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在全球的战略性崛起,光伏行业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推动着光伏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不断日新月异。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光伏储能电池是PERC电池(发射极背面钝化电池),市占率超过85%,这种P型电池片的原理是在P型半导体材料上扩散磷元素,从而形成n+/p型结构。

P型电池片的单瓦成本远低于N型电池片,但能量转换效率却较低(理论上限仅24.5%)。而基于HJT技术的N型异质结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理论上限可高达29.2%,因此得到了爱康科技等业内企业的大力研发和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今年11月10日,浙江爱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科技,股票代码002610)的一则公告,却仿佛惊蛰时的一声春雷,再次引发市场对其财务状况乃至经营状况的高度关注。原来,浙江爱康公告将对全资子公司再次追加超过16亿元的担保,这样其累计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融资余额,不但已超过其净资产,占比还高达119.73%。而且仅过了4天,实控人一致行动人质押的0.56%公司股权刚解除质押,旋即又被再次质押。

一、担保余额远超净资产还继续大增,代偿风险不断累加如乌云盖顶

上述公告显示,爱康科技拟在2023年为全资子公司赣州爱康光电提供不超过15.96亿元的融资担保,同时也为全资子公司江阴达康提供不超过5072万元的融资担保,爱康科技还同意两家子公司之间进行相互担保。

截至公告披露日,若包含本次担保,爱康科技累计实际发生的对外担保合同金额上限109.9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约为266.98%,累计对外担保合同项下融资余额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19.73%。可以归纳为:算上本次公告的,爱康科技累计担保余额已是其净资产的1.2倍,担保最多还可以是净资产的2.65倍。投资者对爱康科技持续反复的对外担保早已习以为常,难怪会戏称:“爱康科技不是正在担保,就是在准备担保的路上。”

相对于爱康科技32.05亿元的净资产,本次公告的16亿元担保可谓巨额。那么,其所担保债务的违约风险如何?

爱康科技主要为其子公司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本次享有15.96亿元融资担保的赣州爱康光电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在2022年亏损高达-2.8亿元,而对应净资产仅3.65亿元,按此趋势,再不追加融资恐将在两年内资不抵债。为这样公司的债务担保,风险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公开资料还显示:赣州爱康光电的实控人邹晓玉是邹承慧的姐姐,而邹承慧又是爱康科技实控人。

不仅是赣州爱康光电,爱康科技还曾在2022年底公告,为甬欣新能源和智产新能源分别提供2500万元和500万元额度内的借款担保。这两者也都是爱康科技的关联公司,且近似空壳。其中,甬欣新能源当年的净资产、营收和净利均为0;智产新能源净资产也仅有200万元,营收5.94万元、净利-0.53万元。爱康科技却要为两者承担3000万元保证责任

类似上述花哨的担保,爱康科技还有不少,且其在净资产已无法覆盖担保余额的情况下还不停手,以至于深交所都对爱康科技的担保责任和风险表示关注,专门发来问询函。

公开资料显示,实控人所在行业的平均担保余额占净资产的比例一般低于50%,像爱康科技这样高的担保占比较为罕见,代偿风险也更高。

在爱康科技的几十亿债务担保余额中,很多担保期集中在未来3年内。届时清偿和担保压力到来时,就要真正检验其子公司偿债能力和母公司担保履约能力的成色了。

二、因债务违约履行担保责任,实控人个人全部持股遭司法拍卖

为了给子公司顺利借债增信,除了爱康科技自身承压去担保,实控人邹承慧也亲自下场,以个人身份为多笔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幸的是,实控人自己也“翻车”了。据报道,去年10月,邹承慧个人持有的爱康科技全部股份1.2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72%),就因担保的债务未能清偿而被北京第二中院在京东进行了司法网拍。

虽然邹承慧个人的持股被拍卖,好在其还有一致行动人持股7.92%,且邹承慧已与相关债权人达成和解方案,如和解方案后续执行到位就可继续持股。因此邹承慧的实控人地位暂时无虞。但邹承慧的股权已有被质押,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股权中,也有接近六成已被质押,未来供爱康科技继续腾挪债务的空间更加有限。

按常理,实控人如果还有其他资产可以履行担保责任,一般不会冒着控股权丧失风险而轻易让自身持股被法拍,所以不排除实控人自身资源早已捉襟见肘,这也让爱康科技的担保履约能力更悬乎了。在资本市场,实控人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失败的典型案例,要数“下周回国”的乐视网前实控人贾跃亭,希望爱康科技切莫重蹈覆辙。

对于投资者还要当心因股权拍卖,大股东被动减持股份带来的股价下跌风险,特别是股价在相对高点时被拍卖。

三、曾因违规占用资金和对外提供财务资助,被深交所纪律处分

据报道,爱康科技曾在2017-2019年间,以预付货款形式间接向控股股东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财务资助,且控股股东还违规占用了非经营性资金。

以2019年为例,爱康科技及其子公司向江阴东华铝材科技有限公司支付预付货款2.17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69%,但后者却未向爱康科技提供相应的原材料;同时,控股股东累计违规占用资金20.13亿元,日最高占用余额5.67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9.53%

2021年11月,深交所就上述违规情况进行了纪律处分,包括对爱康科技、控股股东、实控人和总经理等高管均进行了通报批评。

上述资金违规现象,充分说明至少2年前爱康科技内控制度的设立和执行还严重缺位,以至于上述违规行为才能一路绿灯。如今爱康科技的巨额高占比担保,早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净资产之上,如果内控没有在2年内得到明显改善,又如何让投资者安心?

