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汉带领全村“造假”青铜器,年产值高达1.6亿,因造假曾被警车带走,警方查验后称其没有犯罪,被释放回村,那这位普通村民,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带领全村走向致富之路的,他又为何会与文物结缘,成为“赝品大王”的?

1981年,河南洛阳烟涧村的,一处砖瓦房内,警方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搜查,应该没人看到这一幕会不被震惊到,“伸手一摸两汉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低价批发马踏飞燕,物美价廉战国方鼎.....”,如此神奇的一幕,出现在平凡无奇的烟涧村里。

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加入了造假大队,每天忙于“造假”工作,突然从村外由远及近,传来的警笛声,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忙碌,村民顺着警笛声走去,发现警车竟然停在了,方兴庆的家门口,只见几个警察,匆匆地从车上下来,走进方兴庆家中。

警察问到:谁是方兴庆?“是我。”方兴庆站起来,手里还拿着正在做的青铜器仿品,警察看到方兴庆家中,摆满了造型各异的青铜物品,还有许多半成品和制作工具。警察说:你涉嫌走私文物,跟我们走一趟吧。

警察说着,就给方兴庆戴上了手铐,坐上警车带走了,村民们议论纷纷,方兴庆平时老老实实,为人朴实,怎么会做违法的事情,村民们都非常不解,也为方兴庆担忧着。

到了警察局,警察拿出来一批青铜器,让方兴庆辨认,是不是见过这批东西,方兴庆看了一眼,便知都是出自自己之手,原来,上海海关最近查获了,一批走私文物,数量规模庞大,说涉及到国家文物,有关部门非常重视。

立即请来了数名文物专家,来进行辨认,专家看后,露出苦恼的神情,辨别不出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方兴庆便笑着说:这些都是我仿制的,不是真的,而且在售卖时,我都会对他们说,这是假的,只是工艺品。

并且方兴庆出售的价格,也是正常工艺品价格,并非高价售卖,所以也谈不上是倒卖古董,事情解释清楚后,方兴庆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警方亲自将方兴庆,送回了家中。村里人都好奇的围了过来,方兴庆摆摆手说:“都是青铜器给闹的呀!

从那以后,方兴庆和其他村民,再仿制出的青铜器,上面就会有一个落款,标志着这件工艺品的出处,因祸得福的方兴庆,因为这次的乌龙事件,给自己打出了名声,在无意中创立了烟涧村,自己的青铜器品牌。

在方兴庆的带领下,烟涧村的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仿制古铜器的第一村了,而且烟涧村的工艺品远销海外,已然成了最火的,青铜器仿制品销售地。

方兴庆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青铜器仿制工艺的呢?

在八旬老汉的带领下,烟涧村2020年产值,高达1.6亿,这个产业是如何运作起来的,又是谁先发现的呢?方兴庆于1942年,出生于河南洛阳,伊川县的烟涧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才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由于河南洛阳,是历史上中原文化的,集聚地和多朝古都,所以有很多墓葬与文物古迹,在乱世年代,有很多土匪,盗墓团伙觊觎这里的文物,盗墓活动十分猖獗,手段也十分暴力,经常逼迫附近村民,挖掘或拿炸药炸开墓门,导致很多文物被损坏。

这些盗贼会将破损的,留在原地,将完好的文物打包带走,所以当地的一些村民家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残破的文物,烟涧村的村民,有时在种地耕作时,都会无意间挖出残破的文物,可见这里的文化底蕴之足。

建国后,文物盗掘才得到制止,村民们先后遭遇天灾,和社会变革,土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方兴庆小时候,很喜欢在田野里玩耍,去捡东西,捡的最多的,就是毫无用处的青铜碎片,随着一天天长大,方兴庆不想做农活维持生计。

就回忆起之前,父亲教给他的一些,修补青铜器的方法,自己没事时捣鼓捣鼓,面对不好好干农活,只知道摆弄青铜器的丈夫,方兴庆的妻子很不高兴,但后面这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她的想法。

