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翰林院与传统科举制度密不可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清代,皇帝不仅非常看重翰林官,对翰林官员也会给予非常丰厚的待遇。清朝时期,浏阳仅有两名翰林学士,一位为“仁贵镇”,而另一位就是我们的邹氏二甲进士“邹焌杰”。

邹焌杰,原名见龙,字有耀,生于嘉庆八年,世居浏阳北乡托塘里。为道光二十年进士,殿试第二甲第十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提到邹焌杰,最知名的当数他的高洁品行。邹焌杰在任御史期间,为民请命,刚正不阿。凡是有违背伦理纲常、残害国计民生的,他都毫不隐瞒,一一上报。

在当时,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贾桢的母亲离世,按理来说,贾桢应离职并回乡守孝三年。

但贾桢并未按期离职,这违背了当时的孝道礼制。在众人畏畏缩缩之际,邹焌杰不惧权贵的威压,直言上报,弹劾贾桢。其刚正不阿的态度与不畏权贵的精神受到世人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浏阳县志对邹焌杰的记载)

国藩挚友,情谊不渝

鲜为人知的是,邹焌杰与晚清名臣曾国藩是挚友。他们乡试同年,后又一同赴京赶考,在翰林院共事良久,情谊深厚。据《曾国藩日记》所载,曾国藩曾与邹焌杰,之后又在日记里忏悔,认为下棋是不务正业、虚度时光。

但之后又心痒难耐,与邹焌杰再此对弈,之后又在日记里自责,“明知旷工疲神,而屡蹈之,何以为人!”明知下棋是虚度,还屡屡再犯,怎么能好好做人呢!现今读来,颇为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曾在邹母刘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寿时写序祝寿,在序中祝福、赞美刘氏,同时也不忘夸赞邹焌杰。三篇寿序跨越了整整三十年,也贯穿了邹、曾二人的后半生。在曾国藩的书信中提到,邹焌杰曾欠他“千金之债款”,但却念及邹焌杰生活困窘,一直未向其索要。二人情谊深切,可见一斑。

淡泊隐逸,孝心纯笃

因为直言上谏,邹焌杰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在御史任期满后,她就被下调为广西浔州府知府。

邹焌杰不想再受官场的纷扰,干脆请求退休,回到家乡浏阳侍奉母亲,并搬迁到邓家冲村,在那里修葺房屋、种植树木、供养母亲,并将宅邸取名遁嘉山庄,有遁世隐逸之意。

邹焌杰虽生活简朴,但他深知母亲养育有恩,每值母亲大寿,他都会操办一番,邀请亲朋好友来为母亲祝寿,可见其孝心赤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焌杰不仅是敢于直言上谏、为民请命的好官,也是怀有一片赤诚的孝子,同时他在书法、绘画上也颇有造诣。邹焌杰正是邹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实证,邹氏有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他的刚正不阿,孝心纯笃、情谊不渝值得我们颂扬和学习,在这种优秀模范的带领下,邹氏家族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