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实力的变化,与其建成区、产业发展、资本汇聚、信息流动、人口数量、全球化连接度等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较高的政务服务质量也被视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从2018年-2023年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来看,31个中国城市位居全球前150名之内,北京、香港、上海稳居全球前20名,广州、台北、深圳、杭州、成都、南京、武汉、天津基本保持在100名之内。从城市排名变化的剧烈度来看,最高升幅是杭州5年间跃升39位,最大跌幅是大连下跌了22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排名呈稳步上升态势,而香港、台北、高雄等国际化程度并不差的中国城市普遍排名下滑,显示出一定的发展颓势。南京和天津是100名之内排名一路下滑的城市。大连之外,沈阳和哈尔滨两座东北的省会城市排名持续大幅下滑。中西部城市如西安、长沙、郑州等上升势头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城市全球排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佛山、泉州、烟台、东莞、唐山等排名下滑均超过了双位数,宁波下滑了3位,既是制造业大市,又得到各方认可的第一宜居城市青岛也下滑6位。在大多数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上升的当下,上述城市的排名大幅滑落可能是因为近年来的进出口贸易剧烈起伏所致。也可以说,近年来的全球市场需求、外商直接投资、会展经济、金融市场、人力资本等因素的种种变化让部分中国城市的上升势头有所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发展机遇全域扩散,开始向更多城市传递,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也在向一些拥有非经济优势的重要城市转移,但马太效应依然存在,少数“超级明星城市”仍然是资本和高端人才的宠儿,新兴城市确实逐渐加快了追赶的步伐,但还未能对老牌城市造成强有力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的综合实力与其影响力基本相符,这也造成了头部城市的位次基本恒定,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稳居前五,并且这5座城市彼此之间的真实差距并不大,在很多领域呈交错领先的态势。中国和美国则是仅有的有两座城市可位居全球前十阵列的国家。在中国城市只有少数头部城市排名居前的情况下,欧美城市在全球城市30强的席位明显高于亚洲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城市以自身规模、复杂程度等优势在全球城市排行中逐渐攀升高位,并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中保持较强的韧性与活力。但中国城市的潜力大多已经被兑现,全球城市潜力30强里,只有台北这一个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