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3年初,人民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在北京京丰宾馆召开。时任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的关广富却没有想到,他在北京开会之际,自己的身份即将迎来巨变。

关广富去北京开会前,湖北省委已经和他谈过话,让他出任分管财贸工作的副省长。来到北京后,人民银行总行希望提拔他担任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

可是,这两个职务都与关广富无缘。据说邓小平同志大手一挥,认为关广富这样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不应该只担任副行长或副省长,还有更适合他的职位。

结果,关广富竟然在湖北省委书记和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年,创造湖北省委书记任期最长的纪录。

因为工作能力强、办事效率高,邓小平对关广富青睐有加。

1992年,88岁的邓小平视察南方时,还给关广富留下八字名言……

图|担任分行长时的关广富

一、在人民银行干出一番事业

1931年,关广富出生于黑龙江穆棱市。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关广富从小就养成不服输、不怕输的性格,这也体现在他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上。

因为青年时期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关广富的求学之路遭遇诸多波折,不过他始终未放弃自学。

十六岁时关广富投身革命队伍,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高中毕业后进入穆棱市财政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关广富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离开黑龙江,前往湖北省财政厅工作。

他先是从股长职位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并不太熟悉的财经领域不断深耕,取得许多重要成绩,这也为他迎来一次去湖北大学经济系函授的机会。

取得函授学历,在当时而言已经实属不易,换言之,关广富是一名年富力强,而且知识学问很高,又有大学学历的优秀青年干部。

时间一转眼就来到1972年,这一年对于关广富来说十分重要,刚满41岁的他调入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担任副行长。

对于现代人来说,能进入人民银行工作已经非常满足。当时,人民银行这个机构在省直机关比较受冷落,调到人民银行任职的领导,大多都被认为去“养老”。

关广富的前任副行长就是一位在延安时期工作的老干部。当时就有人劝告关广富:若想继续在我国财经领域有所成就,那就不要去人民银行担任副行长,倒不如继续留在省财政厅,将来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但关广富是一位非常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他到人民银行不是“养老”,而是雄心勃勃,要在这个备受冷落的舞台上干一番事业。

客观地说,关广富后来用实际行动履行他的这番诺言。他在担任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期间,展现出优秀才能和进取精神。当时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太大作用,只不过是财政的附庸。

当时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余钱放到银行里,银行行长其实和普通出纳员的角色差不多。

到了80年代那个充满激情理想主义的年代,尤其是经济改革过程中,人民银行的作用开始凸显。那时并没有中央银行这个概念,国家同样没有一个明确的货币政策思想。

可在市场经济的涌动下,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各地银行已经开始发挥对国民经济重要的杠杆作用。

杠杆作用就是信贷资金从流动资本领域转向固定资本投资领域,银行业在很多领域取代国家财政,全面介入经济生活。

胡乔木同志于20世纪80年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按价值规律办事》的文章,这篇文章十分具有影响力,也是第一次提出要发挥银行的作用。不能像以前那样把银行当成出纳员,需要在经济改革中,让银行起到更多的杠杆作用。

图|深入基层的关广富

显示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这样一个金融业面临大变革、暗潮汹涌的时代,为关广富这样的政治精英提供宽阔的舞台,也赋予了他展现金融家才华的机遇。

当时担任副行长的关广富敏锐地察觉到银行在新时期所展现出的功能,他用极强的行动能力使得湖北省人民银行分行在相关金融活动中走在最前面。

能把一个省级分行工作弄得风生水起,这与关广富的开拓、不服输的精神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关广富担任湖北省人民银行分行长之后,使得原来比较保守的银行信贷业务充满朝气。以湖北监利县龚场信用社为代表的农村金融工作;以桥口办事处为代表的城市金融工作典型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这虽说不是关广富一个人的功劳,但至少和他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二、从正厅越级提拔到正部

因为关广富在银行系统内的工作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这令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得到升迁的机会。

1983年1月,关广富作为湖北省人民银行分行长前往京西北京京丰宾馆开会。这时,他突然接到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的电话,打电话的是一个陌生人,他自报家门称是湖北省委办公厅的一位处长,请关广富于今天晚上7:00务必要登上北京至武昌的37次火车,明天早上务必要到达武汉,这件事情非常重要。

关广富就这样匆匆从北京返回湖北,几天后关广富重新回到北京。当他再一次出现在京丰宾馆时,同事们赫然发现,他居然乘坐的是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后面还跟着一位英俊魁梧的军人,这位军人是中央警卫局的警卫员。

此时的关行长已经成为关书记,他刚刚被正式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第一把手,这次进京,关广富是要到中南海接受习仲勋和宋平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谈话。

根据后来关广富的回忆,他其实在前往北京开会之前,湖北省委已经找他谈过话,希望关广富出任分管财贸工作的副省长。因为关广富在人民银行工作多年,他一时还没有下定决心,到底应不应该脱离财经领域,前往湖北省委工作?

