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良玉六岁的时候,她的邻居家被盗了,多方寻找都没有结果。然而,秦良玉却通过观察和推理,准确地指出了盗贼的身份,显示出她的聪明才智。

在她小时候就开始偷偷地学习武艺,表现出对武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她经常在绣楼上停下针线活,目不转睛地看父亲和他的兄弟们练武,用心地记,有时还跟着练几手。晚上,她会在院子里持枪舞剑,打拳练功,疑难之处则向大哥、二哥请教,她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练得一身好武艺。

秦良玉的父亲是明朝末年的岁贡生。是一个文武双全、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幼好学,擅长兵法,对军事策略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明朝末年的混乱时期,他深刻认识到现状,积极教育子女要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即要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能力。正是受父亲的影响,才有了他们后来的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良玉和他的丈夫马千乘是在一次比武招亲中认识的。秦良玉和马千乘对战了起来。秦良玉本不想参加比武招亲,但是她看到马千乘的表现后,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于是便故意输给了他。之后,秦良玉和马千乘便顺利地结为夫妻,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马千乘是明代隆庆二年进士,广东按察使。他出生于嘉靖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字国良,号映台。贯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今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人。他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车驾司员外郎,郎中,广东按察司佥事,四川布政司右参议,湖广按察司佥事,广东布政司左参议,广东按察副使,官至广东按察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因染上暑疫,又因接待不恭,得罪了明朝派来监军的太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诬陷投入狱中。在狱中,马千乘得不到治疗调养,最后病重而死。

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按照土司继承制度,父死子袭、子幼则妇袭。马千乘死后,秦良玉作为马千乘的妻子,有资格继承丈夫的职位。但是,由于当时朝廷对于女性能不能担任土司职位存有疑虑和偏见,秦良玉并没有立即被任命为石柱宣慰使。

然而,在历次战役中,秦良玉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实力,逐渐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朝廷决定授予秦良玉“石柱宣慰使”的职位,让她成为石柱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率领的“白杆兵”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击败敌人,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白杆兵是明朝末期由西南毕基卡人(土家族人)组成的特殊兵种,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女将军秦良玉为抗击外敌而训练的军队。他们的主要武器是一种特殊的白杆枪,因此得名白杆兵。这种枪是将结实的白腊树(也被称为白木)制成,上面配有带刃的钩,下面配有坚硬的铁环。这种兵器和他们的战术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赠秦良玉》《平台赐诗》《再次赠诗》《三赠秦良玉》。

秦良玉在明朝末年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杨应龙与明政府的关系逐渐恶化之后,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前去平叛,马千乘率领军队与敌人对峙。然而,敌人趁夜偷袭,形势十分危急。秦良玉不放心马千乘独自应战,便请求率领自己训练的白杆兵前去助战。

在战斗中,秦良玉观察到敌人虽然声势浩大,但行动仓促,而且进攻时不是按照常规的战法进行有序的进攻,这让她开始怀疑敌人的真正意图。她分析道,敌人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因此这很可能是声东击西之计

于是,秦良玉决定暂时不与敌人正面对抗,而是采取守势,等待时机。她命令士兵们加强防御,同时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不出她的预料,敌人在进攻时没有采取任何战术,只是一味地猛攻,很快就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此时,秦良玉果断下令反击,白杆兵们从正面和侧面同时发动攻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敌人见势不妙,纷纷败退。秦良玉率领白杆兵一路追击,将敌人赶出了播州地区。合酉阳土司大破金筑等七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抗击清军: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马千乘因涉嫌科场舞弊案被发配到永昌。天启元年(1621年),秦良玉与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一起前往云南平叛,途中遇伏兵,她挺身而出,假扮成当地妇女,代行夫职,指挥若定,一举击败了清军。

3. 奢崇明之乱:天启六年(1626年),四川巡抚曾可才募兵御贼,秦良玉率领五百精兵协助平叛,并与丈夫马千乘合力挫败了奢崇明的进攻。

叛乱从天启元年(1621年)持续到崇祯二年(1629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导致百余万人死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奢崇明于天启元年九月在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二月起兵,进围贵阳两百多天。战争中,四川巡抚徐可求、贵州巡抚王三善等战死,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4. 张献忠之乱: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地区发动的一场战乱。这场战乱与大旱、大饥、大疫等自然灾害密切相关,导致四川人口大量减少。据史书记载,大旱大饥大疫使得“大西政权”统治下的四川人口锐减,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

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攻占四川南充,并准备攻打重庆。秦良玉率领部队连夜奔赴前线,与张献忠部激战三日,最终大败敌军。同年,张献忠再次攻打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秦良玉和马千乘联手将其击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保卫京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陷襄阳后,挥师北上直逼北京城。秦良玉率领一支女兵队伍主动请缨,赶赴京师勤王护驾。她带领着五百名女兵与男兵一起奋勇杀敌,成功地保卫了京城的安全。

勤王之战中,秦良玉与其侄子秦翼明散尽家财,捐资裹粮,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

6. 勤王之战: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期间,曾多次进行北伐,试图消灭边境的蒙古势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明朝军队在北伐中屡次受挫。

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亲自指挥军队攻打蒙古军队。他选择了土木堡作为决战地点,可能是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是明朝军队的胜利之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秦良玉与其侄子秦翼明散尽家财,捐资裹粮,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顺治五年,75岁的秦良玉寿终而死,享年75岁。与她的传奇经历一样,她死后的墓葬也具有传奇色彩。迄今为止,在渝东一带流传着秦良玉死后同时发了48道丧、分别葬在48个地方的48座陵墓。其中一支送葬队伍赶赴秦良玉老家忠州下葬,其余送葬队伍在石柱境内。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明史》卷二百七十,专门为秦良玉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