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讯,昔日万亿帝国中植集团正式宣布“暴雷”。

昨天下午,中植集团在小 程序发布了一份致歉信,称中植集团相关产品陆续发生实质性违约,向投资者道歉。

中植集团坦言,经过初步尽调,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1年掌门人解直锟去世后,这艘万亿帝国巨轮变局不断,也曾尝试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努力扭转经营困境,但残酷的现实说明,自救措施成效不及预期。

资金窟窿约有2200亿元-2600亿元

在致歉信里,中植集团概括了实控人解直锟离世至今,中植集团的内部情况。同时也透露,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但由于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

也就是说,其资金窟窿最高达到2600亿,最低也需要2200亿才能堵上。

不过,中植集团还表示,由于集团资产体量庞大,产业分布复杂、经营主体和项目主体众多,大量代持企业资产、关联融资及对外担保事项还须进一步延伸审计进行核查确认,最终资产负债状况可能还会根据核查情况予以调整。“我们将理清历史脉络,对于可能存在的侵占集团和投资者利益的行为零容忍,一经发现和证实,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分一律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并追回相关财产。”

成立于1995年的中植集团,巅峰时期控股或参股横琴人寿等六家持牌金融机构、中植国际等五家资产管理公司、恒天财富等四家财富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却为何走到如今的地步?

正如中植集团在信中开头所言,“2021年12月18日,中植集团实控人解直锟先生猝然离世。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员先后脱岗或者离职,加之集团及旗下企业高度依附于原实控人决策,导致内部管理面临失效状态。”

中植集团的金融势力板块频频后退,情况每况愈下早就有迹可循。

2022年1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四合一”,正式整合为北京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此后仅有一家公司旗下基金销售牌照保留,其他三家被予以注销。

短短5个月后中融基金被挂牌出售。挂牌近9个月后,直到今年2月7日,上市券商国联证券称,拟收购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中融基金51%股权。此外还将收购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手中持有的中融基金49%股权。即国联证券预计斥资约30亿元100%控股中融基金,获取绝对控股权。

中融基金是“中植系”金融板块中的一部分,其大股东中融信托是中植集团的核心融资平台,第二大股东上海融晟也是“中植系”控股企业。

今年6月,“中植系”再失一子,ST宇顺控股股东中植融云、中植产投拟将部分持有的27%股份转让给上海奉望实业有限公司。

8月,有消息传出“中植系”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的理财产品相继停止兑付,关乎2300亿债券权益,涉及15万名高净值投资人(300万以上的投资者)、近5000家企业客户,以及各路业内人士1.3万人,引起市场强烈关注。

随后有关“中植系”溃败的消息甚嚣尘上。当时“中植系”的对外口径是定融项目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还没到资不抵债的程度。

10月,经纬纺机罕见成为非亏损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

经纬纺机既没遭立案调查,也没出现亏损,财务指标甚至超过大部分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近亿元却选择主动退市,给出的原因仅是“经营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外界普遍认为是旗下的中融信托出了问题,而大约在20年前,“中植系”就已掌舵中融信托,并一步步将其变为庞大体系的核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中植集团自身,还是外界的观点都普遍统一,那就是“中植系”暴雷的根本原因在于灵魂人物掌舵人解直锟的离世。

曾是恒大、世贸们背后的金主

20世纪80年代,解直锟所在的印刷厂经由他手扭亏为盈,此后他又开始经营面食厂、服装厂、储木厂、水泥厂和养殖场。并靠收购部分国有不良资产,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

1995年4月,解直锟以5000万元注册成立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当时主要从事造纸材料经营,这是中植集团的起点。

1991年,海南地产热以极强的边际效应冲击了福利分房制,商品房时代来临。1997年,中植企业集团开始涉足地产开发,同时进入公路、水利等基建领域,逐渐走出东北。

本世纪初,中植企业集团开始进军金融业,成为国内知名的民营资本集团,以中融信托、四大财富公司等核心平台为融资端,在矿业、融资租赁、新能源等产业广泛布局并通过频繁的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套现。

2018年开始,房企加速扩张但融资渠道受限,手握天量资金的“中植系”自然是不可多得的“金主”。

回顾“中植系”的发家历程,地产收购是绕不开的话题。

2020年4月,“中植系”以33.12亿元接盘中弘股份“地标”烂尾楼中弘大厦。

2021年7月,“中植系”旗下卓睿物业斥资16.45亿元竞得世茂工三项目,这个项目的前苦主是贾跃亭。彼时解直锟计划,在北京东三环至东四环,打造“三里屯+CBD商圈”的超级综合体。

此外,贾跃亭的乐视大厦也是“中植系”花5.7亿元买走;而上海陆家嘴明城花苑、天圆祥泰大厦也是被“中植系”收入囊中。

这段时间被监管质疑炒作股价,狂蹭热点的皇庭国际,在2019年也受到过“中植系”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买买买,“中植系”也乐于对房企给予援助。

根据中房报统计,2016年,恒大宣布91亿元收购万科4.68%的股权,背后得益于解直锟的大力支持。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2016年,“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托为恒大发行了超过10款信托产品,提供了资金支持。

也是在这两年,“中植系”对上市公司奉行“二股东战略”,通过中融信托等平台撬动资金杠杆,充当输血管道,再以二股东身份推动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并通过参与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得投资收益。在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下,“中植系”曾触碰中南文化、*ST宝德、大名城、康盛股份、凯恩股份、准油股份、美吉姆、法尔胜、达华智能、荃银高科等20多家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中植系”旗下中海晟融设立35亿元基金,收购佳兆业位于深圳南门墩城市更新项目51%股权。彼时佳兆业复牌不久,颇有“雪中送炭”的意思。

坊间有说法称,“中植系”在房地产圈最“铁”的合作对象是世茂,通过中植创信投资这个平台与世茂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万亿“中植系”风雨飘摇

很长一段时期里,解直锟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传说般的存在。与曾经闻名资本市场的其他资本谱系不同,“中植系”显得更为低调而隐秘。解直锟身上有多个标签,“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胞弟”……

但这一切都在2021年12月18日戛然而止,61岁的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植集团发布的《关于成立解直锟同志治丧委员会的通知》中,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是解直锟治丧委员会的委员。博纳影业CEO于冬、陈凯歌、陈红等娱乐圈名人皆在列,治丧委员会成员名单有解直锟多位家属,其中包括妻子毛阿敏,解姓人员中有解植春、解植秋,解子征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熟悉“中植系”的人认为,虽然刘洋(解直锟外甥、中融信托董事长)能力很强,但终究替代不了解直锟。解直锟离世不到两个月,“中植系”就失去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实控权。除了上市公司版图生变,“中植系”在人事层面也变动不断,有高管提前离职、或被调查,也有核心人员先后脱岗或者离职。

当年解直锟溘然离世后,外界纷纷担忧万亿“中植系”何去何从?可能谁也没有料到会走到如今这个局面,在房地产信托违约后遗症蔓延的当下,“中植系”的前路,显得愈发风雨飘摇。希望中植集团的“集团所有在岗人员将继续坚守岗位、履职担当,做好现有资产的有序运营,对于不良债权,应追尽追,应收尽收,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不会成为一纸空话。

全文参考资料:
中国房地产报 《资不抵债超2000亿元!中植集团披露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
证券时报《中植集团向投资者致歉》
每日经济新闻《中植集团摊牌了!负债4200亿,15家上市公司“踩雷”》
《掌门人解直锟去世 万亿“中植系”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