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民政厅派驻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闫楼村第一书记仇宝顺始终怀揣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做情系群众、为民谋利的“先头兵”,倾力让闫楼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脸上笑起来,日子美起来,奏响幸福闫楼“三部曲”,在民生服务的大舞台上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壮大集体经济,用心用情奏好“产业发展主题曲”

调研开路,创新引领新模式。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也是助力基层有序治理的基础之石。通过调研,仇宝顺发现闫楼村产业结构单一,且村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流转量少,制约了大棚蔬菜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他意识到等靠输血不如主动造血,于是积极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领支部领办村合作社,把村内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为民服务精神、有干事创业能力的人才组织起来,成立了闫楼村创业基金会,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业基金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闫楼村乡村振兴第一期蔬菜大棚基地,同注资、同收益、共担责,指派人员统一管理,逐步推动闫楼村农业种植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走街入户,情理交融解心结。在推进过程中,仇宝顺敏锐地发现当地土地流转意愿不高,村民对于集约化蔬菜种植存在顾虑,于是挨家挨户走访,不厌其烦地向村民解释新经营模式以及收益分配等问题,以心交心打开群众的“心结”,让群众可以安心入股、放心参与到项目建设运营中。最终第一批蔬菜大棚基地共有150余户村民入股,流转耕地50余亩,2023年上半年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收入达8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个人和集体收益。

因地制宜,推进增收“加速度”。仇宝顺紧紧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空闲宅基地建设了600平方米创业车间,帮助引进吉永电子产业加工项目,以家用电器线路加工为主,操作简单好上手,车间里长期务工的村民已达50余人。村民们“农闲务工,农忙在田”,每人每天收入80至150元不等,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通过推进乡村创业车间建设,切实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居民就业率、村集体经济收益率,让“小车间”成为“大舞台”、发挥“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倡导文明新风,凝心聚力奏好“移风易俗协奏曲”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仇宝顺立足后方单位山东省民政厅的工作特色,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村红白理事会为载体,以深化移风易俗各项行动为抓手,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着力遏制农村丧葬事宜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实行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在全村范围内逐步形成了破除陋习、崇尚文明、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宣教并重,彰显乡风文明新风尚。为让“移风易俗、节俭养德”的新风吹进群众日常生活中,仇宝顺打造了“玫润清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闫楼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发放明白纸、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行》文艺演出,让移风易俗寓教于乐、深入人心。同时组织群众签订简办承诺,截至目前,400户在家村民全部签订承诺书,219户不在家的村民由邻居告知签订电子承诺书,实现全覆盖。

依托载体,优化移风易俗新路径。为切实推动丧事简办,他盘活红白理事会职能,对全村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研究制定《闫楼村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简办标准,严控大办酒席,严禁一家有事全队参与吃喝的陋习,提倡不用烟酒;严格落实火化政策,杜绝装棺再葬并行,取消抬棺习俗。为方便喜事新办,仇宝顺在闫楼村成立了定陶区首个新时代文明礼堂,免费提供登记、新人庆典活动。闫楼村因此被黄店党委政府定为移风易俗推动工作经验村,被多家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管治齐抓,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形成长效工作机制,针对红白理事会成员,仇宝顺每月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会议,加强成员培训,实行“谁所包网格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丧事简办的村民,凡是遵循移风易俗要求、按照村红白理事会规程办的,村集体对户里丧葬火化费1000元以内的给予全额报销,进一步减轻村民负担,引导树立丧事简办新观念。同时在新时代文明礼堂开展“孝德人物”“好媳妇”“移风易俗示范户”等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子女在老年人生前给予更多关爱和照顾,尽孝报恩;料理老人后事时,文明节俭,倡树新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四化”闫楼,尽职尽责奏好“宜居乡村共鸣曲”

为响应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号召,仇宝顺大力推行畅通化、美化、亮化、文化“四化”行动,带领村两委全面打响建设施、提村容、建阵地的攻坚行动。两年来,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和后方单位补助资金,硬化村内道路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85盏、修挖排涝沟1907米、排水涵洞20座、过路桥涵洞2座、打造排涝提水站1处、新修村内下水道排水工程4520米、新修道路两侧路肩9600米、坑塘治理3000多平方等,极大完善了闫楼村生活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生活环境,切实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仇宝顺还将基础项目实施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工作相结合,立足群众需求,修建2000平方米新时代慈善广场以及儿童乐园、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亮点工程,为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基础设施保证。定期邀请大平调剧团依托慈善广场开展主题多样的文娱活动,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和新时代文明观念。同时建设服务阵地,做好、做细各项工作,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闫楼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红色书屋等阵地,让村级阵地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首选地。闫楼村村民纷纷表示,“多亏了仇书记,现在村里的路更好走了,灯更亮了,下雨天也不怕道路积水了,街道的环境也更美了,更重要的是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对我们也更放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的第一步;心中想过无数次,不如挽起袖子干一次。两年多的驻村工作以来,作为第一书记的仇宝顺始终坚持“万事民为先”的工作追求,秉持“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的工作信条,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工作信念,辛勤工作,攻坚克难,用实际行动推动闫楼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奏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闫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