四、近5年亏多盈少,2019年曾创下1年亏光10年盈利的记录

爱康科技从2018年开始突然大幅增加对外担保额度,并于2021年超过了80亿元;而与之巧合的时,2018年也是爱康科技净利超过1亿元的最后1年(截止目前)。2019年,爱康科技创纪录地巨亏-16.12亿元,将过去10年盈利全部亏掉都还不够,从此爱康科技的盈利状况就一直不乐观,亏多盈少成了家常便饭。

2022年,爱康科技在前一年亏损-4.0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亏损至-8.34亿元。此后虽然在2023年的上半年终于盈利0.46亿元,但随后的Q3季报再次显示扣非净利润为负,扭亏为盈终成昙花一现。

爱康科技担保余额和其亏损经常“同框”,一起出现巧合性大幅不利增长,较为可能的原因是爱康科技的盈利状况持续不佳亏损较多,所以无法通过主营业务满足子公司的较大资金需求,只好通过担保借款为其“输血”,从而不断推高担保余额,最终高悬于净资产之上。

在巨额高占比的担保余额屡遭投资者差评后,爱康科技不是没想过降低担保风险,并且担保余额因此也有过下降。但随着今年11月10日这份新增16亿元担保的公告,是否意味着爱康科技扭亏为盈的希望将继续乏力,被迫将重回担保余额大幅上升的老路?还能否避免出现历史上像2019年那样的巨亏?

五、过分押宝异质结新技术,高成本低市占劣势短期难解决

如果说爱康科技需要不断新增担保借款是因为盈利状况不佳,那么后者与爱康科技过分押宝在异质结电池这一新技术有关。爱康科技在湖州投资50亿,规划6GW异质结电池+6GW高效组件,这在国内尚属首例GW级基地。

异质结电池(HJT)不仅拥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理论上限29.2%,实际已接近26%),高于PERC电池24.5%的理论上限。同时,异质结电池还具有免疫LID效应,温度系数较低,电池寿命高等诸多优势。从长远看,异质结电池确实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异质结电池(HJT)当前也存在诸多明显短板,包括成本、工艺成熟度、技术难度、兼容性等方面。

HJT成本高昂是其最大劣势之一。以大量使用的银浆原料为例(占非硅材料成本的50%左右),TOPCon可以使用高温银浆,价格只要4000-5000元/公斤,但HJT却只能使用低温银浆,不但价格高达6000-7000元/公斤,用量还要多出20%,而且目前还须依赖进口。

有鉴于此,业内主流上市公司包括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这样的行业巨头,纷纷选择TOPCon,而搁置HJT。

晶科能源2022年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投产16GW大尺寸TOPCon高效电池产能,其认为选择TOPCon的主要原因是相比PERC及同时期其他N型技术,TOPCon具有更高的量产效率、更优的量产成本、和更明确的提效降本路径,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是最具性价比和商业化价值的电池技术路线之一。

天合光能同年也在江苏宿迁启动了8GW TOPCon电池项目。虽然天合光能技术上除了TOPCon,也储备了HJT、IBC、钙钛矿和晶体硅叠层电池等其他类型,但其坚持认为TOPCon已达到了高效低成本大规模量产阶段,是本期优选的技术路线。

市占率来看,2022年TOPCon高达8.3%,HJT却仅有0.6%。不同电池产品的市占率也说明,选择TOPCon能更好兼顾当前经营和未来发展。而像爱康科技这样押宝目前市占率仅0.6%的HJT,除非技术水平出现革命性突破,否则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都会持续面临成本和技术压力,想要改善盈利状况减少担保余额,短期内难言乐观。

六、曾因巨亏导致评级下调至负面

2020年,爱康科技公告称,鉴于公司2019年度预计亏损规模大,资本实力下降较大,并可能影响融资能力,且对外担保存在一定的代偿风险等情况,联合评级将其移出信用等级观察名单,将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

如今,随着爱康科技再次大幅增加借款的担保余额,代偿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可能会因评级下调而影响融资能力。

综合上述分析,爱康科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异质结电池(HJT)技术,实现显著降本和减低生产难度,从而改善盈利状况并逐步降低借款的担保余额。否则担保余额再持续大幅增长,不但净资产hold早已不住,还会影响甚至危害财务安全,最终损害投资者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