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在金日成的一声号令之下,朝鲜人民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对南边的李承晚政权发动了“暴风行动”,只用了四个多小时就兵临汉城,韩国军队节节败退,战线一路向南移动,人民军几乎要把韩军赶下海了!美国不愿看到共产主义的势力吞下朝鲜半岛,因此纠集“联合国军”进行军事干预意在拯救濒临崩溃的李承晚政权。在“联合国”的仁川登陆之后,朝鲜人民军后方退路遭遇巨大威胁,不得不大踏步北撤,战局瞬间逆转......

01

两拨战犯对抗美援朝行动的不同反应

10月,基于半岛局势的战略考量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半岛抗击“联合国军”。很快,抗美援朝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就连关押在监狱中的国民党和日本战犯们都知晓了这个“令人惊诧的消息”,而他们对此的反应却各有不同。

关押在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这时候虽然油盐不进抵触改造的大有人在,但骨子里毕竟还是认可自己是个中国人的。惊闻新中国竟敢派兵入朝作战,还是同地表最强的美军作战,无不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不过有一部分战犯的钦佩之意很快烟消云散,转而悲观地哀叹起来——“这怎么打得过?我看是以卵击石,白白的送死。”

而另一批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日军战犯,虽然罪孽深重,枪毙一百八十回都不足以赎罪,但还是在毛主席“一个不杀”的指示下,准备从恶魔改造为有良知的人。对于共产党的宽大政策,很多日本战犯认为这是“假慈悲”。

根据战犯管理所的一些管教干部的回忆,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逆转局势以后,这批日本战犯对新中国政府的抵触情绪达到了高潮。有的一贯心如死灰,这下却精神抖擞,甚至不知道从哪掏出了自己的旧勋章庄重地戴上,四处打听着朝鲜战场的最新消息。当听到战火燃烧至东北鸭绿江畔时,这些日本战犯甚至早起对着东边高呼万岁,企图让早已经成为美军傀儡的日本天皇,保佑美军凯歌高奏。其中一个叫做中村忍的战犯,他的发言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一窥这批日本战犯那时候的心境——“共产党自不量力,如果还是不杀我们,那我们就见证美军打进中国的时刻到来!”

这批日本战犯的心态极其矛盾,按照他们的逻辑,他们在中国战场的失败,完全是苏联和美国出手导致的。既然如此,美军理应是这帮战犯最厌弃的敌人,反倒是中国人愿意留他们一命,怎么反倒不领情,却由衷地希望美军获胜呢?后来有个美国学者写了一本《菊与刀》,剖析日本在军国主义统治时期的民族心理,得出两点结论:日本人一个是“忘恩”,另一个则是“慕强”。前者让他们敢于侵略昔日的“恩师”中国,后者让他们在战后快速扭转心态,对美军百依百顺。抚顺战犯管理所内的这批日本战犯,其言行自然也是此种心理的真实写照。

其实中国早就有古话形容这种人了——畏威而不怀德。你对他的友好他照单全收,但是真有事儿了根本想不起来你曾是他的恩人,此为无德之徒;关东军遭遇了苏联红军的重拳出击,日本本土挨了两发美军的原子弹,在绝对的强者面前,他突然就心悦诚服了,这便是畏威小人!

不过,志愿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让这批军国主义余孽的期望彻底落空了。当战线又被志愿军推回到三八线附近的消息传回国内时,这两拨战犯比之前听到新中国出兵的消息更加震撼肺腑!

根据功德林战犯沈醉所写的回忆录可知,当朝鲜战场上的胜利接踵而至时,国民党战犯们无不欢欣鼓舞起来。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想方设法支援前线,功德林内的战犯们也组织起来,热情洋溢地在空地上垒砌一个个炉灶,为志愿军战士制作炒面。据说,“功德林”出产的炒面,广受志愿军指战员好评。

志愿军的胜利,是中国人的胜利,国民党战犯们虽然与共产党政见不合,参加了军事对抗的行动,但他们脸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情绪溢于言表,这是藏不住的。后来,功德林的战犯们对劳动改造的抵触情绪大大消解,陆陆续续在五六十年代分批获释,放下了过去的历史包袱,成为了时代新人。当然这是后话了。

与功德林里关押的国民党战犯不同,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日本战犯,却执拗地认为捷报频传都是中国人的“虚假宣传”,目的是在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这些日本战犯天真地期待着美军有朝一日能够神兵天降,把他们从监狱中拯救出来。不过,从1950年一直期盼到1953年,没有等来破门而入的美军,却被一个惊人的消息彻底破了防——板门店停战协定签署了!