这件事情被人民银行总行得知,马上召开党组会议,希望提拔关广富担任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当时担任人民银行总行行长的吕培俭原先就是财政部副部长,他担任行长后多次到过湖北省调研,对关广富的能力留有深刻印象。

吕培俭为此去找中央当时分管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汇报。姚依林原则上同意关广富担任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但他让吕培俭去和中共湖北省委协商。

换言之。当时的湖北省委和人民银行总行都在争取关广富这个人才的留用。

对于关广富而言,他当时到底有着怎样的打算?按照如今一些网络文章的说法,关广富想换一个赛道,前往湖北省委工作,为当时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复兴做贡献。

可根据关广富本人回忆,他当时对于继续留任人民银行还是前往湖北省的工作都是“无所谓”,关键要看他夫人的态度。

因为关夫人患有风湿性疾病,她认为北京气候不好,还是希望留在湖北。事情到此基本上就没有悬念,关广富选择继续留在湖北,前往省委分管财贸工作。

事情远远没有完结。80年代,以胡耀邦为首的中央领导大力推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邓小平同志对此同样大力支持,他老人家不止一次地说过:老同志要发扬风格,把舞台让给年轻的同志。

按照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意图,省一级的领导干部年轻化要分两步走。首先,一把手先由一个年龄稍大的老同志过渡,分配一些年轻的干部逐步接班。

图|晚年关广富

按照中央这一部署,1983年,湖北省将由王全国同志担任省委书记。王全国于1919年出生,1938年参加革命,他还是湖北籍人士,此前曾担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是一位懂经济,同时具有进取精神的老领导。

王全国本人已经到达湖北省,就等着走马上任。这时,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给中央写信,建议:中央推行干部年轻化的问题上,不要分两步,完全可以一步到位选拔年轻干部担任省委第一把手,这样就能加快年轻化的步伐。

谭启龙表示自己愿意以身作则,提前退下来,把位置让给年轻的同志。

胡耀邦总书记接到谭启龙的这封信后,十分钦佩这位老同志的奉献精神。因为当时推行干部年轻化,主要困难和阻力来自部分老干部。现在已经有老同志自己站出来讲话,愿意退居二线,支持中央干部年轻化的战略,这如何不让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人大喜过望?

于是中央立即决定:各省、市凡是还没有宣布新班子的,一律暂时停止,重新考虑人选。

湖北省当时虽然已经确定省委书记的人选,但还是没有正式宣布,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的韩宁夫被再一次召到北京,中央明确要求湖北省委重新考虑,看看谁更适合担任省委书记。

这时只有52岁,年富力强,且有知识、懂经济的专业干部关广富,便是新一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最佳人选。

当时中央领导同志(一说是邓小平)立即拍板,就让关广富担任新一任湖北省委书记,同时决定将已经到湖北的王全国同志调任广东核电集团董事长。

由此,关广富从原先人民银行湖北省副行长一下子成为正部级的省级高官。关广富开始他湖北省最高领导的任期,在这个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年,创造湖北省委书记任期最长的纪录。

二十多年里,关广富对于湖北的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同样有目共睹。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广富光荣离休。晚年的他寄情于山水,在案牍间找寻自己的快乐,并多次举办山水画展。

2016年4月,关广富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政坛上,他是一位传奇式人物,当过十二年的省委书记、十年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湖北省正部级领导长达二十年。

在某种程度上,他能从湖北分行行长直接升为湖北省委书记,可以说是我党干部制度上一个少有的特例。

但关广富用实际行动回报党中央与人民对他的期望。

结语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一贯喜欢如关广富这样年富力强、懂经济、有进取精神,做起事来不怕麻烦,敢于迈出关键一步的青年干部。

图|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视察南方,足迹遍布武昌、深圳、珠海、上海,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

18日,邓小平的视察列车抵达武昌火车站,在月台上他与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谈话时就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成天争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什么意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由此,这八字名言彻底流传出来,这八个字既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当时发展准确把控,也是希望关广富这样受到党中央信任器重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