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这两周,太难熬了。

我几乎每天早上,都在米粒的咳嗽声里醒来,比闹钟还准点。

起床后第一件事,给他测体温,只要出现发烧,我就赶紧请假带他去医院听肺,时刻待命。

没办法,这波病毒来势汹汹,持续力又强,防不胜防,身边的妈妈们已经风声鹤唳。

明明早上,孩子只是咳嗽,等下午放学回家,已突发高烧,再去医院检查,通知肺炎感染,去急诊打点滴、等着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在咳嗽、生病,保不齐哪天自家的娃,一旦确诊,定会经历一段人仰马翻的日子。

这段时间,隔几天,就会来个”过来人“闺蜜,苦口婆心地告诫我:

一定要严防死守,只要孩子出现咳嗽持续,最好赶紧上医院去听听肺,越早控制,效果越好,早点找医生开点药,及时给压下来。

甚至,家有二宝的闺蜜,整理出了一套”如何用最快的时间看上医生的方法。

办法很简单,钱包做后盾就行

孩子一出现咳嗦、低烧的情况,超过两天后,绝不啰嗦,直接挂儿童医院-特需小夜号的内科基本上当天挂,当天都能有号,挂号费500。

晚上8点前,到医院取号,直奔6楼。

挂号机排队,找护士开血常规的单子,手机支付。

见医生之前,先把血常规做了,拿着结果见医生,又能节省时间,又能尽量避免在医院的交叉感染。

按照闺蜜的方法,我成功地在当天晚上就挂了号。

上周一,第一次去特需取号时,候诊大厅乌央乌央的人,正发愁手上的号已经排到200多,一看,旁边的妈妈手里的号是550,瞬间不敢愁了。

采血的地方,倒是不排队,我们待在这个区域,等了1个小时左右,看上诊。

这次米粒的情况,相对比较乐观,肺部没有感染,医生开了阿奇和儿童医院专门研发的药,让我们回家吃一周。

医生嘱咐:一般来说,吃了药3天后,会有好转,那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家长也要坚持让孩子把药吃完,尤其是儿童医院自己的药,吃完后,再持续观察一周,不要做任何剧烈运动,就行了。

一周后,如孩子出现咳嗽持续不好,并有加重的情况,赶紧再来医院。

吃药前几天,米粒咳嗽的确有好转,可最后一天,他突然加剧,尤其是在药已经吃完的第一天,晚上咳了一整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心说不好。

一问,果然孩子们都生病了。

之前,只有米粒前桌的同学在咳嗽,这几天,四面八方的同学无一不咳,大家咳成一片,连老师上课的声音,都会被打断。

而且,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请假,有一天主课不多时,教室差不多空了1/4的空座。

于是,上周五,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儿童医院的特需门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彻底连验血的地方都开始排队了,上次我等了1个小时,看上了医生,这一次,足足等了2个小时。

期间,我机智地安排米粒爸在6层等叫号。

我带着米粒去已经停诊的楼下,找个没人的地方,等着。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米粒咳到身体蜷成一团,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让他躺在我腿上,大口地喘气。

终于排到我们,在诊室,医生听完米粒的肺,直接让我带他去做B超和支原体的核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炎肯定是跑不掉了,就看看具体的结果。

B超结果出得快,大概半个小时;核酸的结果慢,大概得1个半小时。

我看了下时间,此刻,已是晚上10点过。

医生安慰我,留一个家长等结果就行,先带孩子回家吧,她可以拿着结果开药。

我跟米粒爸简短地商量了下,一般这种事,都是他来,我带孩子回家。

这次,米粒爸有点迟疑,这个男人,思索着,小心翼翼地问我:他下一步要做什么?结果在哪里拿??有没有特别要问医生的事???

一秒,我果断让他带孩子回家,晚上再来接我。

在医院苦等了一小时,我始终在医院的APP上没有刷到米粒的核酸结果,趁着下楼透气的间隙,我忍不住,跑到一楼门诊外的核酸亭,多问了一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是特需号,还是会加急处理。

果然,值班的核酸人员告诉我,结果已经出来了,只是还没上传APP,他们打印了一份纸质结果给我。

我拿到结果后,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阴性!

排除第一个雷,我赶紧给米粒爸打电话,让他来接我。

我直奔6楼,去取B超的结果:少许肺炎。

拿到结果,再次挂号复诊,等待45分钟后,已经12点过,我终于见到了医生。

医生也松了一口气,说:可以继续吃药治疗,不用上点滴,先试试4天的药。

医生这次换了全新的一批药,跟上次开的完全不一样,儿童医院自己研发的药,这次没有了。

医嘱跟上次一样,有好转,坚持吃完,没有好转,下周再来。

同时,医生在仔细看了病历后,非常坚定地表扬了我的及时: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来医院听肺,是最理想的控制手段,这次,米粒不用上点滴和住院,多少和我的这份及时,是分不开的。

离开医院后,待米粒好转,我第一时间将这个经验,分享给身边的闺蜜和云闺蜜们。

当所有的情况都不可知时,及时是最好的手段。

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无法通过观察孩子的情况来判断,给大家一个不算支招的支招,尽早就医,尽早处理。

别拖到打点滴和住院,不然,孩子大人都太遭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晨的急诊中心,还在排大队。

运气好的,能挤在公立医院的走廊上打点滴,运气不够的,只能挤在隔壁的私立医院走廊上打点滴。闺蜜A,二宝妈。

刚从隔壁的私立医院出院,还好她有保险,否则都不敢看出院单。

这可是两个孩子同时住院。以前,她总是嫌两个儿子,在家闹的鸡犬不宁,现在,倒是安静了,更闹心了。

她一直在”警告“我,提前看,提前看。

她家老大肺炎了,重心放在老大身上,老二也不发烧,就光咳嗽,她没有放心上,以为老大去住院,不交叉感染,就没事了。

结果,老二突发高烧,晚上确诊肺炎,接着,就住进了走廊,比老大还严重。

老母亲照顾两个孩子,想想都有多累,人都快恍惚了,她说,多看几眼凌晨的急诊楼,都觉得喘不过来气来。

还好,这家私立医院离儿童医院近,专家两边挂诊,对于后续治疗是放心的,只要钱包受得住,起码不用来回折腾。

另一个闺蜜,为了钱包,选择了另一个稍微便宜的私立医院,结果跑到腿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闺蜜B,也是二宝妈。

她没有选择儿童医院边上的这家私立,而是另外一家便宜点的私立。

住了一周院后,医生检查肺部没问题了,可以不用打点滴了,第二天出院。

全家欢天喜地。

老母亲听我们说,儿童医院的特需好挂号,心思一动,于是,当晚找医生听听肺。

结果,孩子压根就没好,只是不高烧了,而已。

闺蜜一背汗,大手一挥,安排在儿童医院看诊,私立打点滴和住院。

一通操作猛如虎,老母亲一周瘦8斤。

这段时间,带着米粒看诊,我真的见了不少筋疲力尽的妈妈和孩子。

翻手机看朋友圈,友谊医院的急诊需要排队24小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翻看朋友群,有个东城的朋友去儿童医院,下午四点左右800多号,她们排到2300多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妇儿医院的医护说,平时300多号,突然一天激增到700、800号,也不知道咋回事。

我们经历了这段日子,真的连最鸡血老母亲在娃住院一周,出院后,都淡定地回复老师:在家再休息一周吧。最近帝都老母亲对孩子的预期从“有个高中上”调整为“不发烧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给北京的米粉分享一个看病小技巧,但希望你们用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