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正式上人工智能普及课了。

这引得二年级的孩子羡慕不已,只能在食堂拉着校长的手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人工智能课?”

这一幕真实地发生在深圳南山区的小学。

在上三年级之前,孩子们只能通过学校社团来学习相关知识,但对他们来说,探索AI世界的速度,可以更快些。不难想象,在未来智识上,他们将是非常强大的一代。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来说,人工智能仍是一件较为遥远的事,不仅是硬件设施受限,师资上也存在很大挑战。如今,学校以及科技企业,都在为“少年强”探索更多的发展路径。

01

少年发明家

“张一山和夏雨是一个人吗?”在一个名为腾讯扣叮的人工智能教育软件平台上,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几个小学生在识别这两个演员的照片。虽然这两个人他们都不认识,但他们都觉得“这应该就是一个人吧”。

不过,软件出来的结果令他们感到吃惊——二者相似度才30%,并非同一人。

然后他们又开始判断另外两张照片——张一山小时候出演家有儿女时,以及现在的照片。学生们纷纷摇头说不是一个人,可最终的结果再次令他们感到震惊。

肉眼判断与机器识别的差距竟然如此大?体会到人工智能的强大后,这门课在他们眼里一下子就变得更加有趣起来:那么多神奇没有见识过,那么多未知也等待着被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想这么多年来,谁还没在小学的作文里写过自己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可大部分人最终离这两种职业都很遥远。不过,现在的“后浪”比我们上一代人似乎拥有了更多机遇。

他们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帮助下,学会了推理和审视,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解决那些他们所关照的问题。

比如麒麟小学的一位学生很喜欢芭比娃娃,但她觉得商店里卖的“会说话”的芭比娃娃价格还挺高。所以她有了一个创造性的想法——自己动手做一个。

仅依靠一己之力,她就完成了芭比娃娃从设计到制造的一系列环节,“核心技术”在于往芭比娃娃内置的一个小小录音机。

可仅仅是拥有一个会说话的娃娃,她觉得还不够。8岁的时候,她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给芭比娃娃做了一个小程序,让它能跟她进行简单的对话。

这位学生的想法也很灵动,“它问我‘你几岁了’,我就说‘我9岁了’,然后它再问我几岁了,我就乱编,说‘我1000岁了’。”

这样的自由创造,让她保持了不断的思考和活力。这位学生说,她都是用在校内和书本上了解的知识做了这个小程序。

还有一位学生是从北京转学到深圳的,在被问及两座城市人工智能课程的区别时,他表示在北京上的是校外的人工智能培训班,在深圳是在学校课堂上学的。“课程内容不一样,北京的学校里没有这个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深圳课堂上人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设计理念非常开放,一直在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创新。像上面这些“小小发明家”在学校有很多。

有的同学嫌国际象棋电脑对战模式不太智能,自己设计出对话小程序;有的因父母忙无法独自搞定听写,自己设计能调节节奏和语速的英语听写小程序……

这个年纪的孩子先天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把学到的新兴技术应用于生活当中,能实现各式各样具备实用能力的小发明。

这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的一幕:1984年2月16日,上海市展览馆,几个少年正在电脑前为观众进行演示。一位老人走到少年身后停住脚步,和蔼而坚定地说道,“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正是当年句话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如今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整个行业的焦点话题。

如今,巨浪面前的少年,正在抓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机会,而在未来,每一个如今看似微小的解决方案都会构成他们人生当中更大图景的一部分。

02

AI教育,从娃娃抓起

技术已经在改变儿童认知世界、适应世界的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于基础教育,未来教育的形态和组织方式将发生颠覆性的革命。

有关部门早已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必须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深圳这座“创新之都”也一直在探索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路径。今年7月发布的《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提出,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圳,61所学校已成为该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学校,麒麟小学、园岭小学、南山外国语小学等众多小学已将人工智能设为年级普及课程。

