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通运营一年来,发送旅客突破700万人次(引题)

常益长高铁为湘中北经济发展赋能(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鑫 方大丰 通讯员 蔡震

截至11月22日,共发送旅客突破700万人次,高峰期每天开行80列,发送6万余人次……去年渝厦高铁益长段和常益段的开通运营(以下简称常益长高铁),让三湘大地形成高铁大环线。

广铁集团从组织和效率着力,加快沿线人员和经济要素快速流转。高铁让沿线人流物流周转更频繁,为助力湘中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串点成线,游客“引进来”

夜幕降临,常德柳叶湖畔的客栈外灯笼渐亮。迷人夜色中,42岁的李华在自家客栈回忆起当地的交通变迁。

“高铁让常德的游子切身感受到距离的变化。”李华记得,2000年,他从老家常德到广州读书,需要到长沙转车,从常德至长沙的火车要三个多小时,算上路上的接驳用时,从常德至长沙要大半天时间。

“现在去趟长沙,随时有需要随时走,无需规划行程。”高铁开通后,李华回到家乡,做起了民宿生意。现在,他一个月往返长沙常德两地20余次。

今年暑期,长沙理工大学40多名师生来到益阳清溪村,打卡清溪书屋,感受文学之乡的魅力。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的清溪村是作家周立波的故乡,被中国作协、湖南省作协列为文学创作基地。高铁开通后,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橘子洲头到桃花源里,从“山乡巨变第一村”清溪村到柳叶湖……常益长高铁的全线通车,让沿线旅游景点串联成线,为地方旅游经济产业添动力。

打通渠道,产品“走出去”

铁路的每一次延伸,都为沿线人民带来满满的幸福感。高铁开通后,农特产品卖出去更方便了,村民们坐在家中就能轻松挣钱。

常德桃源县汤家溪村曾是全县发展相对滞后的村落。常益长高铁投入运营后,这个紧靠高铁站的小山村一下子对接上了山外大世界,迎来快速发展新机遇。2023年春节,汤家溪村热闹非凡,村里仅年粑就卖出8万多个。村里还带头组建农产品销售点,村民自制的腊肉、腊鱼等,都成了走俏的“旅游商品。

“我们的腊肉很受人欢迎,手头的货都已经被预定,还有香肠、鱼、腊鱼什么的,我们自己都留不出来。”村民陈桂兰喜笑颜开。

“以前去全国各地参加茶博会,或者客商前来实地考察茶叶基地,交通很不便。高铁开通后,安化黑茶可乘着高铁走向世界各地,旅客也可乘高铁来领略益阳独特的文化气息。”在益阳从事茶叶生意的张寒感触颇深。

汇聚要素,产业“活起来”

11月8日,距离常德高铁站约18公里的经开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的17个项目总投资逾26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

交通的“加速度”,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升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长株潭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在高铁开通后产生的外溢效应愈发显著。据了解,常德和益阳的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产业,已陆续接长株潭同类产业的订单需求。

常益长高铁开通后,湖南高铁从单条线到成网、成环,把长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大湘西旅游圈“串珠成链”,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沿途城市带来巨大战略机遇。

对沿线地市来说,借助常益长高铁,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机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当其时。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