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为持续推动居民生活品质和基层治理双提升,城中街道实施“凝聚巷心力·后街走向前”书记项目,聚焦“强基础、靓环境、提品质”三大维度,充分利用为民服务资金对辖区47条背街小巷实施全方位分类整治。

一是改善小巷环境。为了提升街巷面貌,积极开展整治提升工作,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专项整治后街背巷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空中飞线等顽症痼疾,“地毯式”清理各类陈年无主堆放物、占道堆放垃圾桶、随意倾倒的生活垃圾等。同时,成立“小巷巡查队”,提高后街背巷的巡查频次,规范实施市容环境服务外包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完成打笆巷、暮春街、西园路、义学街等街巷改造。

二是亮化人文特色。挖掘街巷文化内涵,挖掘小巷中的历史文化记忆和红色基因,根据街巷特色,打造“一巷一品”,个性化融入好人文化、德育教育、家风家训等主题元素。设计文化墙、特色展板、“网红打卡”微景观,绘制小巷美食地图,打造钟楼巷美食文化、打笆巷早茶文化、向明巷好人文化、青松街德育文化等,展现城中巷道特色,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宣传阵地,让更多居民感受城市韵味,传承文化记忆。

三是提升便民保障。全力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重点实施背街后巷雨污分流、绿化修剪、便民设施增设等工程。维修坑洼、破损路段,同时划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方便居民日常出行;补种补栽道路两侧绿化,墙壁外立面出新,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宣传栏、休息椅等公共设施,维修电动车棚,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四是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后街背巷治理台账制度,实行“科学建账、定期督导、追踪问效”的闭环管理机制,推进网格化巡防,将后街背巷纳入网格化日常巡查的重点区域,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同时,深化推进“合伙人计划”,探索施行居民自治积分管理机制并发放积分手册1.8万余份,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巷道管理,进一步激发街巷活力,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实现街道、部门、物业、居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海陵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