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棨其人其事

钱棨其人其事

吴越钱氏是江南望族,钱棨的曾祖父是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钱棨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立志要走科举入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棨出生于乾隆八年,家庭条件优越,但他本人却不是那种天赋极高之人。根据道光年间的苏州地方志《元和唯亭志》的记载,说他“专志举子业,夜读率五更。应童子试,辄不利。”看来,钱棨更像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

大致从十三四岁开始,钱棨就开始冲刺科举考试,每一次都不顺利,但好在运气不错,在最基础的县试、府试两考中,都位居第一名。

乾隆三十一年,24岁的钱棨考中秀才,这个年纪在秀才群体中已经算是落后分子了。不过,钱棨同样胜在运气,他在院试中又是名列“案首”。

按照科举惯例,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夺得第一名的,称为“小三元”,钱棨应举之路固然艰辛,有了小三元这个头衔,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取秀才以后,钱棨向乡试发起了冲击,《元和唯亭志》中也记载了他的乡试经历,“后六试棘围不售,志益锐,文益纯,而境益困。至四十四年,始举乡试第一。”

明清时期乡试贡院周围都种植荆棘,以防止外人和靠近,所以所谓的“棘围”指的就是贡院。从中也可以看出,钱棨前后参加了六次乡试,直到乾隆四十四年才考中举人。不难看出,钱棨不仅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同时还是一个耐力型的选手。

乡试突围时,钱棨已是36岁了,说来也奇怪,上天一方面不让钱棨过于顺利,但另一方面又对他加以照顾,乡试中,钱棨仍是第一名解元。

钱棨会试的道路异常顺利,不仅一次性过关还夺得会元头衔,乾隆四十六年参加殿试时居然又是大魁天下,一举拿下状元,这时钱棨3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钦点日下旧闻考》的记载,钱棨殿试时被阅卷官排在第四名,按照这个名次只能取二甲第一,不太可能进入一甲。不过乾隆看过殿试卷之后,认为钱棨的对策比其他考卷更加严谨切题,于是钦点为一甲一名。

钱棨夺魁后举国欢庆

钱棨夺魁后举国欢庆

钱棨高中状元后,高兴的不止是他一个人,因为是大清开国以来首位三元,年过古稀的乾隆皇帝也放下架子,在金殿传胪当天,亲自作《御制三元诗》,其诗云:

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

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

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

载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

讵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

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隆此头一开,百官纷纷效仿,担任此次的会试主考官、时任内阁学士、清代著名的书法大家翁方纲,撰写《三元考》、《三元喜燕》等四首诗。京师士大夫无不踊跃唱和,成诗百余首,后来翁方纲将这些诗全部收在《三元诗集》中传至后世。

乾隆的御制诗和京师官员的诗文之后,全国各地的民间诗人也纷纷作诗纪念,一时间钱棨中三元之事迅速上了热搜,成了全国性的大狂欢。

钱棨的老家苏州更是亢奋不已,地方官不仅为他修建了三元坊,还把乾隆的御制诗刻碑树立在苏州府学中,据说乾隆还亲自作跋。遗憾的是,三元坊在1952年拓宽人民路的时候被拆,府学的中碑也在文革中被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棨的官远没有名气大

钱棨的官远没有名气大

钱棨夺魁后,按惯例授翰林院修撰。几年后,乾隆提拔他为上书房师傅,充当皇子皇孙们的老师。本来上书房师傅是一个很有政治前途的差事,因为下一代皇帝将在他的学生中产生。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六日,乾隆皇帝突然来到上书房突击检查皇子学业,不料上书房中竟空无一人,乾隆让人拿来登记册一看,发现整整七天,师傅和皇子皇孙们,竟然无一人到过上书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钱棨摊上大事了,乾隆盛怒之下,将上书房总师傅刘墉以及钱棨等革职留任,还专门下旨严厉训斥。

直到四年后,钱棨才被重新启用,任命为詹事府右春坊赞善,到乾隆晚年时才官至侍读。

进入嘉庆朝后,钱棨的仕途才进入快车道,无奈他的起点太低,其后数年都在各省担任学政,最高的官职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内阁学士是正二品官,按说也不小了,但钱棨只是领了虚衔,本职还是提督云南学政。正当钱棨要调回京师任职时,却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病,不久病故享年5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忘了说了,清代连中三元的共有两人,另一个是嘉庆朝的陈继昌。而包揽“六元”的只有钱棨一人,整个清代科举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