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拦住小孩讨口封,小孩天真烂漫,说你像一个好人,秃鹫懊恼而去,从而引出一段传奇故事。客官不要急,故事得从头讲起。
唐穆宗长庆年间,小山村里有一个姓穆的小孩子,大约五六岁年纪,没事的时候喜欢到后山上闲逛。这一天,他吃过早饭,蹦蹦跳跳地往山上跑去,想去看看放牛的爷爷。走到半路上,忽然落下一只秃鹫,开口问道:“喂,小孩,你看我像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秃鹫这种鸟,这一带有一大群,大约20多只,它们经常捕食野兔、野羊、野鹿,有时候还趁人不注意,偷食人类饲养的山羊,人们非常讨厌这种鸟类。
姓穆的小孩子认识秃鹫这种猛禽,他曾经亲眼见识过秃鹫吃山羊的场景,它们把头伸进山羊的腹内,啄食山羊的内脏,场面十分残忍,吃相非常难看,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坏形象。他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对于秃鹫能开口说人话,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当即歪着头说:“嗯,我看你像一个好人!”
没想到秃鹫哀嚎一声,在地上不断地蹦跳着,抱怨说:“哎呀呀,气死我了,你说我像什么不好呢?偏偏说我像好人。哎呀呀,好人难做,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姓穆的小孩子眨着大眼睛,不解地问道:“做好人不好吗?我的爷爷奶奶经常对我说,长大后要当一个好人,千万不要当坏人,所以我才说你像好人,你为何不高兴呢?”
秃鹫长叹一声说:“你不懂,像我们这种天生凶恶的猛禽,你让我做好人,还不如弄死我。哎呀呀,时运不济啊,讨口封遇上你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说罢,它懊丧地飞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穆的小孩子回家对家里人讲了此事,家里人都大笑了起来,对于秃鹫这种不讲道德,偷食牛羊的猛禽来说,确实不可能做到当好人,难怪它会抱怨。
过了小半年,姓穆的老汉去高山上寺庙里,拜访主持老和尚,顺便施舍两桶油给寺庙。老和尚和他闲聊片刻,留他在寺庙里用膳。吃饭的时候,姓穆的老汉发现新来了一位和尚,30岁上下,相貌十分凶恶,便询问起来。
老和尚眨眨眼,示意他不要询问,等到吃完饭后,老和尚把老汉请进禅房,讲起了那一位和尚的来历。前不久,此人来到寺庙里,长跪不起,要求出家当和尚。老和尚颇有法力,看出这是一只秃鹫幻化的,就剃度了他。佛家讲究普度众生,哪怕以前是恶人,只要真心悔改,一心向善,佛家也会不计前嫌让他皈依佛门。
姓穆的老汉早就忘了秃鹫讨口封的事情,也就没有想到这个和尚就是当初讨口封的秃鹫,感叹了一番后,就告辞回家去了。因为忙碌,他也没有说起过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转眼,13年过去,姓穆的老汉年纪大了,就让孙子挑着两桶油施舍到寺庙里。姓穆的小孩子如今已经成了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到了寺庙里,和老方丈闲话一阵,告辞回家。
刚走出山门,就看见一位和尚等候在那里。只见那位和尚迎着姓穆的小伙子走来,双手合什,笑眯眯地问道:“阿弥陀佛,你看我现在像好人吗?”
姓穆的小伙子一愣,不解地问道:“何出此言?”和尚大笑着说:“施主,你难道忘了当年讨口封的秃鹫吗?我就是,我思考了好久,觉得只有当和尚,进行修行,才会成为好人。”
这次轮到姓穆的小伙子哈哈大笑起来,和尚不解,满脸疑惑。姓穆的小伙子说:“非也非也,谁说和尚就是好人了?出家人不作为,满嘴空谈,谈不上是好人。”
和尚询问:“那么,依你之言,如何才能成为好人呢?”姓穆的小伙子神往地说:“所谓的好人,要心存善念,乐善好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都在他人身上,以救济穷苦百姓为己任,以传播善良的种子为德行。总之,他就像一束温暖的光亮,走到哪里,那里就是一片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穆的小伙子走了好远,和尚还在苦苦地思索,后来,他离开了寺庙,当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劫富济贫,威名远扬。或许,在秃鹫的眼里,行侠仗义就是好人。
每个人对于好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但是善良绝对是好人的标签。做一个好人其实并不难,温暖他人,从而温暖这个社会,或许就行了。在你们的心中,好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