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以冲突爆发后,咱们曾提出,这可能是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目的是通过“围魏救赵”的方式为俄乌冲突解套,或者迫使美国与俄方“做交易”。此前,美俄同时施压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就已经初步证明了这一点,而新的证据也浮出水面。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24日的报道,新任英国驻俄大使奈杰尔·凯西上任后,首次在莫斯科的府邸“用俄语”发表讲话,他表示,“与俄政府和俄罗斯人民保持关系,对英国来说依旧重要”,“也许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重要”;凯西还强调,“俄罗斯做出的决定,不仅对英国有意义,对全世界都有意义”;凯西还提到,他曾在英国驻俄大使馆工作长达20年,“致力于改善英俄关系”。

众所周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就被西方主流国家给孤立了,英国又是传统的“反俄”国家,且高度依附美国,为什么这次英国驻俄大使履新,却对俄释放“友好信号”?①用俄语发表讲话;②强调与俄政府、俄人民保持关系的“重要性”;③强调倾听“俄罗斯声音”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凯西大使这三点表现和表态,对处于孤立状态的俄罗斯,“释放了不同以往的重要信息”,明显有“缓和关系、改善关系”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英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前面咱们也说了,二战之后,英国就是传统反俄国家,俄罗斯又是美国的“死对头”,英国又是美国的“小跟班”,英格兰玫瑰为什么敢对普京盛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是美国让他这么干的,美国的目的,就是通过英国向俄罗斯释放“友好的信号”,因为普京知道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要向俄罗斯“示好”,至少释放了“缓和关系”的信号?

原因可能在这,据中国网11月22日的报道,沙特、约旦、埃及、巴勒斯坦中东4国外长齐聚莫斯科,参加由俄外长拉夫罗夫主持的“加沙地区局势会谈”。作为东道主,俄外长拉夫罗夫主持了会议,他表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停止军事行动,释放人质和解决人道主义问题”。大家想想,巴以冲突是犹太人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冲突,为什么中东四国——包括巴以冲突的当事国,要跑到莫斯科去开这个会议?

这已经非常明显的显示出,俄罗斯对这轮巴以冲突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起到“主导作用”。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看看与会的这几个国家:巴勒斯坦是当事国;沙特是逊尼派国家领袖,在中东拥有广泛影响力;约旦是中东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可能对以色列“宣战”的国家;埃及态度也很强硬,总统塞西再次表示,“绝不接受将巴人迁移到埃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国家的外长都跑到莫斯科,普京想干什么?更何况与会的还有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毫无疑问,普京这是在向美国展示自己对这轮巴以冲突的巨大影响力,这也证实了咱们的分析,普京借巴以冲突“围魏救赵”,迫使美国与自己“做交易”。

如果美国不做这个交易,普京就会“加力”,若把这轮巴以冲突比作一个“大项目”,那么俄罗斯可能就是大老板,伊朗是“中间商”,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是“施工方”,如果沙特、埃及、约旦等国也加入进来,以色列危矣,到时美国不得不重返中东,还如何“以乌困俄”,“以台制华”?因此这个交易,拜登是不做也得做,所以美国的代言人——英国就出面对俄“示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的潜台词就是,普京不要冲动,美国愿意做交易,可以考虑改善关系,包括“结束俄乌冲突”、“停止制裁”等等,这些都可以谈。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一边指示英国“稳住”俄罗斯,一边争取时间“拆炸弹”,据央视新闻23日的报道,美国警告胡塞武装,若敢再次向以色列发起导弹袭击,华府考虑将其再次列入“恐怖组织”。很显然,美国打算干掉俄罗斯的“施工方”,从而削弱普京对巴以冲突的影响力,因此,普京这个“大项目”最终能否做成,还需进一步观察。