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两院院士选拔再次无人入选,校内外对此深表震惊!

11月25日,2023年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多所985高校表现抢眼,但南京大学的结果却令人惊讶——16名职务候选人最终无一入选,再次“挂零”。

这一消息立即在校内外引发强烈反响,南京大学的学术实力遭到外界质疑。南京大学创办于1902年,经过120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文理综合型高校。

其中理科一直是南大的优势学科,在物理、化学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本次中科院院士增选,南大就有13名理科教授入围候选人名单,分别来自天文、地质、大气等传统强势学科。另外3名工程院候选人则主要来自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新兴交叉学科。

这16名候选人的学术地位和科研成果都是首屈一指。按理来说,南京大学应该有望产生数名新当选院士。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对南大的期待也颇高。但最终的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11月25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新一届院士名单正式公开。学界纷纷打开名单,却惊讶地发现南京大学再次“零蛋”。16名顶尖学者无一突围,令南京大学蒙受前所未有的失败。

各类学术媒体与公众号很快报道了这一消息。标题多有“南大再挂零”“16强零突围”等震惊性词语。许多南大校友及学者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评论,对母校在院士评选上的惨败感到意外与惋惜。

中科院研究员李教授分析道,“近10年,我们看到南京大学逐渐把重心转向工科,理工科经费与人才引进都有所加强。这原本是正确的,但也许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出现了疏漏,才导致这次划时代原创性成果的匮乏。”

事实上,这已经是南京大学连续第三届在院士增选中“零蛋”。2021年仅有2人入选院士,2019年只有1人。相比之下,清华大学今年新入选院士就有6人之多。这无疑是对南大科研实力的一次打击,校方有必要深刻反思。

11月26日,南京大学在校内召开了紧急学术讨论会,会上针对院士评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研究相应的改进对策。校内多名资深专家教授参会并讲话。

会议一致认为,这次失败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南大对基础理论研究的疏于重视,支持不足所致。会上,物理系赵教授建议学校应增加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资金与政策支持,重建理论物理、天文学等传统学科优势。

信息学院徐教授则指出工科也需要加强原理性、开拓性的基础研究,防止过分役于应用,缺乏原创。校长最终表示,学校将吸取教训,在科研资源配置上进行调整,使南大早日重返院士评选。

本次院士增选结果的公布,无疑是对南京大学实力的一次当头棒喝。表面看是几位候选人的运气不佳,但继续挂零似乎预示着一定的体制性问题。我们期待南大能深刻反思,调整科研战略,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