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打造的绝美好物,第九届版博会的江苏手艺人太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把刻刀打造的绝美好物,第九届版博会的江苏手艺人太牛了

雅致的留青竹刻、精美的漆器髹饰技艺、造型夸张的桃花坞年画 ……11 月 23 日至 25 日,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江苏展区的手艺人们于一刀一刻间,释放传统技艺之美。

常州留青竹刻,文人雅客书房中的 " 妙手文心 "

留青竹刻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被众多文人士大夫所喜爱,该工艺在厚度仅 0.1 毫米的竹皮上进行薄意雕刻,借用竹筠、竹肌的去留多少与时间的自然沉淀,最终形成质地温厚而层次微妙的艺术效果。常见的留青竹刻有臂搁、镇纸、笔筒、扇骨、台屏等造型形式。

师从竹刻大师范遥青先生、常州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徐敏向现代快报记者展示了她手中的臂搁,竹上刻下的文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该作品由书法大师启功书写、当代竹刻家范遥青刻,引得众人驻足欣赏。

除了臂搁,现场还有不少书房好物,如书签、砚台、挂件、折扇等,徐敏说:" 为了传承留青竹刻文化,我们在制作时会结合现代的生活需求,比如现在提倡全民阅读,我们就制作一些精美的书签,喜欢喝茶的人多,我们将竹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制作茶折,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留青竹刻。"

彩绘勾刀,扬州漆器厂点亮景致神韵

扬州 486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位于江苏展区中部,包含扬州剪纸、玉雕、漆器髹饰技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品,众多作品中,最受瞩目的便是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戗金彩绘《朱姿粉黛》地屏。

该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璇表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手工艺,扬州漆器厂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于 1982 年成功注册漆花商标,目前共申报成功版权作品 568 件。

此次带来的作品《朱姿粉黛》地屏将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元素进行再造,刻意的细腻、不经意的融合,构成了画面的谐和与语境。作品整体以蓝灰色为底色,主体工艺采用彩绘勾刀戗金,加入点螺技艺制作,辅以戗金工艺,外框搭配花梨木雕刻擦漆,极具视觉冲击力。

细看地屏,盆中荷花色彩艳而不俗,晕染细致,花蕊部分色调沉稳不失柔和,花心嵌以云母加工而成的姿态各异的细丝,使整个荷花部分更加立体,摇曳多姿;花盆中斜插了一柄紫色基调的宫扇,扇柄处镶嵌红色玛瑙,背景里的竹帘和假山绘以同类色调前后排列,更显立体;最前方的巴蕉舒卷有度,迎风摇曳,一套若隐若现的图案屏风则隐于最后 …… 整个画面平静祥和,以自然为师,以生机为运,一花一萼,一石一虫,韵致风采,自然生动。

一团和气!桃花坞木版年画祈福迎祥

一满文化创意工作室展位上摆放着许多色彩鲜艳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主理人陈中达正在一块木板上雕刻图样,旁边的小姐姐将画纸附于刷好色的板子上,进行印刷套色。有趣的工艺吸引了许多人关注,他们跃跃欲试,准备体验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

桃花坞木版年画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题材有人物神像、戏文故事、民间传说、装饰图案等,通常以头大身宽的人物为主,色彩以红、黄、蓝、绿、紫、淡墨等色为基调进行组合,给人一种对比强烈鲜明、欢乐明快的视觉感受。

不少人正在体验的作品为其代表性作品《一团和气》,画中人头梳银锭双髻,肩披桂花宝盖,身穿阔腿长裤,眉眼间似一老妪,脖子上却又挂着孩童的长命锁,蕴藏着对男女老少的真挚祝福。

记者了解到,桃花坞年画是一版一色,分版水色套印的,通常用色为红、绿、黄、桃红、紫和淡墨等六套色,虽然套色版用色不同,印刷时都是均匀平刷,不分浓淡,但可用 " 环色 ",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复色,可丰富色彩的变化,比如眼前的这幅《一团和气》就套印了 6 种不同的颜色。

展位上还摆放着许多创新产品,陈中达表示,一满文化创意工作室坚持开发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构建现代中式新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涵义、技艺和风格之上,寻求与现代潮流生活的平衡点。传承工艺,活化民俗,改良图样,推陈出新。

现代快报 + 记者 丁梦莎 / 文 马晶晶 刘畅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