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睡眠健康纳入主要行动指标,以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随着康养行业的发展以及大家对睡眠健康的逐渐重视,睡眠监测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除了需前往医院才能进行的传统PSG多导睡眠监测,智能睡眠监测仪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睡眠问题、守护睡眠健康的新选择之一。

智能睡眠监测,以科技创新赋能睡眠健康产业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睡眠监测设备市场发展迅速。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全国慢性病患者也不断增加,以及大家对睡眠健康问题日趋重视的大背景之下,市场上对睡眠监测设备的需求日趋释放。睡眠经济的蓬勃发展,让睡眠监测市场迎来新的消费热点,消费者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睡眠监测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产品品质、产品性能、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等等,都成为睡眠监测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睡眠监测产品众多,但还是有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并不高。面对众多品牌产品,如何选择出价格合适、性能好、能满足不同场景个性使用需求的产品?不同睡眠监护仪之间性能、监测原理都有哪些区别或优势?……这些都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遇到的难点之一。

谁才是睡眠监测“天花板”呢?今天,睡小宝就市面上常见的三种睡眠监测产品类型,为大家进行科普测评。

毫米雷达波

毫米雷达波可以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探测到人体呼吸心跳、体动等信号,以往常见于活动物体的检测,目前也被应用于睡眠监测领域。但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对于睡眠过程中需要监测更精细的生命体征数据时,特别是需要做到及时预警的场合,毫米雷达波并不适用。比如其对于睡眠过程中身体出现体动、翻身或当心率/呼吸率快速变化时,会出现生命体征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捕捉的情况。

另外,在对毫米雷达波睡眠监测设备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受限于其检测原理,毫米雷达波无法准确限制监测范围,所以会出现当使用者站在床边便开始生命体征监测,无法准确区分人在床上还是床边,所以无法实现离床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体看来,毫米雷达波更适用于封闭空间内的跌倒监测,但不太适用于睡眠期间的生命体征监测。同时,目前毫米雷达波类设备的市场售价也普遍较高;且使用前需将雷达波收发器安装在床头,对准人体,暴露在外面,对一些注重隐私的老人不太友好,甚至可能遭到破坏,售后维护成本较高。此外,老人长期暴露在高频辐射之中,会有健康方面的担忧。

压电传感

相较于毫米雷达波,压电传感原理的睡眠监测垫/带更为常见。睡眠监测垫/带所采用的压电薄膜主要是可以在感受到人体心脏跳动或呼吸产生的微小形变时,获取到人体生命体征信号。一般情况下,以垫/带子的形式平铺在床垫上床单下方,睡眠时平躺后胸口正下方的位置,对放置位置的要求比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眠监测垫/带一般结构简单,有一定厚度,放在人体下方会有异物感;同时也容易移动,移动后就可能出现监测不准确的情况。另外,如果监测环境中存在电风扇、空调等外部振动源,也可能会干扰其对信号的处理,导致心率、呼吸率不准确。而且在测试中我们发现无法快速捕捉到异常的高心率和高呼吸率,易漏报误报。但相比于毫米雷达波来说,数据可靠性更高,能够识别在离床,具有离床报警功能,价格也更低。

生物振动波

区别于压电传感原理的睡眠监测垫/带,睡小宝智能睡眠监护仪主要采用的生物振动波传感原理,同时通过升级产品结构设计,让振动传感变得更稳定,无论是直接放在枕头下方还是隔着30cm厚度以上的床垫都能精准检测。而且体积更小,放置位置更灵活,没有异物感,不易损坏,维护成本更低。

区别于毫米雷达波传感技术,睡小宝智能睡眠监护仪主要通过探测人体心脏跳动或呼吸产生的微小振动信号,分离得出呼吸、心跳、打鼾、体动等生命体征信号。对心率、呼吸率的实时监测可以达到3秒/次的数据更新频率,同时支持高心率(>100次/分钟)、高呼吸率(>30次/分钟)检测。如夜间突发心率/呼吸率异常,能快速监测到,并发出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际测试中,睡小宝产品的监测准确度几乎与医疗设备保持一致,准确度相对更高,且误报率低。另外,整个睡眠监测全程安全无辐射,老年人也可以放心使用。相对于毫米雷达波和压电传感,生物振动波的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

总体而言,毫米雷达波更适合于封闭空间内的活动物体检测或跌倒监测;对于需要监测更精细的生命体征数据并提供预警功能的场景下,使用基于生物振动波检测原理的产品进行监测更为准确和可靠,且价格实惠,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能满足大部分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