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韩建文

食材供应链就是连接田间地头到食饮餐桌的能力,近期,先后有多家食材供应链企业获得新融资。证明目前餐饮行业的资本重心从消费端到生产供应端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家B2B食材供应链企业获投融资

11月初,B2B食材服务商“时食链”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多家投资机构联合投资。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入供应链数智化系统打造、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及江浙沪生产集配中心的建设。

无独有偶,也是前不久肉羊食品供应商“壹起扬食品”宣布完成约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长春越达科技产业园投资。而在上个月以B2B食材供应为主业的“乐禾集团”完成了数亿元F轮融资,由广东省政府下属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基金及和智投资领投,粤茂基金、白云金控及广州产业投资基金跟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餐饮消费端的投资寂寥,生产供应端的投资热度如此之高实为罕见。如今,餐饮供应链这块蛋糕正在被疯狂瓜分,比如一年融两轮的时食链瞄准北京云南食材供应市场,早在2014年起在该市场的占比就达到70%,目前时食链已相继在云南、北京、河北等地建成区域性集配中心,在河北省高碑店市建成占地15亩的农产品加工厂及区域集配中心。其主营即食冷链食品的江苏泰州工厂预计于2023年底投入使用,主营沙拉净菜的北京昌平工厂、主营常温酱料和FD冻干食品的河北衡水工厂预计于2024年年底投入使用。

而壹起扬食品则是一家专注于肉羊品种改良及商品羊饲养的企业;乐禾集团以B2B食材供应服务为核心,有净菜加工、冷链物流、餐饮管理、中央厨房、食品科技产业园等在内的多产业布局,在资本的助推下已经在全国布局数百家分子公司。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表示,资本对纯餐饮的投资兴趣下降,对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以及具备食品属性的新餐饮更感兴趣。

投资供应链火热背后是食品工业化加剧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产业不断发展,餐饮连锁化和食品工业化的趋势不断加剧,上游的供应链企业纷纷浮出水面。资本市场对供应链企业的青睐,反映的正是餐饮连锁化程度的提升和食品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今年4月份2023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公布的数据,从2018年到2022年五年时间内,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2%提高到19%。这与美国等市场50%以上的连锁化率相比仍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资本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业内人士表示,餐饮上游的供应链企业主要负责食材、配料等物资的采购、储存、加工和配送等环节,这些环节的优化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餐饮业的效率和品质;其次,相比直接投资餐饮终端,投资供应链企业具有更为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这是因为供应链企业在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和配送等环节的管理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规模效应,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收益。同时,由于供应链企业的业务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分散投资风险;此外,多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如在今年7月,成都印发《成都市美食产业(绿色食品)建圈强链十大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在优质食材畅链行动上,引聚一批海内外食材供应链管理及配套服务企业,引导餐饮企业延长产业链,做强供应链,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餐饮B2B企业对于餐饮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这些企业通过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帮助餐饮企业解决采购痛点,弥补上游供应商的配送短板,实现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时,他们依靠数字化系统,提供更加便捷的采购体验,满足餐饮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国内餐饮B2B领域至少发生了18起投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40亿元人民币,涉及的公司包括时食链、微团餐、冻品码头、靠谱数科、鲜沐农场、锅圈、奥琦玮、鲜沐农场、望家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