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黎笋集团不论从口头还是内心,都表示不服。而饱受争议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军队使用了“牛刀杀鸡”的战略战术,以强大性兵力彻底将越军逼退至河内。

很多人认为,中国参战士兵中,新兵数量占百分之六十。按道理来说,丰富经验的老兵更适合出战,面对丛林作战显然要比新兵要有优势很多。且有很多新兵,刚入伍,连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完成。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用大量的新兵呢?

一、一线兵力出动20多万人

针对越南政府扩张的野心以及对华人华侨的迫害,中国政府终于下定决心要打一场反击战。前期一段时间的准备与部署工作,无疑让我军集结的力量已经达到能够有绝对把握打胜这场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而对这一点,越南当局也十分清楚。于是通过越南军事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获悉中国方面在中越边境广西与云南方向集结了约20个师的兵力,打算对越南予以重创。

事实上,中国前线投入的部队是17个正规师,约22.6万人左右。在边境附近还有三十多万大军压境,陆续等待命令出发。

此时,我军领导面对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内心忍不住有些担忧。

这支约56余万人的队伍里面,其中大约有60%都是新兵。他们有的只是入伍几个月,有的刚在部队剃完头,甚至有新兵在火车上第一次摸到真正的武器,带着忐忑与不安,被送到了广西和云南的边疆。

据了解,自1951年以来,中国全军总人数就达到630万,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队国家,而到了1979年,解放军总兵力也有500多万,如此庞大的百万大军,显然当时中国并不是无人可用。那么,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把刚入伍几个月的新兵送入战场上呢?

对于为何要调集新兵,不召集老兵。显然中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首先,进入越南作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能够及时满足前线补给,而调集老兵,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十分麻烦。如果在中越边境附近地区就地征兵,无疑快捷便利。

其次,当时我国陆军重新整编军队,分为甲种部队和乙种部队。甲种部队作为满编师,而乙种部队作为简编师。两者之间的作战任务并不相同。甲种部队是主力作战部队,而乙种部队主要执行生产、营建等任务。

由于分工不同,也就造成双方之间实力上的差距。但当时我国刚刚实行编制不久,所以甲种部队稀缺,无法满足军队所需。此种情况下,只能将乙种部队扩充到主力部队中,以此来满足部队所需。

这种情况下,那些刚刚入伍时间不久,甚至连真枪都没有摸过的新兵就被派上了战场。

再者,当时中苏边境常年在北方边境军事对峙,庞大的军队部署无疑牵扯了两国很大精力。

彼时,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部署了50多个师,兵力之多不容小觑。而中国为了应对苏联的威慑,也在新疆、甘肃、东三省等地方屯兵百万,以防备苏联。

对于调集新兵的缺陷自然也就体现在整体作战中:

首先,军队整体素质偏低,很多新兵都是没有经受过实战训练。虽然整体看上去兵力很足,但是却不懂的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导致之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新兵的生存率很低。

其次,士兵与将领之间磨合期太短,大家之间几乎都不了解,显得有些陌生,这让我军的整体作战能力配合也受到影响。

二、对越自卫反击战经验总结

1979年2月17日清晨,伴随着一声“开炮”的命令下达之后,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解放军前线20余万大军开始兵分14路,全部进行平推。

大军压境,几十万的兵力进入越南,无疑对越军造成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身处北方的几大军区也同时进入一级警戒状态,防备苏联随时趁机下场。

此时,新兵占大多数的中国军队也开始暴露出缺陷,一些新兵心理素质极差,往往在前行过程中做出杯弓蛇影的事情,而且一旦有一人出错,其他人也会自乱阵脚。

在执行穿插任务过程中,一名新兵不小心踩中了越军布下的地雷,导致周围的几名新兵也开始失去思考,四处乱窜,如此一来,直接暴露在敌人机枪之下。令前行队伍都受到影响。

在中越两军围绕扣屯地区展开激烈厮杀时,由于山地复杂,丛林灌木较多,往往出现新兵与大部队走散的情况,部分新兵初入战场,战斗经验不足,难免心理素质过于胆怯,一个人落单之后,往往会不知所措。此时,一旦碰上诡计多端的越军,无疑会出现很大问题。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这些新兵就很好的在战场中得到锻炼,随着中国军队的不断进攻,部队伤亡越来越少。在强大的炮火之下,仅仅十几天,中国军队就攻陷了谅山市区,直逼河内。

