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十二期讲述了风帆战舰时代的海上战斗战史。本期开始将要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当海军舰船进入无畏铁甲战舰的时代,海上的风云又将如何变幻……

这是因为我们至高无上的主

他令深渊干涸,

他为我们开辟出通向世界终极的路途!

在这首《英格兰人之歌》中,吉卜林描绘了英国当时自信的民族心态:海洋,“他们的”海洋,是一条天赋的通途。此外,这也暗示数世纪艰苦夺来的霸权已经被赋予某种命定的色彩。过去曾经的辉煌,将来仍会继续。

一个国家把海洋看作一条通途还是一道屏障,便利抑或阻碍,几乎与地理无关,而与民族气质甚有渊源。

2个世纪以前,康华利尽管精疲力尽但仍坚持对布雷斯特进行监视;而纳尔逊则在土伦”港外严守阵位,这两件事都以最完美的形式体现着海上力量:出于国家本身的意图控制海洋,谨防敌人先声夺人。然而,即使对在当时拥有相当实力的英国皇家海军来说,“掌控海洋”也只是这样一种情形,即:仅能出于特殊目的在有限地区建立并且落实。另一种可以选择的途径存在于摧毁敌人海上能力的过程中,但是这种破坏行径奢侈而且耗时。这毫无疑问是不利的,因此除非拥有最为有利的条件,否则皇家海军不会做出将自己暴露于对峙这一不明智的选择的。这种战略可被认为是一种“存在舰队”(fleet inbeing)的战略。

严格说来,“存在舰队”起初只是担负防御任务,只有到它的能力增长到一定程度,才能够采取攻势。广而言之,这个词汇论及弱国把海军资源集中起来足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实现地方性霸权,由此迫使优势舰队及时且必要地调整在这一情况不出现则不会受到挑战的一些活动。如果弱国能够充分积极地使用这一战略,它会使强国相信,某一战略并不真的值得冒险。这是“海洋拒绝”( sea denial)的一方面。

(上图)就同一个多世纪以前和法国人的战争中一样,英国舰队恒久在海上屹立。舰船在损耗,人员在损耗,然而士气和作战效能却能一直保持着高过敌人一筹。W﹒L·威利在这幅作品中优美地描绘了在荒凉的北海中挺进的英装甲巡洋舰队。

对于弱国而言,所谓的“追逐战”( guerre de course)或者商战是一-种长期的有效战略。海上贸易非常容易受到掠夺者的干涉。虽然,后来巡洋舰和潜艇取代早期的私掠船和捕拿特许证,但是劫掠问题仍然存在。作为一项准则,护航在海运贸易萌芽之时就被采用,但是经过20世纪的艰辛,这一准则被得到了全新的认识。

有人说:“陆军是势必要被海军发射的一枚炮弹。”在常规战争的情形下,而不是所谓的“对峙”下,双方最终可能只有通过军事占领对方领土来最终解决问题,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具有远征的能力。

(上图)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主要海上力量的浅显研究常会忽视规模虽小但能力不俗的奥匈帝国海军。旗舰无畏舰“维里布斯·乌尼提斯”号是同级4艘舰中的首舰,于1912年完工。在这幅奥古斯特·兰堡创作的作品中,该舰正带领着数艘拉德茨基级前无畏舰编队航行。

建立了局部性、暂时性的海上:优势之后,足以对有限的目标进行袭击。然而,敌方舰队更加持久的霸权预示着入侵的鬼魅。因此,即使康华利和纳尔逊舰队的阴影在控制着地方局部水域,英国主力舰队仍旧用于防御本国水域,以免晴天霹雳,措手不及,因为最需优先考虑的是本土防御。

海上力量本身具有机动性,因此在其他军事手段无法企及的地方,海军可以展开直接的军事行动。海军的角色不只限于运输,因为军队一旦上岸仍需要海上支援和供应,而在万一战绩不佳时还有撤退之需。当形势不利于撤离时,军队认识到海军支援的存在,即军队拥有远场,就变得非常重要。1941年,在克里特撤退的那些艰苦的月中,有人问坎宁安将军,他是否能够继续撑住舰队的严重伤亡。对坎宁安来说,绝对不能放弃陆军。他说:“重建一艘军舰只要花费三年时间,但重建一支军队的传统则要花费三百年时间。”因而,撤退继续。

他的话强调了这么一个事实,即以上所简略谈到的普遍原则早在与荷兰激烈对抗的日子中就已被完全理解和实践。尽管船舰和武器,敌人和难题都全部改变了,但是原则直到今天仍然完全有效。

【未完待续……】

下期将正式开始一战时期的海上战斗战史系列,在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中,在大洋方向,要强的德国海军无疑是与英国海军矛盾最深的,可以说整个一战的爆发与一战时期的海上战争都离不开一战前英德双方的海军竞赛……

点关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