一连多日,日本战犯们都无精打采,好似一根根霜打茄子一般。不过管教干部们明显感受到,这些日本战犯的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从前顶撞管教对抗改造的刺头们,也都变得老实本分起来。在六七十年代,这批经过改造,彻底告别了军国主义思想重获新生的日本战犯,陆续获释归国,从昔日残害中国军民的刽子手,成为中日友好的推进器,讲述着毛主席以德报怨、以理服人的胸怀与格局。

02

一位晚清海军宿将的激动挥毫

1952年4月去世的福州人萨镇冰,是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委员。如果要提起近代中国海军的故事,那么萨镇冰绝对是一个星光熠熠的名字。少年时代他考入船政学堂,公派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成后历任南洋水师大副、北洋水师管带、参将,最后官至广东水师提督、民国时期更是曾任福建省省长。

作为一个经历了甲午惨败而终生郁郁不得志的海军元老前辈,当1951年初志愿军夺占汉城的消息传来时,不禁老泪纵横。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在对外战争中拿下他国首都。这是中华上下数千年里,足够彪炳史册的非凡时刻。萨镇冰欣然作诗一首以示庆贺,其中一句难掩老将军对国威重振的激动之情:

“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抗美援朝得胜归,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中国人的军威国威,打出了朝鲜半岛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稳定。“西方列强在中国海岸边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奴役中国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当新中国沉浸在抗美援朝胜利的巨大喜悦中时,外国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一场地表最强的工业国联军对一个新生的贫弱农业国的正面交锋的呢?

03

苏联的矛盾心态、美国的刻意淡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地让朝韩的分界线从三八线变为了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板门店军事分界线,出乎了很多国家的意料之外,而苏联则显露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首先就是对中国同志们的胜利乐见其成。朝鲜战争虽是一场朝韩之间关于统一问题的战争,但实际上却是“共产”与“资本”两大阵营在半岛上的激烈角力。斯大林在美军参战以后是不看好朝鲜半岛局势的,根据苏联解体以后的解密档案显示,斯大林甚至做好了放弃朝鲜半岛的准备,企图让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组建一个名存实亡的流亡政府。但中国决不能接受当时唯一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成为冷战对抗的前沿阵地。因此于情于理,都应当响应朝鲜同志的援助请求。

斯大林许诺的空中援助,一开始也是没有的。直到彭总率军秘密入朝,初战告捷,才让斯大林有所改变。此后苏联的空军也出动了志愿军,与年轻的中国空军一道开辟了著名的“ 米格走廊”。事实上,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基本相当于置身事外,各国的研究者都认为,苏联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成功借助中国的力量,让美国的势力止步于朝鲜半岛中部,而且将大量二战时期生产的冗余军用物资,以或援助或出售的方式给了中朝两国,清了一波库存。

中苏朝三国并肩作战,用战火硝烟锤炼出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抗美援朝的胜利也是苏联所期待的,但如何看待得胜而归的中国,却让苏联高层产生了分歧。苏联一贯自视甚高,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内部平等关系往往因苏联的出现而虚有其表。苏联与美国一样,都希望同阵营的国家是忠实而又听话的小兄弟,但抗美援朝让中国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声望,不但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掷地有声,就连资本主义阵营内也有国家向中国示好。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展示出的强悍战斗力,也让苏联感到一种“中国翅膀硬了”的隐隐忧虑。

苏联这位老大哥所渴望的是一种让小兄弟言听计从的支配地位,而实力快速增长的中国,渴望的是独立自主。后来中苏交恶的历史走向,也证实了这一点。讲句玩笑话来形容,就是——“我最看不得兄弟受穷了,但如果哪一天兄弟要是挣了钱真的富起来了,简直比我自己亏钱还难受。”