那天方兴庆在地里锄地,挖到了一面镜子,于是将镜子带回了家,洗干净后发现,这竟是一面青铜镜,背面有着精致的花纹,虽然锈迹斑斑,有些残破,但并不影响它的美,方兴庆看着这面镜子,蠢蠢欲动,想要修补这面镜子。

但这并不像平时,修补桌子椅子那样简单,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法,方兴庆查了很多资料,但最终还是无法开始动手修补,妻子看着天天沉迷,修镜子的方兴庆气坏了,但方兴庆还是一心扑在修镜子上。

方兴庆把原来看过的,青铜器方面的书,又看了一遍,他知道当地有几个传承的铜匠,便把他们请来,向他们请教修复技巧,在方兴庆将修补的方法,都掌握了之后,也没敢上手修补,如果这镜子修坏了,可就没有了。

方兴庆想了一个办法,将这个古铜镜,制作一个一模一样的,先在这个仿制的镜子上修补,方兴庆把每一个步骤,反复练了好几遍,直到完全掌握这个技术,但是自己修补好的镜子是新的青铜,与旧的看着不一样,于是方兴庆开始“做旧”。

想出了粘贴做锈法,他将天然形成的铜锈,粘到缺口处,之后将铜镜埋在土里自然氧化,等了一个月后,铜镜真的变绿了,而且很难看得出来是修补过得,这给方兴庆高兴坏了,立马跑去文物局鉴定,专家竟看不出是修补痕迹,这让方兴庆更加沉迷于仿制青铜。

知道了方兴庆,是如何与青铜结下了缘分,那他是如何带领全村致富,让村里年产值1.6亿呢?

一个文贩子的到来,成了八旬老汉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古董贩子经常会来烟涧村,收集一些老物件,方兴庆拿出了自己修补的青铜镜,他一开始并没想着,把青铜镜卖出去,只是让这人看看自己的手艺。

没想到这个人拿到青铜镜后,没有看出修补的痕迹,开出了100元的高价,买这面镜子,那个年代的100元,抵得上河南农民,一整年的收入不止,方兴庆也再三强调给买家,这是仿制品不是真的,不能拿去做赝品骗人.

然后方兴庆开心地跑回家,连忙把这事告诉妻子,妻子听后很是震惊,不敢相信这个东西,能给家里带来这么大的收入。自此之后,方兴庆开始一心仿制青铜物品,慢慢的成了村里第一户万元户,大家都知道方兴庆,靠着仿制青铜器卖了钱,纷纷去找他学手艺。

方兴庆也不私藏,大方的将手法、经验都分享给了其他村民,手把手的教他们,在方兴庆的带领下,烟涧村有了十几户村民,仿制青铜器,一批又一批的仿制物品,被运往了村外,甚至省外。

一开始方兴庆,带着村民仿制古铜币,有了经验后,又带大家仿制,更为复杂的铜鼎、铜壶和铜马,在售卖的同时,方兴庆还是会强调,这是仿制品,买回去只能当工艺装饰品,方兴庆的老婆,也从“农妇”变成了“家庭主妇”。

随着烟涧村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青铜仿制产业,也开始了产业化生产,据统计,2020年,人口只有3550人的烟涧村,村产值高达1.6亿,人均产值近5万元,烟涧村周边的很多村落,产值连100万都没达到,有着很鲜明的对比。

方兴庆把中国的制铜工艺,加以传承和发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这都是方兴庆大公无私的体现,如果不是他把制铜技艺,传授给大家,那么也没有如今的,中国仿制古铜器的第一村。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一村子制造赝品的人,但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事的看法,每个人与每个人的见解,客观看待就好,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追求艺术,更要懂得工艺品中,传递出的文化自信,烟涧村的发展,是经济发展转型的缩影,值得每个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