水果和蔬菜,富含钾、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等营养,而且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并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

另外,还要常吃豆类、坚果和种子,能够提供能量、蛋白质、必需脂肪酸,以及铁、锌、维生素B1等营养,还含有许多植物化学物质和抗氧化剂。

WHO强调,以上几类食物的营养密度高,应作为6-23月龄宝宝每日能量摄入的关键组成部分。

而淀粉类主食的营养密度相对较低,摄入量过多还会影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因而应尽量减少尤其是精制谷物的摄入,优先选择全谷物。

每类食物一天具体吃多少,WHO没有给出参考值,宝妈们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平衡膳食宝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实际生活中,有些宝宝不能做到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化。根据世卫组织WHO的建议,必要时6-23月龄宝宝可以选择营养补充剂或强化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钙剂、铁剂、高铁米粉、强化面条、强化牛奶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填补营养缺口,避免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帮助宝宝培养均衡的饮食习惯更重要。

而且要强调的是,任何营养补充剂和强化食品都不能代替上文提到的多样化膳食。

除了辅食结构外,世卫组织WHO还明确指出,6-23月龄宝宝不应食用高糖、高盐、高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特别提到了含糖饮料、100%纯果汁和非糖类甜味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含糖饮料,含有较高浓度的游离糖(白砂糖、蔗糖、果葡糖浆等),能量高、营养少,长期摄入易导致肥胖、龋齿、嗜甜等问题,6-23月龄宝宝不应食用。

100%纯果汁虽然有一定营养,也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水果的细胞壁已被破坏,果糖成了游离糖,婴幼儿也要限制100%纯果汁的摄入。

非糖类甜味剂(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等),虽然几乎没什么能量,但过早接触可能导致嗜甜,养成对甜食的偏好,也不建议6-23月龄宝宝食用。

推荐回应式喂养

最后,除了上述关于辅食吃什么的建议外,世卫组织WHO还针对喂养方式提出,6-23月龄宝宝应采取回应式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应式喂养,是一种顺应宝宝生理和发育需要的喂养方法,已被证实能够促进健康生长,促进宝宝在饮食方面的自我调节,防止出现喂养不足或过剩,并对于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都有帮助。

具体来说,当宝宝通过动作、表情、声音等发出饥饿或饱腹的信号时,家长需识别信号并以情感上支持的方式(不限制也不强迫)迅速做出反应。

回应式喂养要求家长为宝宝提供一个安静轻松的就餐环境,避免电视、玩具等干扰。在宝宝进食时,家长应有时间在场,及时感知饥饱信号,做出恰当回应。

对于宝宝不喜欢的食物,可以采取反复提供并鼓励其尝试的方式,但不要强迫,应尊重宝宝对食物的选择。

另外,回应式喂养鼓励自主进食,可以为宝宝准备适合手抓的食物,鼓励宝宝尝试学习自主进食,增强对食物和进食的关注和兴趣。家长也应保持良好的进餐行为和态度,为宝宝树立榜样。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了。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还请多多转发支持!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想咨询,欢迎留言,笨爸爸将为你单独解答。

欢迎关注“宝宝评测”。10年商品对比检测经验,不投机取巧,用科学理性的笨方法提供靠谱的消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