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后,数百条河流汇聚到一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这个县被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也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生存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援青干部张忠锋毅然跨越3600多公里,克服诸多艰难险阻,奔赴玛多县承担援助任务,在高原戈壁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一次听到‘玛多’这个地名时,我还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微信视频里,只见两颊晒出“高原红”的张忠锋给同行人员递上氧气瓶和晕车药,随后自己也戴上氧气瓶面罩。

作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张忠锋在2022年1月主动向组织提交援青申请,并于当年7月抵达青海省,从上一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援青干部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担任玛多县副县长。

初到玛多,因高原反应强烈,张忠锋整整3天没有睡着觉,借助吸氧才能勉强入睡。同事劝他到海拔稍低的乡镇缓一缓。“我来这里是要工作的,不能一有情况就下高原,扛一扛,没事。”张忠锋挺过了上高原后最难熬的第一周,之后一待就是一年多。

一年以来,张忠锋跑遍了玛多县30个村。不通公路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下乡途中肚子饿了,就吃点风干牛肉、凉馒头,晚上赶不回单位就在车里将就,每次都写好调研日志以便推动日后的工作。

“敬礼!”今年9月1日,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七年级学生代表央增拉毛给张忠锋佩戴上红领巾。“终于能够回家读书了,感谢您!”

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校舍在地震中受损,供热锅炉也被毁掉,像央增拉毛一样的900多名学生被分别安置在数百公里外的果洛州其他几所中学异地求学。

为了尽快让孩子们回到学校,张忠锋全身心投入该中学实施清洁供暖改扩建项目中。玛多县高寒缺氧,每年建设工期只有3个多月。为加快建设进度,张忠锋白天往工地跑,晚上还要查阅资料,修改有关方案。带着跟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张忠锋督促施工队用3个多月时间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

供暖项目建好了,供电方面又出了难题,学校预计10月份才能通电。“娃娃们9月1日就要开学,10月通电可来不及啊。”民族寄宿制中学副校长杨义萍焦急地找到了张忠锋。

张忠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迎难而上。“一定要在开学的时候,让孩子们用上电力清洁供暖。”他说。

供电容量不够——主动协调国网果洛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新建1万千伏安容量的变压器,新建一条10千伏星十路专线供电;

招标材料不能及时到位——请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援助,在青海省范围内提前进行物资调配;

施工人员力量不足——协调施工单位增加15名施工人员,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两组同时施工……

为抢抓工期,张忠锋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勘查。8月9日开工建设,8月23日锅炉正式带电运行。学校不但有了充足的供暖,还用上了专用的洗浴锅炉,寄宿的学生再也不用为洗不上热水澡发愁了。

在工作走访中张忠锋还发现,当地畜牧业规模很大。怎样铺开销路?如何打开市场?

为了保障牧民们的销量,2022年底,张忠锋主动找到国网“慧农帮”以及央企消费帮扶平台,拓展藏牛羊的销路。今年8月,他受邀担任“百县百品推荐官”,通过“央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视频号结合虚拟数字人技术,开展视频带货。张忠锋还推动当地畜牧企业入驻电商平台,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供货协议,当地特色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走向全国各地,为玛多县畜牧业现代化增智赋能,助力当地牧民增收。

实干成就梦想,坚守彰显不凡。如今,张忠锋依然忙碌在高原上。“我要继续扎根这里,把更多成绩写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他说。 (经济日报记者 马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