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千百年来,滔滔黄河九曲回旋、绵延跌宕、奔流不息,滋润了千里沃土良田,哺育了世代炎黄儿女。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有着超越地域和流域文化的独特优势。

襟山带河纵千年

黄河,汇千流,纳百川,经过宁夏石嘴山后,向北开启了“几”字旅程。从喇嘛湾到海勃湾段,素有黄河金腰带之称,而乌海则是这条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约6800年前,来自中原腹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农人陆续进入河套地区安营扎寨。他们活动的最西北界就在今天乌海一带。

桌子山岩画是新石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阴山—贺兰山地区生活的人群,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主要有石构墓、岩画两类。从岩画的内容来看,这些人群最初以狩猎为主业,而且处于一种游动性狩猎的状态。

青铜鹿

秦、汉、唐朝的首都皆在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而黄河河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西汉皆在阴山山脉一线修筑长城,唐朝则修筑了大量军镇,为由漠北过黄河通向京城长安的门户,被称为“国之北门”“边之要地”,并成为唐代草原丝绸之路上不可替代的交通大枢纽和交流大通道。

唐代中后期草原丝绸之路示意图

乌海地处黄河之滨,水源充足,地形有山有平原,恰好是西夏政权管控范围之内的南、北分水岭。西夏的统治中心宁夏平原有黄河和贺兰山两处自然天险,历来有“襟山带河”有利地势的说法,如果从广义的地理范围来看,乌海地区就是这“襟山带河”的北段。

明代以后乌海地区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交错地带。之后几百年间,乌海地区因其地处沟通南北、东西的交通要道,成为黄河流域非常重要的“通道走廊”。

民族交融贯古今

黄河水奔流不息,桌子山巍巍挺立。以河为境、垒石为城,虽时过千年,仍然风骨犹存。

乌海市区北约15公里的王元地村有一座汉代古城,西邻黄河,东距凤凰岭秦长城约12公里,当地俗称“兰城子”。从新地古城的地理位置及墓葬的随葬品分析,其在汉代应属于朔方郡辖地。由于当时该古城所在地属于新地村,故考古工作者称之为“新地古城”。

新地古城遗址

桌子山秦长城遗址

新地古城遗址位于黄河东岸,其东部桌子山山脉中尚存有秦汉长城遗址,由此基本可以断定新地古城应为秦始皇构筑的44座县城之一。汉代沿用,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在此置县,建立了县级政权。

在乌海博物馆展出的一套汉代绳纹陶水管,就是从新地古城遗址发掘出来的,这套水管一共4件,为泥质灰陶,表面装饰粗绳纹。每节水管应是按着符号由这一节的小口套入另一节大口内,如此节节紧密套扣,便于排水。无论是实用性还是美观度,都堪与现代使用的水管媲美。各种排水管道的出现与发展,与当时的城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同古代文明的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放异彩看今朝

大河潮涌天地阔,风劲长空丹霞舒。奔腾的黄河,流淌着乌海儿女的壮志情。进入新时代,黄河给予这座城市更多的温暖与守护。

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

乌海湖位于黄河主干道上,是黄河水在这里形成的118平方公里的舒缓水面,丰富的景观与平静如镜的湖水融为一体。蓝天白云、飞鸟游鱼、碧水金沙、芦荡水漾,展现出一幅融江南水乡之秀色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瑰丽画卷。

黄河西行客栈

鲁婷黄河石彩绘

黄河西行客栈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这里因黄河内蒙古段唯一在此改道西行而得名。环境优美,交通便利,141栋西北民居风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更有“会说话的”黄河石,每日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吉奥尼酒庄

乌海依黄河而生,依黄河而兴,这里毗邻沙漠,昼夜温差大,是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酒庄散落在黄河两岸,他们依偎在黄河中段,沙漠边际,乌海湖边,享受着得天独厚的3S(海岸、阳光、沙滩)葡萄种植区的馈赠。

汉森酒庄

阳光田宇酒庄

云飞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