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有特殊情况,你会告诉老师吗?

前两天,就接到一位妈妈的求助。

开学两个多月了,老师给她打了五次电话电话,跟她讲了一些儿子在学校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

上课时,儿子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屁股在凳子上扭来扭去,还不停地跟旁边的人说话,打扰别的同学听课,有时候会直接站起来大喊,整个课堂气氛都被他搞乱了。有时候老师没办法,只好请其他老师帮忙,带他去操场玩一会再回来。

还有一次,全班去楼下体检,体检完其他同学都回来了,就他一个人不见影子,几个老师吓坏了,满学校地找,差点就要报警了,最后才发现他蹲在一个楼梯的角落里,说要看看老师什么时候才能找到他。

老师委婉的建议她带着孩子去检查一下,看是不是多动症。她说其实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做过相应的检查,被诊断为ADHD,也就是多动症,不过是轻度的。

她一直没有告诉老师,是害怕老师知道后会歧视孩子,所以,她现在很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跟老师说实话。

家长的担心,是很正常的。2022年1月,《“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融合。这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特殊孩子”走进普通学校,与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

但同时,家长可能又面临一个比较揪心的问题:孩子的特殊情况,要不要告诉老师?

不告诉老师,被当成普通孩子对待,所有不合常规的行为就可能会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责备和嘲笑;告诉老师,同样担心被老师和同学歧视,甚至是遭受同学的欺凌和排挤。

但是,在这里建议大家,如果想让孩子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就请一定告诉老师孩子的真实状况。

一、告诉老师真实情况的好处

孩子进入陌生的学校环境后,由于自身的特殊情况,在某些行为上会表现得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孩子和老师带来不小的困扰和挑战。

如果老师提前知道孩子的这些特殊情况,就可以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特殊孩子克服学习困难,融入班级,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和交流;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在班级的状况,有了老师的理解和保驾护航,孩子有安全感,才能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

美国自闭症协会(Autism Society of America)也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与老师进行坦诚的沟通,分享孩子的特殊需求和特点,以便老师能够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二、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当然,在告诉老师之前,也还需要家长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

比如提前跟学校的领导沟通,将孩子分给有相关经验的老师来带,提前了解老师的情况,并且有要做好万一被分到的老师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等等。

比如提前了解特殊孩子入读普通学校的相关政策、咨询孩子就读学校在接受特殊孩子入学方面的一些具体要求,有针对性(选择重要的评估项)的对孩子进行训练,争取通过学校的入学测评。

另外,在告诉老师孩子的真实情况的同时,提供关于孩子的一些特殊需求、学习风格、行为特点等详细信息,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

在沟通中,家长的态度要诚恳,站在老师的角度理解老师的顾虑,把孩子的情况坦然告知,也会一定程度上减少老师的焦虑和担心。

三、如果遇到歧视和不公,该怎么办?

并不是所有的真诚都会换来友好的回应。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表示理解,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全心全意的为你的孩子作想。

2012年9月,深圳19名家长联名写信给校长,要求清退一个自闭症孩子。根据这个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喜禾》中,有这么一个让人五味杂陈的画面:一位家长跪在一个妈妈面前,请求她患有自闭症的儿子退学,因为这个孩子曾用铅笔扎伤、咬伤同学的胳膊。家长们认为这个孩子的存在,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学校生活和安全。

面对这么残酷的现实,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主动走近充满善意的老师、同学或家长,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导孩子对别人提供的帮助要表示感谢,家长也要适时对老师表示感谢。

其次,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低配的孩子+高配的家长=高配的孩子。主动参与学校的活动,争取在班会等集体活动中做一些特殊孩子的科普宣传,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家长提出的要求也要注意兼顾大家的利益,大家互相支持,才能让孩子顺利成长。

最后,家长也要努力做好孩子的行为规范训练,不干扰课堂、不影响同学,听老师的话。

“很多时候,我没法控制自己,但是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这是一位妈妈以孩子的口吻,给老师写的一封信,她的孩子是一名智力残疾儿童。

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每个孩子都是坠入凡间的天使,希望他们都能被这个世界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