此时,黎笋集团大惊失色。不过,3月5日,解放军宣布对越自卫反击结束,中国军队开始陆续班师回朝。

虽然这次作战时间很短,但是对越南政府的惩罚不可谓不大,基本上越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被破坏殆尽,只留下一座座枯城。

对越自卫反击战虽然胜利了,但是解放军在战争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士兵军事素质太弱,战术以及训练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这里面不只是针对新兵来说,还有一些老兵,作战成果都不理想。

二是,中越双方武器差距,解放军部队在战场上使用的武器,明显落后,越军的大口径机枪能够随时阻击我军装备的轻型坦克,这令我军震惊不已。

三是,我军部队中指挥部太过庞大,在作战中造成指挥不灵活,反应迟钝,消息传达不到位的缺陷。

于是,在战争结束后,在各军层总结本次作战经验时,许世友将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解放军依旧维持部队如此大的规模,未来对我军发展并非有益。

另外,乙种部队的编制,在战场上并未经受得住考验,就算扩编到甲种部队,也远不如同等的甲种师。

所以,经中央军委决定,自1985年起,开始百万裁军。其中军官的裁军人数就达到了60%。

三、遭到质疑

虽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不过,当回顾战争历史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人对当年开战前召新兵入前线的决策提出一些看法,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事实上,从对越自卫反击战整体作战情况分析,解放军此战新兵虽然很多,但是几乎都表现十分优秀,作战技术之后,新兵们也受到了军区的高度评价。

如此看来,不论是新兵还是老兵,面对同样陌生的作战环境,都会有茫然。虽然老兵作战经验丰富,但是让新兵在战场上得到锻炼,也对我军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国家动员新兵上战场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不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与国在开战后的第一时间就是实施扩军行动,很多年轻新兵被派往前线。而作为军事强国的美国、苏联也是如此这般过来的。

其实最主要原因,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国防压力大增,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在技术装备远不如越南的情况下,要想加强军队实力,中国别无他法唯有走数量规模这一条道路。

当时,中国作出对越作战决策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考虑到了北方的苏军威胁,所以我军的防御重点在北方,不可能将过多的甲种部队抽调到南疆作战。而将乙种部队快速扩编到甲种师规模以后,自然出现大量新兵入伍的现象。

对于新兵的经验缺失,时任总后勤部长的张震早在视察部队情况时,就发现了这一问题。才会在1978年底,提出建议推迟作战两个月时间,让这些新兵娃娃们抓紧训练,接受临场作战经验,毕竟谁也不会忍心让这些娃娃新兵们去送死。

再者,就算是所谓的老兵上了战场,估计比新兵也好不了太多。因为我军在对越作战之前,已经多年未曾打仗,一些师级以下干部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就算是他们早在部队几年,也只不过是多穿了几年军装而已,在战场上同样缺乏经验。

另外,由于之前我国国内经历了一些特殊时期,一些问题也影响到了军队,大家都开始搞整治了,自然军队培训问题也松懈不少。

所以,在开战的前几天,我军伤亡数字巨大,无疑是我军军队各种问题积弊的反应。要知道战争的判决,无疑是最公正的。

结语

虽然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大量的新兵参战。但是他们大部分人在战场上的无畏表现,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不已。国难当头,在他们出发的那一刻,就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每个人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战斗。不论他们在作战中打得或好或坏,都是国家的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在心。

通过此次作战,大多数解放军战士也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他们不仅在未来的训练中有了更多的实战经验,而且将我军的整体水平拉高了一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