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高的山峰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最高处达8848米,某个手机品牌蹭了一波热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喜马拉雅山脉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在印度北部北的阿肯德邦,有一支60人的小队伍正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隧道内工作,该隧道长达4.5公里,这支队伍可谓深入腹地。

在2023年11月12日凌晨,北阿肯德邦的喜马拉雅山脉隧道内突然发生坍塌事故,该事故发生的位置位于该隧道4.5公里的中间位置。平时在隧道内的工作人员,一部分在隧道入口处维护设备,运输材料,另一部分则在隧道最深处开岩掘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故发生时,恰好避开了人员密集处,因此位于该隧道内出口处的工人立马逃出并向上级汇报情况。而在隧道内部的41名工人则被困在了迎头工作处。

开掘山体隧道是一项大工程,就印度发生事故的时间来看,工人作业应属于三班倒。发生在12日凌晨的事故,应该是12日零点班刚上班的工人。

工人在开掘隧道时一般都会携带一天的食物与水源,这才能够确保他们在10天被发现时并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如果按照我国的应急救援标准,开掘隧道也应设置应急救援设备,最起码的风源、水源、电源是需要保证的。隧道坍塌后,电源很可能被掐断,但是工人还有矿灯可以照明。另外坍塌的岩石并未完全压实,应存在漏风的情况,这样也能够给迎头工人提供可呼吸的氧气。至于水源,在山体内挖掘隧道时,隧道内一般是有山水流下来的,这个并不缺少。

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工人在里面的精神状态,以及在温度并不适宜的隧道内的身体情况。

工人被困后,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救援措施。但是在这种被困人员深入山腹的情况并不多见,紧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通风,如果隧道里面的风源管道没破损,则完全可以利用。掉落的岩石未压实也能够透风,但是这都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因此在救援的初期,应及时利用钻机向隧道深部打钻,建立可供被困人员呼吸的生命风源管路是关键。

在确保工人生命无忧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慢慢的将坍塌的岩石块等杂物清理出隧道,逐步找到被困的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隧道长度为4.5公里,坍塌面积如果过大的话,是很难实施有效救援的。因此首先确保工人能够生存下去,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好在11月21日,也就是工人被困的第10天,印度政府的救援力量,利用掘进机与钻探机输入长度约为53米的管道,给被困人员送去了热乎的饭菜。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喜马拉雅山脉隧道的坍塌长度大约为50米左右。如果按照图片中的人与隧道高度对比的话,那么该隧道高度至少在10米以上,那么坍塌掉落的岩石、泥土、混凝土与渣块的量是非常巨大的,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可进入清理杂物的设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那么清理杂物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

但是也可以集中力量针对坍塌巷道的某个方向进行重点清理,先清理出一个生命通道再进行后续的工作。但是在清理过程中就涉及到隧道的支护问题,毕竟发生隧道坍塌,就说明支护的强度与上浮岩层的压力,和侧部的重力并未达到力平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清理杂物,将导致隧道内部力的再次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二次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救援隧道内被困工人的同时,首先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这是关键性问题,与救护队员救人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也就说明事故发生地不具备救援条件。很多时候并非不救援,而是不具备救援条件,让活着的人冒险去救援不明生死的遇险人员,在事理上是说不通的。

另外,发生的隧道所处的位置也较为偏僻,印度政府救援时需要采用直升飞机等特殊工具,这就给救援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印度政府也表示,有必要时会向国际救援团队求救,也说明了此项任务的难度是极大的。

最后:无论如何工程项目,在开工前都需要制定项目的操作规定与安全技术措施,这是指导工人安全作业,确保工人生命安全的指导性纲领。因此在作业前应好好学习,在作业中应严格执行,在作业后应回头认真检查,各司其职,各就各岗,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下,扎实地做好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