相比于苏联得了便宜还卖乖,美国的心境则大为不同。这毕竟是一场战前胜券在握,战后悔不当初的战争。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谈起这场战争,由衷地心疼——“这应该是出了南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外,美国历史上流血牺牲最多的一场战争了。”是啊,如果美国听了中国政府的警告,选择见好就收,没有让麦克阿瑟悍然越过三八线,企图彻底消灭朝鲜,甚至不无嚣张地将战火烧到鸭绿江畔的话,那么中国很可能就不会出兵了,美国也将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志愿军的卓越表现,让美军遭遇了史上最为难缠的对手,一战而三易其将。中国人的抗美援朝,彻底击碎了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名将光环,让他军事生涯的最后表演凄然落幕;四星上将克拉克则无奈坦言,自己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指挥官。

美国学者赫姆斯认为,在中国人发起抗美援朝行动之前,美国人并没有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政权。如果说什么时候是美国人开始正式承认新中国,那必然是1972年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可是美国人从事实上承认新中国却要比这早得多,那就是板门店的停战协定上。中国人表现出战士一般的非凡勇气,让美国人不得不坐在谈判桌上,与他们签订了停战协定,从事实上承认了新中国这个国家政权。赫姆斯认为,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美国人开始认真对待新中国,并且郑重地将其视作强悍的对手,美国亚太利益的威胁者。

毋庸置疑,这样的战争结局绝非美国人所期待的那样。朝鲜战争美军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至今在美国国内仍有巨大的争议。如果以保住韩国的战略目的来看,美军可以说“胜利了”或者“打了个平手”,但如果美军的战略目的是消灭朝鲜,进而威胁中苏,那么朝鲜战争显然是没有达成目标,败得彻底。

数十年过去了,相比于其他美军参与的战争,有关朝鲜战争的影视题材都少之又少。美国政府有意淡化这一场“很难说明意义也很难分出输赢”的战争,许多年轻的美国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祖辈父辈,曾经在朝鲜战场还有过这样一次战争经历,因此朝鲜战争也被美国史学界称作“一场被遗忘的战争”。从美国人这样的冷处理方式就不难看出胜负结果了,如果真要是喜德胜啊,按照美国人一贯的风格,能不大张旗鼓经年累月不知疲倦地大吹特吹吗?

04

偷着乐的日本——和苏联难分伯仲的赢家

前面说了,中国人抗美援朝改变了朝鲜战争的结局,苏联可能是最大的赢家,但日本人显然有话要说。在日本的教科书里,谈及朝鲜战争的时候,往往着墨不多。因为日本在当时早已经被彻底解除了武装,不是朝鲜战争的直接参与者。惜字如金的教科书,多数喜欢强调这场战争带给日本的积极影响。如果把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找来,看一看这部分内容,字里行间你甚至能够感受到日本人在偷着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场战争对日本好处多多。首先就是经济层面,因为前线消耗巨大,日本成为了“联合国军”的后方基地,原本被战争摧残得百业凋敝,结果因为大批军事订单而让经济焕发“勃勃生机”。政治层面,美国因朝鲜战争而倚重日本,让这个二战战败国从跪着到站着,又衣着光鲜起来。军事层面,被彻底解除武装的日本,又以“自卫队”的名义暗度陈仓,重新拥有了军事武装。战略层面,韩国依然还是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前边有人挡着,日本的战略环境大为改善,更加安全稳定的日本,率先承接了欧美的产业转移,成为亚洲地区最发达的国家......

韩日虽然被美国硬凑成盟友,但却是世仇。朝鲜半岛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不符合日本的利益,而朝鲜战争的结局,依然带给朝鲜半岛分裂的局面,非常符合日本的利益。说来说去,如何看待朝鲜战争,日本的心态应该是周边国家当中最轻松最难言欢愉的一个。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意义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篇文章、一本书根本讲不完的。对于中国人而言,抗美援朝甚至比抗日战争的胜利还要鼓舞人心。1953年板门店的那个盛夏,是全体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最扬眉吐气的夏天。中国人用这一仗,树立起自己的威严,用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赢得全世界各民族的尊重。这一点海外华侨的感受最为深刻,就连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都说:“那时我在英国读书,欧洲人普遍瞧不起黄种人。但朝鲜战争以后,我们在国外的腰杆都硬了起来。”

美国人在朝鲜战场遭遇的迎头痛击,让他们充分吸取了教训,后来在越南战争中,再也不敢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让地面部队越过北纬17度线。有美军的殷鉴在前,世界各国都不敢小觑中国军队。蒙哥马利元帅就曾经放话“任何一个明智的国家,都不会同中国军队打一场大型的地面战争。”当然了,凡事有例外,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某个国家,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