“我们这学期在三到六年级开始普及课程。那天我到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去看他们吃早餐,一个孩子就拉着我的手问,‘校长,我们什么时候上人工智能课呀?我们很喜欢上人工智能课。’”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校长易伟湘回忆。

这所学校在深圳颇具特色,从2001年建校开始就专门注重科技这块。在易伟湘看来,前期的科技特色打造为人工智能成为通识课程奠定了基础。早在国家和地方他们出台这样的政策之前,麒麟小学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相关的兴趣社团,比如智慧家居、欢乐制造等等。

麒麟小学的一位科学老师对相关教学也颇有心得,“引入科学人工智能课,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活动对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来讲,改变还是比较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改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课的内容是科学信息课的一个拓展延伸,这样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就更加的深入深刻。另一方面,他发现有些学生原来不怎么喜欢科学这门课的,但通过人工智能课的学习以及一些活动的开展,他们设计制作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参加各级各类的科技活动,建立起了自信,甚至对科学课这门课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校长张祖志也有着同样的感慨,“人工智能这个时代的到来,为我们教育其实是赋了能,对我们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同时也倒逼着我们要进行这种变革。”

张祖志进一步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一个是信息化,另一个就是个性化。

现在我们提倡教育要优质均衡,将数据化和个性化跟它放在一起,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命题——怎么样利用信息化助力教育个性化,实现教育的最大公平。这便是学校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的一个底层逻辑。

对于学校来说,在教学上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助力教育学模式的变革,然后让孩子能够真正的在数字素养得到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企业的赋能让他们更好地实施AI教育。

除了提供像扣叮这样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软件,科技企业在技术方面、师资培训和赛事运营上,也会为学校带来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扣叮编程界面

“像扣叮这一平台,功能比较齐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直观,登录也很便捷,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课程资源。”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党政办主任吴惠玲表示。

03

用新技术,为孩子构建童年

人工智能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面对这样的未来,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前沿的人工智能领域,高瞻布局、持续推进。

在深圳,我们看到腾讯为深圳市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供了人工智能教育方案,为学校、机构提供了底层技术能力支撑。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一直以来,腾讯教育给自己的定位都是数字化转型的助手。而“AI+教育”的方向,正是对教育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实时响应。

从2019年开始,腾讯教育品牌就开始涉足教育企业、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赛道。目前,腾讯已经在智慧校园、科研协同和教育AI三个方向上,为越来越多的学校与机构提供技术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正在用腾讯扣叮学习AI

从战略定位来看,腾讯想要借助云+AI+连接,协同生态伙伴,做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助手。云技术、AI以及生态正是腾讯做教育的优势所在。

从最基础的平台使用效果来看,一方面,腾讯能为老师提供更专业的体系课程内容、教学管理工具、自动化学情分析等功能,有效帮助老师降低教学门槛。

比如在混合式教学创新方面,近几年,腾讯自研的在线会议产品腾讯会议帮助全国超过9400万师生快速开展线上教学。现在,腾讯会议还在持续迭代创新功能,结合AI能力,进一步丰富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

智慧教室扫码

另一方面,它以游戏化、智能化等能力,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学生提供AI实训平台,丰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助力教育个性化发展。

目前,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已经全面启动了人工智能普及教育项目,一些东中部城市也不甘落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依靠连接优势,腾讯能像它的其他产品那样,支持教育产品广泛触达到各个层面——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账号,便可以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各前沿领域的应用,以此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平普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正在用腾讯扣叮学习AI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钟柏昌教授指出,缺少易用适用、与时俱进、动态更新的技术工具和环境,科技教育就容易陷入一潭死水、停滞不前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教育离不开产教融合,它需要科技企业的深度参与。

在剧烈的国际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家强化了对自主可控信息技术的需求。因此,我国头部信息科技企业,更应该勇立潮头,在数字中国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承担好自己的社会和教育责任,培养真正迎合时代发展的未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