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位于江苏常州专注于新能源电气连接、保护和智能化技术领域,专业提供光伏组件接线盒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位于“新能源之都”的常州,这里不仅有比亚迪、理想两大新能源车企在此设厂,更是聚集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等明星动力电池企业,公司是否能够为常州再增添一个光伏新能源企业名片,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仔细研究了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发现存在如下不少的问题。

01多家客户入股公司,交易公平性存疑,恐涉利益输送

公司的客户TCL中环的关联方、华能集团的关联方、赛拉弗的销售人员控制的苍龙科技均参股发行人。厦门TCL、天津中环、天津晟华(以下合称TCL系股东)合计持有公司3.19%的股权,报告期内,公司对TCL中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029.56 万元、6,725.05万元、12,273.32万元和7998.60万元;海宁华能、海宁慧仁(上述公司合称华能系股东)合计持有公司1.15%的股权,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与江苏华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00万元、392.68万元、417.60万元;2022年4月,常州苍龙通过受让股权成为公司股东,常州苍龙由赛拉弗中国区销售总监范毅控制,其持有公司0.42%的股权,2020年至2022年,公司与赛拉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65.05万元、931.43万元、2,182.23万元。上述数据均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向股东客户销售收入在逐期快速提升,严重依赖来自于股东客户的销售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表为公司2023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70.63%,其中公司股东TCL中环为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为7998.60元,占比为19.31%,实际上第4大客户Maxeon为TCL中环的联营企业,TCL中环为其股东,并向其委派了董事,如果加上Maxeon的3748.11万元,实际上公司2023年上半年向TCL系共销售金额合计为11746.71万元,超过第一大客户A,销售占比为28.16%。2022年TCL系销售收入合计为16943.59万元,销售占比为32.47%,几近三分之一,亦是超过客户A,是公司2022年第一大销售客户,再加上2020年TCL也是第一大客户,由此可见,公司销售严重依赖持有公司股权的TCL系客户。再加上华能系和赛拉弗两个股东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将更加可观。

报告期内,境外客户A除2020年为公司第四大客户外,其余时期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报告期内公司对其销售金额合计为39792.7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总销售金额的比率为28.79%;境外客户B是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第三大客户,两年对其销售金额高达3748.43万元,但公司拒绝向公众披露具体企业名称,但客户A和客户B是否亦为中环系、华能系或赛拉弗在境外的子公司或为这些股东客户关联企业?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审慎的角度出发,我们有理由怀疑其是公司的关联企业,否则公司为何欲遮还羞,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犹抱琵琶遮全面?

做光伏的投资者都清楚知道,中国的光伏产业真正做到全球主导,生产全球76%的多晶硅、96%的硅片、83%的电池片和76%组件。从招股说明书中隐约看出公司境外客户A是光伏组件生产商,但2023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前十名都是中国企业,但公司报告期最大客户偏偏是境外客户A,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招股说明书和问询函通篇充斥着“已申请豁免披露”的字眼,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讲,这些都是信息黑洞,投资者有权利知晓这些关键信息,而详细披露这些信息也是公司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02公司毛利率高出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值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32%、26.87%、26.82%和25.84%。而同期同行业上市企业包括通灵股份、快可电子、谐通科技和江苏海天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0.83%、13.55%、17.99%和19.19%。公司报告期毛利率分别高出同期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0.51个百分点、13.32个百分点、8.83个百分点和6.65个百分点。公司除2020年毛利率低于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外,其余时期均大幅高于同行业上市企业毛利率平均水平,尤其是2021年,竟然高出13.32个百分点,几乎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解释说毛利率大幅高出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客户A接线盒毛利率较高所致。但公司拒不披露客户A的名称,投资者有理由怀疑客户A是公司实控人或其他股东掌控的境外企业,纯粹就是为利益输送而设立,为公司IPO立下汗马功劳:拉高收入的同时,给予高毛利,同时提升公司IPO的估值,截止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为3.9亿元,但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7.2亿元,是公司净资产的1.85倍。公司保荐人及会计师有没有去境外核查客户A的库存情况?有没有核查客户A的终端用户签收单及银行回单?即要核查客户A是否将这次自公司采购的产品真正售出,价格这么高,是否形成呆滞库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公司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约为710.49万元、1119.03万元、1907.78万元和1444.26万元,虽然研发费用走高,不过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逐年走低,分别为4.75%、3.77%、3.66%和3.49%,可以看出,公司报告期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

而同行业上市企业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1%、3.79%、3.76%和3.79%,除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高于同行业上市企业外,其余时期均低于同行业上市企业平均水平。

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可能预示着公司在研发的投入上第一不够重视,第二金额也显单薄,比如通威股份,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146444万元,是公司同期研发投入的77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以后的光伏行业,将是强者通吃,再以通威股份为例,其产能是光伏上游行业硅料的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世界第一,光伏组件世界前八,不排除其向光伏接线盒行业发展,如果公司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忧患意识,发展前景将会是十分黯淡的。

04公司存在多处内控不规范行为

报告期内,公司第三方回款金额分别为19.16万元、1,463.91万元 、246.52万元和33.09万元,第三方回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13%、4.93%、0.47%和0.08%;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使用个人卡收款,以及支付工资、费用的情况。公司个人卡账户的资金来源为收取部分废料收入,支出用途主要为发放奖金、离职补偿金、转至实际控制人账户或公司账户等。其中2020年存在个人卡收款188.66万元,个人卡支付201.54万元;2021年个人卡收款190.50万元,个人卡支付218.4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票据找零情况,即公司支付给供应商的票据金额大于应支付的货款金额,供应商将多收取的部分通过小额票据予以退还,其中2020年至2021年发生票据找零合计金额为432.10万元,2022年发生250万元;

2021年至2022年间,公司存在将资金拆借给股东陈锦鹏20万元,陈泽鹏67万元、张浩8万元和杨继华20万元,用于个人理财、个人消费、购房和支付利息等个人用途。

2021年第三方收款竟占公司收入比率高达4.93%,联想到个人卡收付款,这基本上就是公司存在两套账的证据,通过第三方收款和个人卡收付形成账外循环,容易滋生腐败、偷逃税款、行贿受贿等温床,也容易成为实控人的钱袋子、小金库等,从而侵犯中小股东利益

票据找零极易让投资者怀疑交易是否为真实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是否缺乏前手客户背书等违规票据法行为;公司拆出资金给股东和高管,用于个人支出等关联方行为,更是涉及抽逃资金,违规借出资金,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等违规行为。

上述内控不规范情况俱是违反相关规定的,即便是平时也是不应该出现的,更何况是公司在申报IPO时期,大规模集中且频繁出现财务违规情况,说明公司内部控制是不完善的,这让投资者不禁怀疑,公司的主办券商申万宏源、会计师立信是如何辅导并审计的?这样的内控是如何给予信赖的?有没有扩大实质性测试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